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利用FTA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4-08文,

关键词:原产地利用率变量

岳 文, 韩 剑

(1.江南大学 商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2.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一、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区域经济合作呈现新的趋势。凭借更强的执行灵活性和相对更大的自由度,以自由贸易协定(FTA)为代表的区域性贸易协定逐渐成为各国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大国,中国正积极参与和发展双边FTA。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的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已签订生效的自贸区达17个,涉及25个国家和地区。

虽然近年来中国签订的FTA数量快速增长,但是中国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并不高[1]。张蕴岭等[2]基于对中国出口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只有29.6%的企业利用了中国—东盟FTA进行出口,而利用中国内地—香港CEPA、中国—智利FTA进行出口的企业分别只占所有调查企业的20.8%和14.6%。韩剑等[1]发现,除了中国—新加坡FTA,中国已签订的其他FTA的利用率都普遍低于60%。其中,中国—东盟FTA虽然生效时间最早,而且中国对东盟FTA伙伴国出口货物的金额和比重最高,但中国—东盟FTA的利用率仅为46.16%。中国企业对已签订FTA的利用率远低于智利—美国FTA的利用率(67%)[3]以及瑞士—土耳其FTA的利用率(80%)[4]。较低的FTA利用率意味着国内多数企业并没有很好地享受到FTA带来的优惠政策红利,而多数企业选择放弃利用FTA下的优惠税率进行出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FTA较高的使用成本[3,5]。

国外一些研究对影响企业利用FTA进行出口的因素进行了分析。Athukorala & Kohpaiboon[6]、Wignaraja[7]的研究发现,由于政府部门宣传力度有限,缺乏和不了解FTA的相关信息成为影响企业利用FTA进行出口的最大障碍。Fouquin[8]的研究则发现,企业的经营范围和出口目的地(是否为发展中国家等)也是影响企业利用FTA进行出口的重要因素。Takahashi & Urata[9]则利用probit模型详细分析了企业自身的相关特征对企业是否会利用FTA进行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是影响企业FTA利用率的重要因素,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使用FTA下的优惠政策进行出口。Arudchelvan & Wignaraja[10]则分析了影响马来西亚中小企业FTA利用效果的因素,发现对国际市场和贸易法规的政策越熟悉、越敏感的企业,对FTA的利用率也会越高。

相比于国外学者对企业FTA利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开始得比较晚。杨宏恩[11]较早通过对我国企业利用FTA政策的调查,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利用FTA政策的情况及原因。结果发现,国内企业较少利用FTA进行出口的原因主要包括地方政府的宣传和支持不够、企业的认识与进取意识不足、出口对象不在签订FTA政策的区域之内以及贸易方式的特殊性等。沈铭辉、王玉主[12]通过对中国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企业对FTA的认知水平是影响企业利用FTA的重要原因之一,偏低的原产地规则认知度也制约了企业利用FTA进行出口,而地区分布、企业规模、产权性质、业务方向、区位等因素对企业利用FTA的影响则没有表现出一般性的规律。华晓红、汪霞[13]也发现,企业认知水平和原产地证书申领成本等是影响企业利用FTA进行出口的重要因素。

国内的这些相关研究基本都是利用调查数据来分析中国出口企业对FTA的利用情况,并探讨了导致中国出口企业对FTA利用率不高的原因。这些研究主要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基本都是采用问卷结果直接描述的方法,缺乏对其背后理论机制的系统探讨以及较为严谨的计量数据检验。冯帆等[14]虽然基于相应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对中国出口企业FTA利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但是同样缺乏对相关理论机制较为系统的探讨。同时,该研究主要是以中国—瑞士FTA作为研究对象,相关问卷数据主要源于对瑞士出口的企业的调查。瑞士虽然是欧洲大陆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国家,但是瑞士的经济体量较小,2018年中国对瑞士的出口总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还不到1%,且中瑞FTA生效时间比较晚(2014年才生效),这些都很可能使得其研究结论难具一般的代表性。韩剑等[1]在分析影响企业利用FTA进行出口的相关因素时,同样也是以中国—瑞士FTA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其分析重点也更加集中在FTA的使用成本及其测算之上。

