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脑源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2020-04-08鑫,贾

陕西中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电图针灸颗粒

金 鑫,贾 野

武汉市普仁医院康复中心(武汉 430000)

急性脑血管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类型,具有发病急骤、病程进展迅速、高死亡率等特点,且部分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会合并脑心综合征(CCS),CCS是急性脑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临床呈现类似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缺血、心力衰竭或仅存在心电图异常等症状。而CCS诱发的心率失常可能与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衡,而使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不平衡有很大关系。心律失常的中医疗法包括汤药、针灸等,操作简单,疗效明确[1]。稳心颗粒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已取得临床公认的疗效[2],同时温针灸对心率失常的治疗也取得一定疗效[3],但温针灸足三里悬钟联合稳心颗粒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脑源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观察了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联合稳心颗粒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脑源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心血管内科或神经内科收治并经确诊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脑源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国际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学术交流会诊断标准[4-5],行头部CT或MRI影像学并经主治医师确诊。病例纳入标准:①既往无心脏病病史; ②发病后心电图呈现心率失常改变;③无凝血功能障碍及血液系统肿瘤;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心脏病史者;②入院前已行针灸或相关研究药物治疗者入组前已经本方案药物治疗者;③既往合并肺心病者;④对本方案相关治疗药物过敏或存在禁忌者;⑤精神异常无法完成治疗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7~76岁,平均(64.7±9.2)岁。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6~79岁,平均(65.1±9.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方案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对症等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常规预防应激性溃疡、抗感染、降低颅内压及营养神经治疗,并预防吸入性肺炎、血糖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焦虑抑郁等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联合稳心颗粒(国药准字Z10950026,规格:5 g/袋),3次/d,每次1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温针灸治疗,方法如下:温针灸双足三里及悬钟,3壮/(d·穴),0.5 h,1次/d;温针灸操作方法:准备一张大小约6 cm×6 cm的硬纸板(纸板中间留置一孔,供针体穿过),将纸板放置在将行温针灸的穴位上,取长约2 cm的艾条置于针体上端,点燃艾条即可,直到艾条燃尽。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

3 疗效标准及观察指标 ①中医症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相关标准。比较2组治疗前后胸闷、乏力、头晕、寐差、心悸等中医证候积分,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中、轻、无 4 级,分别计 3分、2 分、1 分和 0 分。②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6]。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减少>90%以上;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减少50%~90%之间;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改善不明显,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减少<5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动态心电图指标:比较治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由专业培训过的心电图医生对心电图进行读取,采用软件分析24 h室性早搏次数及心率变异性指标NN间期标准差(SDNN);④血清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肘静脉采血10 ml。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查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多巴胺(DA)等儿茶酚胺水平;化学比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等炎症和氧化损伤物质。所有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商业化试剂盒进行。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3.33%)(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18.34±3.17)分较对照组(18.21±3.2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总积分(6.65±1.5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0.34±1.78)分 (P<0.05)。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次数和SDN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室性早搏次数明显减少,SDNN明显减少(P<0.05),且观察组室性早搏次数和SDNN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患者儿茶酚胺类物质NE、E、DA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E、E、D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NE、E、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儿茶酚胺浓度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和MDA水平的比较 见表4。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和MDA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活性和MDA水平均有效改善,其中观察者患者血清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OD活性和MDA水平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脑心综合征是急性脑血管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诱导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一般起病于发病数小时至1周内较为常见[7]。CCS的发生率可高达90%,心脏损伤可加重患者病情,影响预后,且脑卒中患者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时死亡率高达80%[8-9]。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收缩,导致心肌缺氧缺氧,心率加快,心肌复极化发生障碍,心脏起搏点发生异位,导致心肌受损,诱发心率失常的发生;同时急性脑血管病后,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自由基产生增加,超过机体抗氧化系统的清除速度,生成大量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对心肌细胞产生一定细胞毒性,进一步加重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升高与氧化应激产物的增加互相影响,加剧心肌细胞损伤,诱发心率失常的发生[10]。MDA是自由基损伤的常用指标,可间接表示氧自由基的释放与清除程度,SOD是机体重要的抗氧化剂,其活性高低表示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活性降低,说明机体组织正在遭受自由基的损害[11]。因此SOD活性和MDA水平可代表机体氧化应激水平状态。

中医中并无心律失常命名,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归属于“心悸”、“怔忡”、“眩晕”、“虚劳”等范畴。祖国传统医学认为,此病症多与气滞血瘀、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及气血阴阳亏损、脏腑功能失衡有关,其病变多与淤血阻络、水饮内停、心阳衰弱、心血不足、心虚胆怯等有关。因此治疗时,应该以活血化瘀、益气强心等辨证施治。稳心颗粒主要由甘松、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等组成[12]。君药党参具有益气、安神、止惊功效;臣药黄精具有滋心阴,与党参协同益气生血功效;佐药三七和琥珀具有平肝安神、定痛、止血、行瘀功效;使药甘松具有开郁散滞、理脾等功效[13]。利用中药方剂君、臣、佐、使配伍,诸药协同、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强心之功效。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中甘松具有抑制膜电位、延长动作电位时长等药理作用;党参具有益血补气、扩张血管等药理作用;黄精具有补气益肾,其含菸酸、皂苷等能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等药理作用;三七则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等药理作用[14]。而历代古籍均有记载针灸对心悸、怔忡等病症的治疗,且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15]。其中温针灸通过温热刺激的途径,将温热感沿经络流动传到到相应穴位。温针灸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针刺的直接发挥作用;针体上艾条的重力作用,可起到持续针刺行针的效果;艾条慢慢燃烧的作用,持续熏烤穴位,可使皮肤局部出现红晕;艾灸通过针体将热量传入穴位深层,使经脉温通,祛除寒邪,温通脏腑等,这也是温针灸不同于其他针刺或艾灸的关键点,也是温针灸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温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是通过多方面因素,不同体液和神经因子参与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90.00%)高于对照组(73.33%),说明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中医症候总积分和心电图指标较治疗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说明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联合稳心颗粒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直观的证据;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后,儿茶酚胺类物质NE、E、DA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说明温针灸对于调节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与稳心颗粒具有协同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和MDA水平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幅度更明显,说明温针灸对于调节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增加体液调节能力与稳心颗粒具有协同作用。提示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联合稳心颗粒对急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脑源性心律失常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改善中医症候表现,可能通过减少机体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猜你喜欢

心电图针灸颗粒
管式太阳能集热器的颗粒换热模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针灸
基于近场散射的颗粒粒径分布测量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镇咳宁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Huber集团的新型颗粒捕集器再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