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翻译观下《金匮要略》中“气”文化负载词英译

2020-04-08张焱崔昭

关键词:金匮要略文化

张焱,崔昭

(西安理工大学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710054)

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在宋代时校订,分为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伤寒论》主要讲述关于伤寒病,而《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杂病临床治疗学专书,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实际指导意义,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医著之一,是学习研究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一、苏珊·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与文化负载词

“文化转向论”于20世纪80年代出现,就是指翻译学研究不仅要深入文本内部,同时,也应该注重文本的外部研究,即文本的“文化语域”。[1]1990年,作为文化翻译观的主要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与安德烈·列费维尔合著的《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提出了文化翻译观的概念,并指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2]她还进一步阐述了文化翻译观的具体含义:第一,翻译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第二,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第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中功能的等值;第四,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需要,翻译就是满足文化的需要和一定文化里不同群体的需要。[3]总的说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提出,标志着翻译学研究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言”。文化负载词是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4]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形成不同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词汇——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5]从语言国情学的角度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则是文化诸因素的最直接反映。词汇作为文化的一面镜子,植根于各民族文化土壤中,反映各民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模式等国情文化。文化负载词就是承担着这样的重任,因为它是特定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构成了汉民族生活中栩栩如生的文化元素。

二、《金匮要略》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气”的对比研究

选取三种《金匮要略》译本,探讨其文化负载词运用的翻译策略及方法。一部是罗希文的译本SYNOPSIS OF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JINGUI YAOLUE),[6]一部是阮继源和张光霁译本《汉英对照金匮要略》,[7]另一部是李照国的全译本《金匮要略汉英对照》。[8]

几乎在每一部中医典籍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气”,这一中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气”的含义丰富,有哲学意义上的气、某种症状、药性、与疾病有关联的某种气候、腑脏等器官的功能等。译者在翻译有关中医典籍中“气”的概念时,应当立足于特定语境,从而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9]

《金匮要略》中“气”总共出现了212次,除去单字的“气”,现将与“气”有关的文化负载词出现次数前十进行实例分析。

表1 《金匮要略》“气”词组出现次数及英译

(一)与疾病有关联的某种气候的“气”

例1: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10]

罗本:Man lives in a world with Five Evolutive Phases (Five Elements, Wuxing) and grows up in a suitable climate. The climate can promote and give birth to all creatures under heaven, but may also injure and hurt these creatures;…[6]

阮本:Climate greatly influence the five organs (viscera) with which the human being is endowed. Nature nourishes and destroys all creatures just as water both floats and overturns a ship.[7]

李本:People should follow [the law of] five elements because life is integrated with natural climate. [Although] natural climate can [support] the growth of all things,[it] also can damage all things……[8]

分析:该条文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章第二节,意思为:人要遵循五行的常理,其生长与自然气候息息相关。自然气候虽然能帮助万物生长,也能损害万物,就像水能浮舟也能覆舟一样。“风气”本属六气之一,即“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在《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中,常常将“风气”译为“wind”。而在此条文中,“风气”指的是六气的统称——自然气候。三者在译文时都将“风气”看作整体意义在译,而非传统中医学中的“风气”:风邪侵体,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系由自然界风邪侵袭人体所致,内风则是因脏腑功能失调,尤其是肝脏功能障碍,气血运行逆乱引起。无论是“nature”还是“climate”,都是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有关。本条从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整体观出发,阐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使用意译的方法,虽失原作形貌,但是从内容上来讲,与原文相符和,且风格相适应。译者成功地把源语文化信息完整地传达给了目标语读者,从而实现了文化上的功能对等。

(二)脏腑等器官功能的“气”

“气”可以用来指脏腑组织的活动能力,如五脏之气、六腑之气等。[11]如表1中,“水气”、“肾气”、“血气”、“心气”、“胃气”都属于脏腑器官功能。

例2: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10]

罗本:When the Spleen is replenished with sweet drugs, the Kidney will be checked. Then the restricted Kidney will be weak in Vital Energy, rendering it unable to circulate Water. While the Water stagnates, the Heart Vital Energy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curb the Lung. A deficient Lung will not check the Liver. So the Liver vital Energy will be strong enough to heal the Liver syndrome. By replenishing the Liver disease will be healed.[6]