与已有的相关文献相比,本文可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已有的关于企业FTA利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实证分析,对于相关因素导致企业对FTA利用率不高的理论作用机制缺乏较为深入和系统的探讨。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框架下,从FTA使用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建立了一个分析影响企业FTA利用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企业FTA策略选择背后的作用机制,有利于从更深层次认识和把握企业对FTA的利用机制,这将是对已有相关文献的有益补充。其次,已有关于企业FTA利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比较丰富,但是针对中国FTA实施效果的研究基本还停留在简单使用调查问卷进行定性分析的阶段,即使存在少量的定量分析也基本都是以中瑞FTA作为研究对象,其相关研究结论可能难具一般的代表性。东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中国—东盟FTA是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个自贸协定,生效时间最早,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利用中国—东盟FTA优惠政策享受协定关税的效果却远低于预期,其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本文基于中国—东盟FTA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影响企业利用FTA进行出口的相关因素,将丰富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为更好地认识企业FTA的策略选择提供来自发展中贸易大国的微观证据。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一)理论分析模型的设定

本文的理论分析模型主要是基于Melitz[15]、Demidova & Krishna[16]提出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框架而建立的。为了简化分析,本文仅考虑两个对称的已经签订FTA的经济体进行贸易往来,且假设经济体内只存在一个垄断竞争行业,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只进行出口。

定义临界生产率φ*,φ*表示企业要退出生产的临界生产率水平。由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会选择不利用FTA出口,根据企业的零利润条件πx,FTA(φ*)=0,可以得到:

(1)

进一步定义临界生产率φ**,φ**表示企业在利用FTA出口和不利用FTA出口间是无差异的临界生产率。根据φ**的定义,由πx(φ**)=πx,FTA(φ**)可得:

(2)

可知,只有当企业的生产率φ大于φ**时,企业才会利用FTA出口;反之,当企业的生产率φ小于φ**时,企业将不使用FTA下的优惠关税税率进行出口。

为了能够求解出φ*和φ**,进一步假设企业为进入行业内生产支付的固定成本为fE。借鉴Bustos[17]的做法,企业随机获得的生产率φ来自以下Pareto累积分布函数G(φ)=1-φ-k,其中k>1。行业内企业每一期都面临δ的概率会受到外生冲击而被迫退出市场。同时结合企业的自由进入条件②,可求得:

(3)

(4)

(二)相关参数的变化如何影响FTA的利用率

1.利用FTA出口所需固定成本d的变化

基于式(4)可知,φ**是d的增函数。随着企业利用FTA出口所需固定成本d的增加,企业利用FTA出口的临界生产率φ**会提高,这将使得越来越少的企业会利用FTA出口,也即FTA的利用率会降低。这与已有相关文献的结论一致,即更大的d,意味着企业利用FTA出口时所需承担的成本越大,在其他条件相同(即利用FTA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一样)的情况下,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积极性当然会下降,也即更大的d会降低FTA的利用率[3]。

2.利用FTA出口所需可变成本θ的变化

根据前文的设定,θ衡量了企业利用FTA出口时,为满足相应原产地规则,调整相应的生产模式等使得其生产的可变成本增加的倍数。θ越大,意味着企业利用FTA出口时,为使其产品满足原产地规则所需支付的可变生产成本也会越大。从式(4)容易得到,φ**是θ的增函数。随着θ的增加,企业利用FTA出口的临界生产率φ**也会提高,这会降低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可知,利用FTA出口所需可变成本的大小,也是制约企业利用FTA出口的重要因素。

3.利用FTA出口所得收益λ的变化

根据前文的设定,λ实际上度量了FTA下优惠关税税率低于MFN下关税税率的程度。λ越小,意味着FTA下优惠关税税率低于MFN下关税税率的程度越大,此时企业利用FTA出口所能获得的收益会越大。从式(4)可以得出,φ**是λ的增函数。随着λ的下降,企业利用FTA出口的临界生产率φ**会降低,这将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利用FTA出口,从而提高FTA的利用率。这与已有相关文献的结论一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FTA下优惠关税税率越低时,企业利用FTA出口所能获得的收益会越大,这将提高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积极性,从而会促进FTA利用率的提高[3]。

总结来看,企业利用FTA出口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同时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如享受更优惠的关税税率),企业是否会选择利用FTA出口则取决于相关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因此,利用FTA出口的收益和成本是影响企业FTA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三、数据来源与实证模型的设定

(一)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分析部分所用到的数据来自问卷调查。为了解中国出口企业利用FTA贸易优惠政策的状况,从而方便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适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出口企业提高FTA利用率,2017年4月,南京大学商学院自贸区研究课题组委托中国贸易促进会,对在贸促会登记的出口到东盟国家的企业进行了在线问卷抽样调查,共回收问卷1 683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本次问卷是基于张蕴岭等[2]对中国企业的调查问卷,并结合本文前述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综合设计得到的。

