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2020-04-07翟爱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翟爱辉

摘 要: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课程,对学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该课程不仅能提升初中生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不过就目前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领域下,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使学生从中受益,成为相关工作者探究的主要方向。基于实际教学经验,笔者对该问题展开了具体探究,本文首先表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然后从结合生活、拓宽教学资源、延伸教学等三方面提出了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对策,希望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1-070-1

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尤为重要。初中生学习该课程,不仅能树立正确观念,还能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为其日后发展保驾护航。初中阶段,学生进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更独立,更想获得他人认可是初中生最为显著的特点,若缺乏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三观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所以,为使初中生得以健康成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观念,主动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面临着新要求。即:道德与法治不应该仅停留在表面,更要放远目标,将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道德观念,还要为其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完全摒弃以往的教学思想,并且要持续创新并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只有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奇特的教学方式下,才能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改革。因此,相关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来进行教学,逐步优化教学方式,创新并丰富教学手段,创设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从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学生学习水平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推动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教学内容和案例与时代发展存在偏差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基于此,教师可结合授课内容,搜集生活中与其相符合的案例,并将其融入到实际课堂中来。这样做,不仅能改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生活同教材内容之间的互通性,最终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在讲到“网络生活新空间”时,可鼓励学生借助网络分析总结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虚假新闻,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最后教师就典型案例展开重点分析,便于学生理解。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们分析这些在实际生活中就能看到的新闻信息,可帮助学生掌握多面性的网络生活,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对生活信息的分辨能力。学生通过将课堂上所学到的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提升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便于更好开展学习。

2.拓宽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认知

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爱好出发。学生只有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形成一定的探究动力,才能主动融入进去,同教师或是其他同学展开互动。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有足够的好奇心,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借助电子白板、多媒体等网络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兴趣。在课堂上,学生有兴趣,有热情,便能自愿并积极地跟随教师步伐进行学习,由此实现其核心素养的提升。例如,学习“服务社会”这一内容时,为让学生明白服务社会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推动自身全面发展,为让学生懂得主动参与公共活动便能服务社会,教师可借助电子白板来实现以上教学目标。通过应用电子白板向学生们展示与服务社会相关的资料,如感动中国人物及其事迹。在形象资料的展示下,学生对众多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有了一定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并且自身也会受到影响,自觉的想要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同时,教师借助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可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与同学展开交流互动,弥补不足并补充知识积累,从而实现学习质量和核心素养的双重提升。

3.实施延伸拓展,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仅仅凭借课堂上有限的45分钟来开展教学活动,初中生的学习需求根本得不到满足,在此情况下,学生学习质量自然得不到长久保证。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时,可进行适当的拓宽延伸,创建多种教学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提升初中生综合素养,推动其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开展“法律为我们护航”这一课时,可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来进行,如组织“一日小记者”活动,具体以“有哪些法律法规和我们初中生成长有关联?”为探究主题,对全校教师、同学开展采访,并分析汇总采访结果,最终将其刊登在校报上。通过教学延伸,教师将教材知识拓展到课外实践活动中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兴趣,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日后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根基。

总而言之,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要求相关教师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同时还要提升其专业能力,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索,持续改进不足,帮助初中生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提升初中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水平,最终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其在日后学习乃至生活中收获更多。

[参考文献]

[1]康继武.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8).

[2]郝润平.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

[3]何伟亮.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探讨[J].学周刊,2020(05).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山东 淄博255000)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