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实践
2020-04-07张慧
张慧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及发展,提出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实践路径:引入本地民族民间舞蹈,构建专业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联合职业院校内不同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创新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
【关键词】广西 民族民间舞蹈 职业院校 舞蹈教学 融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163-02
广西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是本地区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劳动生活中,根据祈福、达情的需求创作出的一种特有的舞蹈形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广西民族民间舞蹈得到创新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如《担》《姑娘不穿鞋》等,具有较强的舞蹈艺术传承价值。
广西职业院校的舞蹈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舞蹈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养,还要全面融合本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充分继承与发展本地区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可将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融入职业院校舞蹈教育教学中,促使学生亲身体会广西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学习本土舞蹈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为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及发展
(一)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近年来,广西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迅速,陆续出现很多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人们能够根据不同的舞蹈技巧、对舞蹈的理解、对地区文化的理解,结合广西地区的各民族气质与特点,不断丰富广西民族民间舞蹈体系,根据原有的舞蹈分类,创作出更加多姿多彩的舞蹈作品。
在广西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体系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舞蹈。人们将传统的广西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蹈编创技法相结合,体现地区的民族文化,如《漓江诗情》。在《漓江诗情》中,作者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动作,而是深入地区文化内涵,從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促使舞蹈整体富有深层次的文化气质,具有较强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感染力。
第二种,能够体现民族风情与特点的舞蹈,如三江侗族舞蹈中的《芦笙舞》。《芦笙舞》是广西民族民间舞蹈的典型,其主要流传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族人民的主要民族舞蹈形式。无论是传统祭祀,还是现代嫁娶,侗族人民的生活离不开《芦笙舞》。《芦笙舞》最早是侗族人民用于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的场景中的,是一种具有仪式意义的舞蹈,其气氛热烈、热情奔放。此外,在三江侗族舞蹈中,《踩芦笙》与《踩堂》也是较为常见的舞蹈,是青年男女参与节日庆典、自娱自乐、求偶恋爱时的常见舞蹈。
第三种,能够表达水光山色的舞蹈。在广西民族民间舞蹈体系中,单纯表达自然景色的舞蹈也是该地区人民在早期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舞蹈形式,其追求舞蹈的“原汁原味”“还原现实”,力求表现出地区人民生活、生产劳动中的“原生态”。《印象·刘三姐》就是典型的能够表达水光山色的舞蹈,其主要目的是表达刘三姐的经典山歌、地区人民的风情、地区的民族特色等。
(二)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广西民族民间舞蹈是地区人民在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中的必然产物,是不同时代背景下同一地区人民文化意识发展的核心,是一个地区人民共有的精神内涵与文化状态。广西民族民间舞蹈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地区人民的生活中,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展现其特有的道德规范、精神文化、传统观念、社会规则等。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广西民族民间舞蹈得以发展与创新,其发展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能够反过来激发人们的潜在想象力。
近两年,广西民族民间舞蹈发展迅速。一方面,人们将现代编舞技法融入广西民族民间舞蹈中,创新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如《印象·刘三姐》,人们在影片《刘三姐》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将桂林的美丽山景风光融入舞蹈中,实现了第一次全新概念的“山水实景演出”,将民族性、视觉性、艺术性集于一身。由此可见,继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不仅仅是将一个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宣扬开来,更是对一个地区文化与观念的继承与创新,是能够激发地区舞蹈专业人士艺术创作灵感的重要手段。因此,职业类院校教师将广西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课程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促使学生正确认知本土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还能够促使学生将广西民族民间舞蹈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实现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舞蹈传授,再一次促进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创新与发展。
二、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引入本地民族民间舞蹈,构建专业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要想将广西本土的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职业院校的舞蹈课程教学中,就要将原有的舞蹈课程内容作为载体,融入本地区特有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将其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的旅游行业蓬勃发展,很多区域设置了广西特色歌舞表演,学生如果学习本地民族民间舞蹈,则能够在进入社会岗位之后,将这些舞蹈融入工作中,为地区的旅游行业、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这种教学结构与目标符合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比如,三江侗族舞蹈中的《芦笙舞》,具有节奏强烈、奔放的特点,舞步步幅较大,且存在较多高难度的快速旋转动作,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舞蹈技巧。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芦笙舞》分解,分别提出“分解动作训练”“《芦笙舞》音乐乐曲感知与欣赏”“《芦笙舞》舞蹈动作连贯联系”“《芦笙舞》整体舞蹈排练”等多个教学环节,并且根据原有的课时设置情况,适当安排教学进度,提出明确的三江侗族舞蹈教学指标与学生学习标准,以此构建专业化本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初步实现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目标。
(二)联合职业院校内不同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要想将广西本土的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职业院校的舞蹈课程教学中,就要认识到职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相较于普通院校舞蹈专业教学的不同之处。职业院校舞蹈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舞蹈核心素养,更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舞蹈专业岗位对口应用能力,以此实现专业对口就业,如舞蹈教师岗位、地区舞蹈艺术团演员、地区旅游文化产业的舞蹈表演演员等。因此,在开展舞蹈课程与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联合专业内的其他课程教师,构建以实践能力养成为核心的本土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联合舞蹈艺术文化课程、舞蹈编排课程、表演课程、舞蹈教学技巧课程等多门课程的教师,分别了解本土民族民间舞蹈形式、种类及文化内涵,且在这些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全面融入本土舞蹈元素,促使学生始终在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氛围中学习,既培养本土舞蹈艺术素养,同时提高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运用能力,将其运用在实际的幼儿教学、舞蹈演出、舞蹈编排等多项工作中。
(三)创新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要想将广西本土民族民间舞蹈融入职业院校的舞蹈课程教学中,就要积极主动创新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方式,避免用传统的、单一的舞蹈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坚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舞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与实践空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表现自己,以此体现民族民间舞蹈的综合价值。教师要根据原有的舞蹈教育形式進行调整,结合职业院校开展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路径,延伸教学场景。其中,创新教学方法是突破传统的“教师讲解,学生做出动作”的单一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课程主体,让学生根据对地区本土民族民间文化的理解,自己组队编创舞蹈,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积极性;拓展教学路径主要是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如视频教学、地区旅游产业歌曲演出现场观摩、学生自主排练舞蹈实践、本土文化民族民间舞蹈会演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将这些活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地区职业教学特色;延伸教学场景,就是要走出教学课堂,进入本地区的社区、商业街道中,通过“本土民族民间文化演出”的社会活动,体现自己的综合能力与岗位职业能力,以此锻炼学生专业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广西地区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职业院校舞蹈教室要认识到本土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资源的应用优势,将其与舞蹈专业课程内容相融合,结合三江侗族舞蹈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联合不同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融入本土舞蹈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将民族民间舞蹈运用到社会岗位中,以此提高职业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能力,实现对地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曲诗蒙.民族舞蹈特色技术技巧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可行性分析[J].艺术教育,2019(7).
[2]张 冬.浅谈民间舞蹈与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融合与发展[J].中国培训,2019(6).
[3]杨华霖.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评鉴,2019(10).
[4]杜 玉.高职高专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探究[J].黄河之声,2019(7).
[5]张焕婷.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中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性”研究[J].艺术研究,2019(2).
[6]闫 冰,王 珊.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J].戏剧之家,2019(9).
[7]高丽丽.中专院校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之我见[J].传播力研究,2018(12).
[8]金妮娜.民间舞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方式研究[J].艺术科技,2016(9).
【作者简介】张 慧(1970— ),女,籍贯广西柳州,现就职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为舞蹈、礼仪。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