从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覆盖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涉及我国24个省份,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其中被调查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为山东省,其次是广东省和浙江省,这3个省份总的被调查企业数占到全部调查对象的60%,这与它们是沿海开放大省、外贸发达、出口企业众多有关。从企业出口产品类别来看,被调查企业的出口产品种类分布广泛,覆盖了大部分的HS2位码产品种类,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调查的对象也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其中,塑料及橡胶制品(HS39-40)、贱金属及其制品(HS72-83)、化学及其相关工业产品(HS28-38)、纺织品(HS50-63)和机械器具、电气设备及其零件(HS84-85)是样本企业中出口最多的前五大类产品。从企业所有制性质来看,受访企业涵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14.91%、国有企业占8.26%、私营企业占76.83%。从企业类型来看,调查对象包括生产型企业和外贸型企业,其中生产型企业占比为54.07%,外贸型企业占比为45.93%。而从企业雇佣人数来看,56.39%的样本企业所雇佣的员工数量少于100人,表明一半以上的被调查企业都为小规模企业。

(二)实证模型的设定

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并基于南京大学的调研数据,本文将建立相应的计量模型,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来对影响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相关因素展开探讨。

对于企业是否利用FTA出口这一关键被解释变量,本文采用问卷中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衡量。具体而言,借鉴冯帆等[14]的研究,依据企业对“利用FTA的优惠原产地规则频率高”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不同意、不太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将企业对FTA的使用情况从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对被解释变量“FTA使用情况”(USE)进行相应的赋值。如果企业的回答为“非常不同意”,则将变量USE赋值为1;如果企业的回答为“不太同意”,则赋值为2;以此类推,如果企业的回答为“非常同意”,则赋值为5。考虑到USE为排序数据,直接使用OLS进行估计并不恰当,因此本文采用有序probit模型进行估计。

本文引入一个潜变量Y*,Y*是可观测变量USE背后不可观测的连续变量,可表示为:

(5)

其中,Xi是相应的解释变量集合,β为待估计的参数向量,εi为残差项。Y*与实际可观测的有效数列变量USE存在如下关系:

(6)

其中,λ1、λ2、λ3和λ4为未知的切点参数,且λ1<λ2<λ3<λ4。对于有序probit模型中的相关参数,可以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估计。

为了从成本和收益两个角度来对影响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借鉴沈铭辉、王玉主[12]等已有的相关研究,结合相应的调研数据,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引入了如下解释变量。(1)企业获取FTA信息的难易程度(MES)。该变量由问卷中企业对问题“企业获得FTA信息的难易程度”的打分度量。一般而言,企业获取FTA相关信息(比如到当地签证部门申请和办理优惠原产地证的程序和手续等)的成本是企业利用FTA出口最重要的固定成本之一。FTA相关信息获取越困难,企业使用FTA进行出口的固定成本也会越高。(2)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TIM)。该变量由问卷中企业对问题“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长短”的打分度量。一般而言,影响企业利用FTA出口的可变成本主要是与原产地认证有关的程序性规则[14],包括为获得原产地认证所产生的单据成本和行政成本以及申请原产地证明所花费的大量时间成本等。因此如果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比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企业利用FTA出口的可变成本比较高。(3)考虑到FTA一般比较注重贸易壁垒的降低,如果进口国非关税贸易壁垒较多,企业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比较FTA下相应的优惠贸易政策,这会增加企业利用FTA出口的固定成本,降低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在回归中也加入了进口国非关税壁垒的数量(NTB)这个变量。(4)不同的FTA下往往有不同的原产地规则,当企业将产品出口到不同FTA下的国家时,其面临的多种原产地规则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形成“意大利面碗”效应,由此会提高企业利用特定FTA出口的固定成本(需要花费更多精力来熟悉不同的原产地规则),从而降低企业利用特定FTA进行出口的动机。因此,本文在回归中加入了多种原产地规则对企业出口业务的影响(RUL)这个变量。(5)本文还加入了企业利用FTA出口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出口量(EXP)、有利于出口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PRI)、有助于企业加入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NET)、有助于企业推动投资和开拓新业务(NBS)这四个变量,用来衡量企业利用FTA出口所获得的收益。同时,还加入了企业的一些特征变量(如企业规模、企业类型、企业所有制性质)作为控制变量。对这些变量的详细定义与介绍见表1。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企业利用FTA出口相关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MES和TIM这两个变量的均值都小于3,表明样本中大部分企业都觉得获取FTA信息的困难程度比较大、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较长,这两个因素很可能会制约企业利用FTA出口。而EXP、PRI、NET、NBS这四个变量的均值都超过了4,表明样本中大部分企业都认为利用FTA出口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出口量,有利于出口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有助于企业加入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有助于企业推动投资和开拓新业务。

