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森林康养业发展分析

2020-04-07曾鸿文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森林康养发展现状问题

曾鸿文

摘 要 近年来,森林康养产业不断发展,给农民带来了一定收益,促进了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阐述森林康养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森林康养行业存在的政策与制度尚未完善、土地审批难度大、森林康养复合型发展深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政企联合,共促产业发展;产业融合,寻求多点支撑;优化模式,多方位培育等多种发展措施,以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使其符合未来养老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带动林业改革,使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平衡。

关键词 森林康养;发展现状;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41

在过去粗放的社会发展模式下,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破坏了环境中的原生植被,打破了生态平衡,导致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如不能协调好发展与保护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势必会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自然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相关部门开始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开始重视生态旅游资源,注重自然生态文明建设,以大力开展森林养护工作。但是传统森林养护方式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目的,没有进一步挖掘森林的其他价值,不符合现今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限制了森林资源的利用。为此,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减少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应该以森林康养为重点研究内容,充分挖掘更多的森林生态价值,结合先进经验,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发展森林康养业,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带动更多涉林产业蓬勃发展。

1 森林康养的发展历史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负面问题逐渐突显,如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社会经济进步一直备受关注,往往忽视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近些年,环境问题得到充分关注,针对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改变以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产业发展升级的过程中,为解决养老与发展遇到的问题,一批新兴产业应运而生。19世纪40年代,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形成了最初的森林康养概念,自此,森林康养逐渐受到关注。森林康养主要利用山岳、峡谷、河流、瀑布、丹霞、溶岩、草原、荒漠和海滨等不同森林环境类型来规划多样化的观光休闲线路与旅游产品。如结合疏林草地、河流湖泊下游开阔地、山间平台开阔地等不同地形环境,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年龄段目标客户打造养生、健身、康复和辅助治疗等项目,集合观光游憩、露营探险、餐饮住宿等多种涉林产业,为大众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在实现经济发展同时,解决国内老龄化带来的养老矛盾,更符合国内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径[1]。

2 国内外森林康养现状

2.1 国外森林康养现状

早在19世纪,德国就提出森林康养这一理念,并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打造国际首个森林浴基地。此后,森林康养得到高度重视与发展。当前,德国已获批森林康养基地近400处,并将在森林康养方面花费的资金纳入公费医疗范围内,使森林康养获得群众认可。德国群众在森林康养基地开展森林康养活动后,公民总体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全国公费医疗支出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近30%[2]。

随着森林康养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森林康养逐渐延伸到其他各国。韩国印发了《森林疗养发展5年规划(2012—2017年)》,通过分级管理体系对已建成的疗养林进行运营,免费向公众开放国立和公立疗养林,为民众提供多样化、系统化的森林疗养基地。日本出台了《森林疗法基地构想》,成立了专业森林医疗研究会,使森林康养迅速发展,目前已认证森林疗法基地共60余处,培养出大量专业森林讲解员与理疗师。

2.2 国内森林康养现状

国内森林康养起步较晚,发展体系和模式尚未完善。为解决国内环境污染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紧跟国际森林康养发展脚步,预防大众亚健康,增强群众体质,做好疾病前期预防,提高社会总体健康水平,2016年以来,我国发布了很多鼓励发展森林康养的政策文件,并大力支持森林康养这一新兴产业发展,引导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将资本投入森林康养行业建设,优化企业产业结构,以达到优化森林康养模式与功能的目的[3],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的更多生态效益,实现自然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内森林康养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政策与制度尚未完善

森林康养是一种新兴产业,国内森林康养发展起步相对较晚,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相关制度与政策尚未完善。国内缺少将养老与林业相结合的经验与制度,很多养老服务与林业不协调,甚至存在矛盾,势必会阻碍国内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不利于维护林业的可持续发展[4-5]。

3.2 土地审批难度大

森林康养项目所需土地面积较大,且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主要场所均为生态环境优美、远离市区的林区,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无论是建设还是审批,都存在较大难度。另外,林地权属者可能包括国家、地方政府、村集体、承包者等主体,林地权属复杂,难以进行大规模统一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森林康养项目的规模化发展。

3.3 森林康养复合型发展深度不足

目前,我国森林康养依然以传统观光、休憩为主,没有与住宿疗养、文化教育等其他行业结合开展,整体产业链复合发展深度不足,产业间缺乏连接,项目缺乏系统规划,未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和一体化的服务。

4 推动森林康养新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4.1 政企联合,共促产业发展

为应对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协调解决环境保护与养老问题,政府应借鉴国外优秀经验,将林业与养老相结合,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指导性文件。各级相关部门应做好联动工作,最大限度支持森林康养项目开展,简化项目审批流程,进一步促进森林康养行业整体发展。企业应响应政府号召,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投资森林康养项目,做好项目的前期规划和规划的实施落地,在保護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达到林业价值最大化,实现森林康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切实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有效解决林农和林业职工民生问题,带动周边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4.2 产业融合,寻求多点支撑

为进一步推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应强化融合,将林业与养老充分融合,并结合现代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要求,寻找多项支撑点,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构建良好环境[6]。在林业与养老融合过程中,应转变森林康养结构,在满足养老基本衣食住行后,构建多元化养老中心,集合文化、体育、医疗、保健于一体,充分发挥森林康养作用,并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森林康养环境,满足老年人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以林业带动养老发展,以养老最大化林业价值,解决现代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4.3 优化模式,多方位培育

要想使森林康养产业不断发展,应结合养老市场路线的需求与变化,不断优化森林康养模式。目前,森林康养方式引导机制尚未构建,导致很多活动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也难以实现森林康养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结合森林康养理论基础,更好地梳理林业与养老的相关理论和案例,从体系认证工作着手,以森林康养人才培养为基础,不断完善森林康养模式,并为国内森林康养新兴产业发展构建保障体系,推动国内森林康养行业迅速发展。

5 结语

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突显,自然生态文明备受重视,为解决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应以林业为基础,将林业与养老充分融合,发展森林康养新模式,培育森林康养基地,从而带动林业与养老融合发展。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实践,符合自然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通过了解国内外森林康养发展现状,结合我国社会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森林康养模式与结构,简化森林康养土地审流程,充分应用林业资源与优势,推动森林康养行业发展,才能最大化森林康养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現自然生态文明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智,郄光发.跨界与融合是森林康养发展的必由之路[J].林业经济,2017,39(11):3-6,11.

[2] 谢中,付甫永,申修洪,等.基于森林健康理念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研究[J].绿色科技,2020(3):135-137.

[3] 蔚奴平,王计平,常卓,等.对我国林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20(8):148-149,151.

[4] 张洋,林楠,吴成亮.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供需前景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1):89-95.

[5] 王世超,刘红位,李甜江,等.滇西北森林温泉康养模式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9(2):160-164.

[6] 曹净植,王晓杰,陈亚平.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一种新型养老理念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5):455-457.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森林康养发展现状问题
安化县芙蓉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
四川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伊春市森林康养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森林康养产业经济带动性与环保型方案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