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汗法治疗阴寒凝滞型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血浆CRP、ET-1和NO的影响*

2020-04-08

陕西中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症候心绞痛心肌

郭 娜

石家庄市中医院(石家庄 050000)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冠心病较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与稳定性心绞痛比较,UAP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发生诱因并不固定[1]。患者心绞痛症状常在夜间、休息或轻微体力活动时发生,且持续时间显著延长,且疼痛症状呈进行性增加[2-3]。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征具有胸痛彻背,遇寒加重,四肢欠温、畏寒、喜温热等特点,并认为“阴寒凝滞证”是此类患者较为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之一。全国名老中医李士懋先生开创性的提出了采用“汗法”的理念对此证进行辨证施治,并依据此理念首创了寒痉汤,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4]。本研究观察了汗法治疗阴寒凝滞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血浆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阴寒凝滞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内科学》[5]相关标准;患者病情平稳,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心电图和心肌损伤标记物监测,ST段未出现抬高,心肌酶及肌钙蛋白均阴性;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相关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属于“阴寒凝滞证”, 表现为:胸痛彻背、遇寒加重、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脉为:舌苔白、脉沉弦拘紧。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4~72岁,平均(61.31±7.20)岁;冠心病病程2~13年,平均(6.29±2.24)年;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2~74岁,平均(62.19±8.33)岁;冠心病病程1~14年,平均(6.73±2.53)年。两组性别、年龄、冠心病病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降脂和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张血管,增加心肌血流量。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寒痉汤进行汗法治疗, 处方为桂枝15 g,麻黄、炮附子各12 g,细辛、蜈蚣各9 g,生姜10 g,全蝎、炙甘草各6 g。水煎煮取汁300 ml,嘱患者于早餐后9点首次服用150 ml,若是“正汗”不出,则于3 h后再服用另外150 ml,直至患者正汗出(全身可见微汗出)、脉痉止(由脉沉弦拘紧变为脉象趋于和缓),3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0个疗程(4周)。

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中医症候积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相关标准对“阴寒凝滞证”相关中医症状进行评分,计分方法为0=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并记录总积分。②记录两组心绞痛积分,采用文献[7]进行评定,该积分包括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共4个方面。其中发作次数:0分为无、2分为2~6次/周、4分为7~14次/周、6分为>14次/周。持续时间:0分为无、2分为<5 min/次、4分为5~10 min/次、6分为>10 min/次。疼痛程度:0分为无、2分为能够忍受,不影响生活质量;4分为需服用硝酸甘油缓解,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6分为疼痛难忍,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硝酸甘油用量:0分为无、2分为1~4次/片、4分为5~10片/周、6分为>10片/周。③记录两组血浆CRP、ET-1、NO水平。

4 临床疗效评定 ①显效:中医症候总积分降低70%~90%;心绞痛发作消失或基本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心电图ST-T恢复正常;②有效:中医症候总积分降低30%~69%;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治疗后压低的ST段回升幅度>0.05 mV,低平或倒置的T波变为直立;③无效:中医症候总积分降低<30%;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或心绞痛加重;治疗后压低的ST段回升幅度<0.05 mV,T波仍未显著恢复直立。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本组总治疗例数×100%。

结 果

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胸痛彻背、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两组心绞痛积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硝酸甘油用量评分与心绞痛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以上积分均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绞痛积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两组血浆CRP、ET-1和NO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浆CRP、ET-1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浆CRP、ET-1和NO水平比较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UAP属于一种介于心肌梗死与稳定性心绞痛之间的急性缺血综合征,属于一种常见的冠心病类型,其发病机制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不稳定的纤维斑块破裂或冠脉痉挛,血小板聚集黏附,微血栓形成,患者心肌细胞供氧与需氧之间失衡,造成心肌缺血缺氧[8-10]。CRP是肝细胞合成的急性时相蛋白,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重要标记物,该因子能够损伤血管内皮,加重冠脉血管粥样硬化,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11]。ET-1是血管内皮分泌的缩血管活性因子,NO则是舒血管活性因子,两者处于拮抗状态,前者能够诱发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血流量,加重心肌缺血,还有诱发血小板聚集,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后者则能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灌注量,并抑制血小板和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血管保护效应[12]。

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属于“心痛”、“胸痹”的范畴。其发病病机主要为年老体衰、饮食劳倦、七情内伤,加之我国北方地域,寒邪偏盛,趁机侵袭内体,损伤机体阳气,以致气血运行滞涩不畅,闭阻胸阳和脉络而发胸痹[13]。此外,寒邪内犯,寒主收引,可致筋脉血管处于拘挛收缩、缺乏舒缓的状态,因此可见脉沉弦拘紧。胸痹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心气亏虚为本,痰浊、血瘀、寒凝等为标实。“阴寒凝滞证”是本病较为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之一,其治疗应当采用散寒化浊、宣痹通阳的策略。

汗法是全国名老中医李士懋先生在国内提出的以“平脉辨证”为基础的辨证论治方法。在该理论中该学者提出“寒、痛、痉脉”为阴寒凝滞证的三大特点。该学者提出的汗法并非仅限于表证,而是扩展为包括表证在内的实证、虚实夹杂证的范畴[14]。在临床实践中,给予汗法施治后,该学者亦提出了“正汗出,脉痉止”的汗出标准,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本研究采用的寒痉汤正是基于汗法理论而创的方剂之一。该方剂本质属于在桂枝去芍药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基础上,添加全蝎、蜈蚣而来。方剂中桂枝温经助阳,是主治“风寒表证”之良药;麻黄发汗散寒;细辛开窍行水、祛风散寒;大枣养血安神、补中益气,属于“气血双补”之良药;炮附子温里逐寒、温经止痛、回阳救逆;生姜温经止痛、发汗解表;蜈蚣和全蝎通络止痛、息风镇痉。全方诸药合用,标本兼治,进退有度、布局有章,共奏祛除寒凝、温阳通脉之功效。既往的临床研究表明,发汗治疗达到汗出标准时能够促进机体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微循环,还能加快机体新陈代谢速率,促进病理代谢产物的吸收[15]。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方剂中桂枝能够调节免疫功能,扩张冠脉微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心肌血流量,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还有抑制hs-CRP,下调炎症反应,显著改善心肌缺血缺氧[1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症候、心绞痛及心电图改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积分、CCS心绞痛分级、血浆CRP、ET-1、NO水平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了汗法治疗可显著缓解阴寒凝滞型UAP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疗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O表达,下调血浆CRP、ET-1表达有关。

猜你喜欢

症候心绞痛心肌
更正说明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心绞痛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