表3是控制住企业的一些基本特征变量后对影响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相关因素进行回归的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所有模型中MES的系数都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随着企业获取FTA信息困难程度的降低,企业对FTA的利用率会提高,这跟本文之前的预期相一致:FTA的相关信息获取越容易,企业使用FTA进行出口的固定成本也会越低,这将提高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积极性。张蕴岭等[2]、Athukorala & Kohpaiboon[6]和Wignaraja[7]等已有的相关研究也指出,企业未利用FTA出口的首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FTA的相关信息”。TIM的系数也都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随着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时间的缩短,企业对FTA的利用率也会提高,这也跟本文之前的预期相一致: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长短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企业利用FTA出口的可变成本的高低,如果这个可变成本增加,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积极性也会下降。然而,冯帆等[14]基于中国—瑞士FTA的分析却发现,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并没有成为中国企业使用FTA出口相关产品到瑞士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与本文所得到的结论不一致。之所以出现这种差异,还是在于研究对象的差异。本文是以中国—东盟FTA作为研究对象,而冯帆等[14]主要是以中国—瑞士FTA作为分析对象,瑞士的经济体量较小,中国企业对瑞士的出口占比也小,这使得他们的研究结论可能很难具有一般的代表性。

表1 变量的定义及赋值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 企业FTA利用率对其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RUL的系数都显著为负,表明多种原产地规则的存在确实会对企业利用FTA出口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多种原产地规则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形成“意大利面碗”效应,由此会增加企业利用FTA出口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企业对FTA的利用率。NTB的系数虽为负但是并不显著,表明进口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数量并不会显著影响到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积极性,这可能与东盟各国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数量不多有关。EXP、PRI、NET这三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利用FTA出口能够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出口量,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更具价格优势,有助于企业加入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时,这些使用FTA进行出口带来的收益会促使企业更多地利用FTA出口,提高企业对FTA的利用率。NBS的系数不显著,说明使用FTA进行出口带来的有助于企业推动投资和开拓新业务这方面的收益不会显著影响到企业对FTA的利用率。

对于企业特征等控制变量而言,TYPE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相比于生产型企业,外贸型企业对FTA的利用率相对更高。这一点也比较容易理解:外贸型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从事货物的进出口,因此其在市场相关信息获取以及单证人员储备上比生产型企业具有相对明显的优势,其对FTA的利用率无疑会相对较高。SIZE的系数也显著为正,表明大规模企业对FTA的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小规模企业,这与Takahashi & Urata[9]、冯帆等[14]的结果相一致。其原因可能在于,大企业的相关职能部门往往相对更为完善,更愿意在前期投入相应的调研费用来熟悉FTA的相关政策。FOREIGN的系数不显著,表明外资企业对FTA的利用率与内资企业对FTA的利用率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别。

(二)企业异质性检验分析

1.企业类型异质性分析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企业利用FTA出口的影响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分别利用生产型企业和外贸型企业组成的子样本重新进行了估计,回归结果分别见表4的模型1和模型2。可以看出,对于外贸型企业而言,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与之前总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而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除了RUL和PRI的系数不再显著,其他变量系数的符号和显著性水平与总样本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外贸型企业主要专注于从事进出口业务,其出口对象国众多,各个出口对象国可能处于不同的FTA下,更容易受到多种原产地规则形成的“意大利面碗”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生产型企业则更多地专注于产品的生产,其出口对象国可能相对较少或集中,不太容易受到多种原产地规则形成的“意大利面碗”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而RUL并不会对生产型企业利用FTA出口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外贸型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商品的购销差价,利润率相对比较低,对产品价格比较敏感;生产型企业则可能会更多地专注于产品生产阶段的利润获取,对PRI可能并不会太敏感,从而PRI并不会对生产型企业利用FTA出口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此外,MES、TIM、EXP、NET这四个变量无论是对生产型企业还是对外贸型企业的FTA利用率都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相对而言,对外贸型企业FTA利用率的影响程度要更大。