阮本:A strengthened spleen overworks and thus overloads the kidney; the latter then weakened and no longer releases water. Hindered water flow causes heart fire to thrive and injure the lung. Once the lung is injured, pulmonary Qi will not act. The deactivation of metal Qi leads to exuberance of liver Qi and spontaneous recovery of the liver.[7]

李本:The spleen can control the kidney. [When] kidney qi is faint and weak, water will not move;[when] water does not move, heart fire and qi will be exuberant and the lung will be damaged. [When] the lung is damaged, lung qi cannot move. [If] lung qi cannot move, liver qi will be exuberant and liver [disease] will spontaneously heal.[8]

分析:该条文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章第一节,意思为:脾能制肾,肾气如果微弱,那么水气长久不能运行;水气不能运行,心火气就会旺盛,损伤肺脏;肺脏遭受损伤,肺气就不能运行;肺气不能运行,肝气就会旺盛,肝气旺盛则肝病就会自愈。上例中运用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脾属土,肾属水,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五者之间相互制约。该条文中脏腑之气与五行之气相互交叉使用,对中医学知识有所了解的人就会一目了然,而对无基础的人来说,则会产生误解。罗在翻译时,都采用了意译法,“气”(vital energy),“金气”翻译为“lung”。阮本和李本都是采取直译加音译(Qi)的方法。“气”在中医学中是一个重要术语,而我们在英语中找不到一个对等词来替代中医术语“气”,单词“energy”意为“活力、精力、能量”,但是它不能表达出中医术语“气”所蕴含的“物质”或“功能”等意义,因此直接采用译音“Qi”显得更为恰当,这一做法既能反映中医特色,又能表达中医术语“气”的诸多内涵。[11]

(三)某种症状的“气”

在表1十例中,“短气”、“上气”属于某些疾病的症状。

例3: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10]

罗本:Fluid-retention in the Lung will not cause a tight pulse, but bring about panting and shortness of breath.[6]

阮本:Pulmonary water stagnation may not exhibit a chordal pulse but will nevertheless trigger asthma and gasping.[7]

李本:[Where there is] fluid retention in the lung, the pulse is not taut, but panting is severe and breath is short.[8]

分析:该条文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章第十三节,意思为:肺中有水饮停留,但脉相不弦,只有气喘严重,呼吸短促。在此条文中,阮本用了“gasping”来表达“短气”的概念。“gasp”本指喘息、喘气、倒抽气,“gasp”未能将短气的症状表现出来。短气,指因呼吸短促而不相接续的情况。罗和李译为“shortness of breath”,虽为直译,但是给读者一种切身的感受去体会“short”的程度。

例4: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10]

罗本:The patient suffers from inspiratory dyspnea, wheezing and restlessness. This is a case of Lung-distention, which will lead to edema due to Wind-evil. Diaphoresis can be adopted to disperse the syndrome.[6]

阮本:Flushing of Qi together with asthma and agitation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stic of lung distention and indicates a predisposition to wind-water disease. The sweating method cures the condition.[7]

李本:[The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rapid breath [with counter flow of qi], panting and vexation, is lung distension, consequently developing into wind-water [disease]. [It can be] cured by diaphoresis.[8]

分析:该条文为《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章第四节,意思为:喘急气逆,喘息而烦躁的,属于肺胀,有欲作风水之势,发汗则可治愈。“上气”是一个病证名,是指肺气上逆,也含有“喘”的含义。三者都采用了意译的手法进行翻译,都将“上气”的内涵意义表达了出来。罗本中“inspiratory dyspnea”是指呼吸困难,仅从字面意义上表达。阮本中的“flushing of Qi”是指喘息急促而造成的脸部燥红,是指喘气造成的外部症状。李本中的“rapid breath”是指急促的呼吸,也是对“上气”的内涵解读。

从表1及例句分析可以看出,阮本与李本在与脏腑器官有关的“气”的翻译中,较多的使用了“qi”或“Qi”的音译法或直译加音译的格式,旨在保留中医传统文化,同时也适当的借用西医语言,使译文更靠近原文风格,传达中医文化的风貌。而罗则较多的使用“vital energy”来体现气的概念。“气”最开始被译为“chi”,又经历了“ki”,时至今日,它的汉语拼音“qi”为中外读者所普遍接受,既保证了术语表达的准确性,也使该音译表达进入到英语语言系统,保留了中医术语的不可取代性。而关于某种症状的气,则是更多地使用意译的方式,给读者以一目了然的理解,三者虽然在择词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基于他们自身的文化背景以及从上下文中对“气”的理解,从而表达出“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根据文化翻译理论,当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没有确切的对应关系时,译者可以从目标语言文化中借用图像,重要的是要通过目标语言语境来明确所借用表达的意义。

