探讨B超对无症状性胆结石患者的检出及随访意义
2020-04-08郭瑞雪
郭瑞雪
(辽宁省开原市中心医院,辽宁 开原 112300)
胆囊结石具有进展速度慢、发病率高等疾病特征,是肝胆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若病情一旦发作则患者会承受巨大疼痛,临床症状凸显,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1]。在医院健康体检中B超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因其特异性、敏感性均相对较高,因此,通过B超检测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概率也更大。本次研究探讨了无症状性胆结合患者的B超检出分析及随访情况,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B超检查的2577例健康体检者,检出无症状性胆结石患者共108例,按照年龄段的不同分为A组22例(中青年患者),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7.96±6.17)岁;B组34例(中年患者),男性17例,女性17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7.06±6.82)岁;C组52例(老年患者)。男性25例,女性27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6.37±6.9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超声诊断仪选用飞利浦IU22型号,探头频率设置在3.0~5.0 MHz。告知患者检查前12 h禁食,患者取仰卧位、两侧卧位,进行常规的肝胆超声诊断,从多个平面、角度探查胆囊、肝内外胆管情况,若探查到胆囊结石,则需查看其数量、体积、位置等。
1.4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2.0软件,计数资料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胆囊结石检出率对比:C组胆囊结石检出率高于A组、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胆囊结石检出率对比分析(n)
2.2 胆结石分类情况:Ⅰ型28例(25.93%)、Ⅱ型32例(29.63%)、Ⅲ型19例(17.59%)、Ⅳ型29例(26.85%)。经过半年随访后,108例患者中10例出现临床症状,占9.26%,Ⅲ型、Ⅳ型各5例。
3 讨 论
现阶段,随着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变化,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2]。由于多数患者患有胆囊结石的症状并不明显,因此通常在健康体检中经超声诊断出病情,B超可以重复检查,不限制患者的检查条件,时间短,检查结果准确度高,适合量大人群的健康体检。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在2577例患者中经B超检查发现108例无症状性胆结石患者,A组的检出率为2.37%(22例)、B组检出率为4.04%(34例),C组检出率为6.46%(52例),在胆囊结石检出率方面,C组高于A组、B组(P<0.05),囊结石类型分类如下:Ⅰ型28例(25.93%)、Ⅱ型32例(29.63%)、Ⅲ型19例(17.59%)、Ⅳ型29例(26.85%)。因此得出结论,针对无症状性胆结石患者选用B超为首选检查方式,检出率较高。相关研究指出[3],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高,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检出率也会随之增大,多因胆囊收缩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引发胆汁淤积,而形成结石。虽然在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并不明显,但是老年患者消化不良、胆囊壁受到结石的刺激会促使小结石进入胆囊管,引发胆管阻塞,进而造成胆绞痛,而胆绞痛一旦出现则需进行手术治疗,增加患者痛苦,同时,长时间内刺激胆囊结石也是胆囊癌高发的一项危险因素[4]。
通过半年的随访后,10例出现临床症状(9.26%),Ⅲ型5例、Ⅳ型5例。由于Ⅲ型、Ⅳ型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者急诊内科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重点加强对Ⅲ型、Ⅳ型胆囊结石的观察,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病情的变化,若急诊发作则及时给与对应临床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情况,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B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操作性更强,可作为无症状性胆结石的首选检查方式,需定期随访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