2.企业规模异质性分析

为了探讨影响不同规模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相关因素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分别利用小规模企业(雇佣人数少于100人)和大规模企业组成的子样本重新进行了估计,回归结果分别见表4的模型3和模型4。可以看出,对于小规模企业而言,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结果与之前总样本的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对于大规模企业而言,TIM的系数变得不再显著。其背后的原因可能在于,虽然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长短会对企业利用FTA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大规模企业往往出口规模较大,出口频率也较高,需要经常申请原产地证书,因而乐于建立相应的优惠原产地供应链管理体系,其模式化工作可以削弱签证时间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RUL和PRI的系数也不再显著,说明它们并不会对大规模企业是否会利用FTA出口产生显著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MES、EXP、NET这三个变量无论是对小规模企业还是对大规模企业的FTA利用率都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小规模企业对于MES的回归系数大于大规模企业,说明获取FTA信息的难易程度对小规模企业利用FTA出口的正向影响超过大规模企业。一般来说,小规模企业由于规模、资源有限,不愿意将过多的人力物力用于优惠原产地规则的了解与运用,也常常会因为申请原产地规则证书所产生的较高的固定成本而选择放弃FTA的使用,但是一旦有机会快速方便地得到FTA的政策信息,它们就会迅速提高FTA的利用率以获得关税优惠。相比之下,大规模企业在利用FTA出口时虽然也会受到相关固定成本(缺乏FTA相关信息等带来的)的约束,但是敏感性却没有那么强。

表4 企业FTA利用率的影响因素: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分别表示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从整体影响因素来看,大规模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受FTA使用所得收益的影响较大,而小规模企业FTA的利用率则对FTA使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对更为敏感。这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小规模企业的人员少、资金少,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其首先考虑的必然是要生存下来,其次才是谋求发展,因此小规模企业对FTA使用成本相对更为敏感;而大规模企业拥有一定的发展经验和市场基础,会更加注重如何获得更多的收益、谋得更大的发展,因而受FTA使用所得收益的影响会相对更大。

五、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在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框架下,通过引入企业生产率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企业是否会利用FTA来进行出口的理论模型,探讨了FTA使用的成本和收益影响企业FTA策略选择的作用机制。理论模型分析显示:一方面,由于FTA使用固定成本的存在,只有具有较高生产率的企业才会选择利用FTA出口;另一方面,虽然企业利用FTA出口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但是同时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如享受较低的优惠关税税率),企业最终是否会选择利用FTA出口就取决于相关收益与成本的比较。

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东盟FTA的问卷调查数据,从FTA使用的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进一步验证了影响企业利用FTA出口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1)企业获取FTA信息的难易程度、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等FTA使用成本是影响中国企业FTA利用率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获取FTA信息困难程度的降低、申请原产地证书时间的缩短,企业对FTA的利用率会显著提高。(2)多种原产地规则的存在会对企业利用FTA出口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为它们很可能会交织在一起形成“意大利面碗”效应。(3)利用FTA出口能够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出口量,有利于企业出口产品更具价格优势,有利于企业加入全球/区域生产网络和产品供应链时,这些使用FTA进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会促使企业更多地利用FTA出口,提高企业对FTA的利用率。(4)相对于生产型企业,获取FTA信息困难程度的降低、企业申请原产地证书时间的缩短等更有利于促进外贸型企业FTA利用率的提高。(5)获取FTA信息的困难程度对小规模企业利用FTA出口的正向影响超过大规模企业,同时大规模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受FTA使用所得收益的影响较大,而小规模企业对FTA的利用率则对FTA使用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更为敏感。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本文研究发现,企业获取FTA信息的难易程度、申请原产地证书的时间是影响中国企业利用FTA出口的重要因素。为此,一方面,应该扩大对FTA相关政策的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的认知水平。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商会等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培训课堂、宣讲会等多种灵活形式,提高企业对FTA的认知程度,促进FTA真正为企业所利用。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企业在到相关政府部门申领原产地证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操作流程不熟悉、申领手续过于繁琐、服务网点少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利用FTA出口,将FTA的政策红利落实到企业中,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通过简化各种审批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原产地证书申领方式等缩短原产地证书申请所需的时间,不让繁琐且长时间的原产地证书申请成为企业利用FTA出口的障碍。同时,考虑到小规模企业对FTA的利用率更易受到FTA使用成本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在相关证书办理手续中,给中小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通过更简便、快捷的服务,降低中小企业利用FTA出口的成本,为它们利用FTA出口提供更大的激励,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它们对FTA的利用率。

注 释:

①为了避免没有企业利用FTA出口这种情形的发生,要求相关参数满足一定的限制,即λθ<1。

②这里需要对参数施加一定的限制,即k+1>σ。

猜你喜欢

原产地利用率变量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抓住不变量解题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足15%
天津企业享受原产地证书关税减免1.1亿美元
月报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不可忽视变量的离散与连续
变中抓“不变量”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