三、文化翻译观下的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策略

通过以上四例关于“气”的分析说明,可以看出在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对具有中医含义的文化负载词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一)文化共鸣与直译

不管是在文学翻译还是非文学翻译中,直译是最常见的翻译手法。直译与逐字逐句的对照翻译并不是同一意思。直译是将原语或句子的结构和字面意思进行直接翻译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回译性较强,有利于相互交流。由于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中文属于汉藏语系,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表达风格和语言形式方面也大相径庭。中医文化负载词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采取逐字逐句的翻译就会出现“死译”或“硬译”的现象,无法生动地将中医文化内涵表达出来。因此,在面对这些文化共鸣现象时,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大胆地采用直译的手法,使译文的语言表达更为地道,符合英语的表达形式,便于外国读者理解中医典籍。[12]例如,在中医中的心、肝、脾、肾、肺等器官名称,就直译为“heart,liver,spleen,kidney,lung”,这些都是相通的,更不会产生歧义。但若是再加上“气”,组成“心气、肝气、脾气、肾气、肺气”就不能单纯的使用这些代表器官的翻译来表达,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内涵选择不同的词汇。

(二)文化冗余与意译

文化冗余是指在特定文化语境中为达到某种言语交际目的而产生的冗余信息,而这些冗余信息在进行翻译时就需要适当的处理。意译法是指在翻译中舍弃原文表达的形式,如词汇、修辞手段等,为了尽可能地翻译出原文的内在或深层含义,即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改变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因此,在中医典籍英译中,有时需要摆脱中国古代汉语语言形式的束缚,使用转换成符合目的语规范或语法的表达方式,从而使译文更能直观体现原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可以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医术语和文化负载词。最为经典的便是对女性“天癸”的翻译,这一术语借用的是古代汉语的表达,而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避免文化冗余,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最后译者将其译为“menstruation”,直接选择了“月经”这一词来表达。

(三)文化缺省与异化

文化缺省是指在源语语言中的文化意象在译入语语言中找不到相对应的意象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转换过程中文化意象的缺损。文化负载词就是中医独特的术语名词。由于译文读者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接受的教育大有不同,对中医的了解有限,缺乏相关的中医背景知识,从而无法对译文深入连贯的理解,进而就会产生偏差,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由此可见,中医名词术语是造成译文读者理解困难的主要障碍。异化的方式如音译法、直译法等来处理中医术语的英译,如中医中的“阴阳”,就是音译为“yin and yang”。诸如此类的词语已经进入了英语国家,也被译语读者广为接受,所以采用音译法能填补文化缺省。

(四)文化互鉴与归化

在译语文化中虽然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文化信息有时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表达方式,但有相似的文化意象可以借鉴时,就出现了文化互鉴的情况。通过文化互鉴,中西方文化得以交流碰撞,文化双向传播,互相了解变得非常重要。在文化互鉴的情况下,同一文化意象在译语文化和原语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若采取异化策略来处理此类文化负载词,会导致歧义。归化翻译策略的使用可以使不同文化产生异曲同工的效应,从而使读者体验到文化翻译的巧妙乐趣。此外,使用归化策略的译者更加倾向于按照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从而给予译入语读者更加流畅易懂的阅读体验。[12]

四、结语

文化翻译理论视域下的翻译是将翻译文本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综合考虑翻译过程中文化对翻译的影响,实现原作到译作之间的转换。巴斯奈特强调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认为翻译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实际上是对中医文化的解释在不影响信息准确传递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音译或直译的方法来处理其英译,而对于理论性较强或文化含义较强且无法使用音译、直译表达出来的,就要使用意译法来诠释。无论是音译、直译、意译,其都属于归化与异化的范畴,这些翻译策略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中医文化,以期为中医典籍的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提供借鉴。而“气”作为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且基础的文化负载词,研究它的英译及翻译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翻译是跨文化的混合体,两边的文化特色都得兼顾,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准确地表达其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金匮要略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金匮要略》对黄疸病的认识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谈中医药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瓜蒌薤白半夏汤在肺间质纤维化病程发展中的应用
浅析《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家论治痹病的启示
基于多特征条件随机场的《金匮要略》症状药物信息抽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