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不良习惯矫治中“同心圆矫治模式”的运用

2020-04-07李勇菁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矫治不良习惯

李勇菁

摘要:“同心圆矫治模式”以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为圆心,“导师引领”为第一圆,“同伴互助组”为第二圆,“班级熏陶”为第三圆,“学校辐射”为第四圆,即在学校层面开展各项活动对整个矫治工作起到辐射作用,第五圆就是“家庭配合”,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学生回家继续夯实巩固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这五圆,由内向外层级推进学生矫治工作不断扩展;反过来,外部的各圆又由外向内推动着矫治工作向圆心不断深入,使矫治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不良习惯  矫治  同心圆矫治模式

成功的教育是从习惯的养成开始的,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使人终身受益。

笔者所属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工业区分校地处庐阳工业区,该区域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存在大量失地农民。学生最大的特点:单纯、质朴,但良好习惯的形成不甚理想。家长或望子成龙,但教育无方;或工作奔波,教育无时;或宠爱过度,教育失策。由于家长的长期忽视与失策,很多孩子在小学阶段,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升入中学后,课程内容的增多以及难度的增加与不良习惯带来的学习困难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习惯的养成应是终身的,但对于那些在最佳年龄错失良好习惯养成机会的学生而言,教育不能轻言放弃,应主动发现并帮助他们矫治不良习惯,让他们的人生列车回到正轨上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但这种矫治不是火车搬道闸似的强拉硬拽,而是必须建立在对问题形成根源的合理、科学的分析基础之上,对症下药。我校通过对七、八年级具有不良习惯学生的个案研究,探究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摸索出“同心圆矫治模式”,为学生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心圆,顾名思义,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在矫治不良习惯学生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了“同心圆矫治模式”。该矫治模式以不良习惯学生为圆心,“导师引领”为第一圆,“同伴互助组”为第二圆,“班级熏陶”为第三圆,第四圆就是“学校辐射”,即在学校层面开展各项活动对整个矫治工作的辐射作用,第五圆是“家庭配合”,学校与家庭紧密配合,学生回家继续夯实巩固在校养成的良好习惯,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这五圆,由内向外层级推进学生矫治工作不断扩展;反过来,外部的各圆又由外向内不断推动着矫治工作向圆心不断深入,使矫治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一、确定“圆心”

作为矫治对象,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始终处于圆的中心位置——圆心,研究对象的确立决定了整个研究工作的方向。

研究对象应是具有区域典型不良习惯的代表,我校在确立矫治对象时,首先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师生座谈会,摸底庐阳工业区内中学生所具有的不良习惯。在此基础上,先遴选出适合的研究对象,最终由班主任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来说,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具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为了避免矫治工作的盲目性,我们聘请了心理学专家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诊断,给出诊断报告,指导形成初步的矫治策略。

二、导师引领

作为矫治模式的第一圆,导师对整个矫治工作起着领航作用。

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的“世界”往往都大同小异,而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却千差万别。面对这些学生所呈现的千差万别的“世界”,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去矫治,是很难收到好的效果的。

一对一的导师矫治是整个矫治环节至关重要的一环,与我们的课题“个案研究” 的内容也非常吻合。因此,课题组为每一位研究对象都配备了一位适合的导师,原则上是该学生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我们还建立了导师工作制度,明确了导师的主要职责。导师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体档案”,定期进行谈话,以外因促内因,使导师的矫治收到最好的效果。

同时,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制度,每学期与家长进行深度的交流,并将学生的动态及时记录在《导师工作手册》里,方便今后对学生进行跟踪式的研究及矫治。定期举行导师座谈会,针对学生的情况,结合专家的诊断报告,各位导师交流磋商个体矫治策略,为有不良习惯的学生量身定制矫治方案,开展矫治工作。

三、同伴互助组

第二圆是由学生组成的“同伴互助组”,在矫治过程发挥核心作用。

教学关系不仅包括师生关系,也包括同伴关系。不仅在学习中可以同伴互助,不良的习惯也可以在同伴互助下得以矫治。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由于个性差异。在班级中往往处于被孤立的状态,因此必须要帮助这些学生建立起可以互动的组织。

选择班级中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若干名与一名研究对象结成“同伴互助组”,3~6人左右。在导师的引领下,“同伴互助组”在课程学习、班级日常工作、体育锻炼、学校主题活动等方方面面进行互帮互助,实现和促进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与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之间的互动,逐步矫治研究对象身上的不良习惯。

同时,在互助组内,导师应加强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这也是矫治取得效果的关键。

四、班级熏陶

作为同心圆的第三圆,班集体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是整个矫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環。

我校一贯重视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从七年级开始,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班名,特色班名里寄寓着老师对学生的希冀,体现着班级的鲜明个性。特色班名的设立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每年度学校还进行“雅致教室”的评比,打造绿色班级思路与愿景:每一个学生种养一盆喜欢的植物,置于班级,养于班级,关注植物每天成长,每月成长,每学期成长,初中三年的成长,期望学生在养护植物的过程中,热爱生命,培养责任感。这一过程亦是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每个班级制定的切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级公约”“班风”“班训”等相关制度,都成为学生思想进步的内动力、促进剂。

身处优秀的班集体中,学生自然会形成一种自我约束力,从而促进不良习惯的矫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学校教育

第四圆就是在学校层面开展的各项活动,对这些不良习惯学生所产生的辐射作用。

学校以“一天的生活,一天的教育”为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日常规——20问》来规范学生在校的一天生活,也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好习惯主宰我一生”征文及手抄报评选活动,在对全体学生开展的活动中以面带点,使具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在全校性活动的热潮中受到熏陶,促进矫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开展家访活动,走进家庭,走近学生心灵。导师们组成了家访小组,走进学生们的家庭,与家长深度交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家访活动中,得到了融通互补。

开展“争做品德高尚、品位高雅之人”主题系列活动。学校倡导师生“与人为善、为人诚实、做事宽容、言谈举止文明、热爱学习、敬畏自然”,期望男生具有绅士风度、女生拥有淑女气质,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创设了教育氛围。

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了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多样选择、自主管理、实践体验的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爱好,而且逐渐矫治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六、家庭配合

學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才能使我们的矫治效果得以夯实巩固。

学校通过校讯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家访等多种途径,与家长建立联系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促进家校联合,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合力,让学生在校内外言行一致,在学校养成的良好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巩固。

需要注意的是,初中阶段青少年的心理是不稳定的,在矫治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的情况。我们不能在一个时期的矫治取得一定效果后就放松要求。导师应长期关注研究对象的点滴变化,对好的习惯一定要夯实巩固;要有不良习惯回潮,甚至反弹的思想准备,做好反复矫治。

在我们的“同心圆矫治模式”中,各圆由圆心出发,层层向外扩展,一层比一层影响的范围广,即所谓“由点到面”。反过来,外层的圆又通过其较为广泛的影响“震动”圆心发生质的变化,即所谓“由面震点”。

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个别学生,而是将这一成果推广至社区、社会。希望我们的课题研究,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画出心中那个最大的同心圆!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矫治不良习惯
浅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不良行为习惯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下颌打开度受限智障儿童矫治的个案研究
农村孤僻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与矫治分析
探讨小学留守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听妈妈讲故事
如何改变生活中的坏习惯
儿童的不良习惯与牙颔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