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落叶松毛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2020-04-07王培全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7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

王培全

摘 要 落叶松毛虫是严重威胁落叶松等树木健康生长的重要虫害,为了有效减少该类虫害的暴发,林区工作人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防治技术来控制松毛虫数量。基于此,围绕落叶松毛虫这一虫害,从基本概述、影响因素、防治要点、综合防治技术等多个角度展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落叶松毛虫;防治要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06

落叶松毛虫是主要寄生于红松、黄花松、红皮云杉、樟子松、落叶松、臭冷杉和长白鱼鳞松等松类树木中的一种害虫,其主要以蚕食松叶为生,对树木的生长代谢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松树的大面积死亡。

1 影响落叶松毛虫暴发的因素

1)地质条件。松毛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比较适合生长于28 ℃左右的地区,因此低海拔丘陵山区、阳光充足的向阳山谷等都是利于松毛虫生长的地区。2)林分结构。蚕食树叶是松毛虫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因此林分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松毛虫的分布,松毛虫比较适合生存在光照、水分充足且树种单一、灌木植物稀少等林分结构单一的地区。3)气候因素。气候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等,松毛虫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8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松毛虫数量的增长,而在潮湿环境内树木上的寄生菌会大量繁殖,继而增加松毛虫的死亡率[1]。4)人类活动。若无人类活动的干预,大自然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进行自我调节,松毛虫等虫灾很少大面积暴发,但人类过度采伐树木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生态调节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为松毛虫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间接引发了松毛虫等虫害。

2 落叶松毛虫防治要点

2.1 治——加强虫害除治力度

对松毛虫致死的树木进行除治是防治松毛虫扩散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员应加强对虫害疫区内病死树木的除治管理力度,可采取旋切、烧毁、粉碎、削偏等方式对病死树木进行清理,严禁将病死树木运出松毛虫虫害所在疫区,深入贯彻落实病死树木除治等相关工作。

2.2 防——落实虫害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可在林区内做好松毛虫虫害监测等相关工作,监测范围应覆盖整个林区且无明显监控盲区,定期组织专业的虫害检测人员对林区内树木生长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定期利用先进的设备向林区内均匀空撒防治松毛虫虫害的药物,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上降低松毛虫虫害暴发的概率。

2.3 堵——避免虫害进一步扩散

为了避免松毛虫虫害的扩散,工作人员既要对林区内的病死树木进行严格的控制,严禁其被运输至林区外,同时也应对林区外运送的树木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避免外来疫情对林区现有健康树木造成影响。此外,工作人员还应对违规采伐、私自调运疫木等行为进行严惩,强制性地控制松毛虫虫害的扩散。

2.4 管——创新虫害管理机制

工作人员可在原有林区管理机制上对其进行适当创新,通过落实责任制度至个人来强化松毛虫虫害管理效果,建立督查制度用以辅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林区内松毛虫虫害的防治工作,加设专业能力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显著提升林区内的综合管理水平。

3 综合防治技术

落叶松毛虫是严重困扰我国各地林区工作人员的一大难题,为了有效降低松毛虫对林区造成的负面影响,工作人员可结合林区中虫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营林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

3.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应对松毛虫虫害问题时应用效果最佳的一种防治技术,与其他防治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松毛虫虫害发生的概率,还能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受林区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可。目前常见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3种。

1)微生物防治。微生物主要是指能分泌出抑制松毛虫生长发育等物质的抗生菌,可在真菌、病毒、细菌等中进行选择,真菌微生物防治可选择白僵菌,病毒微生物防治可选择病毒粗提液,细菌微生物防治可选择苏云金杆菌,这些抗生菌均可以有效避免松毛虫虫害的大面积暴发[2]。

2)天敌防治。松毛虫的生物天敌有很多,如松毛虫卵的天敌有黑卵蜂、平腹小蜂蜘蛛、赤眼蜂、跳小蜂等,松毛虫幼虫时期的天敌有松毛虫埃姬蜂、枯叶蛾绒茧蜂等,松毛虫蛹期的天敌有贪食亚麻蝇、棕尾别麻蝇、黏虫棘领姬蜂、黑尾麻蝇等,对松毛虫成虫具有捕食威胁的天敌有胡蜂、螳螂、大山雀等,对松毛虫成虫具有寄生性威胁的有寄生蝇等。工作人员为松毛虫的生物天敌提供适宜其生长发育的环境则可以起到抑制松毛虫数量的效果。

3)生物制剂防治。生物制剂也是生物防治中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如1.2%苦参盐碱可对松毛虫产生严重的接触性杀伤作用,药效极快且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1.8%阿维菌素也可以对松毛虫造成致死效果,但作用效果相對较慢,通常用药后3天左右可达到松毛虫致死数量的高峰期[3]。

3.2 物理防治技术

在每年的3—4月,天气回暖,落叶毛虫越冬幼虫复苏上树,此时应立即组织人力,抓住时机,进入预测将要发生虫害的林分内,在每棵树木胸径1.3 m处,用镰刀轻微地刮去翘裂的老粗皮(以防止幼虫从龟裂处钻入上树为害),然后绑上透明胶带,透明胶带绕树一圈,该方法不但省力省工,而且经济、不污染环境、保护生态,效果十分明显。

3.3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来减少林区内松毛虫数量的一种虫害防治技术,通常用来应对林区内出现大面积松毛虫虫害暴发等情况。目前常见的化学防治方法有毒环防治、毒蝇防治、微胶囊药剂防治、人工机械喷雾防治和烟剂防治等。化学防治具体措施如下。1)4月中旬,工作人员可将除虫菊酯类药剂制成的毒胶涂抹在松树的树干上,以达到化学防治的效果。2)5月中旬或8月下旬,工作人员可利用机械喷雾的方式按照1∶3 000的比例向林区内均匀地喷撒1.8%的阿霉菌素乳油或者按照

1∶6 000的比例喷撒森得保,用以抑制松毛虫的幼虫生长。3)5月中旬至6月上旬,工作人员可借助飞机向林区内每667 m2喷洒66 mL阿霉菌素或2 g森得保,以此来有效防治大面积松毛虫虫害的暴发。4)5月中旬或8月下旬,工作人员还可使用向林区内施放合理数量的杀虫烟剂来达到防治松毛虫幼虫的目的,用量一般为

15 kg·hm-2,在施放烟剂的过程中应注意防火措施,避免引发火灾。

虽然化学防治在林区内的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对化学药剂的用量有着较为严苛的控制标准,若用量过少很难起到良好的松毛虫防治效果,但用量过多又可能会对林区内的其他植物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使用化学防治会对林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在使用该防治技术时应适度。

3.4 营林防治技术

对于一些松毛虫数量较少的林区,工作人员还可以采用封山育林的营林防治措施来有效促进树木的生长发育,显著提升树木对松毛虫的抵御能力,从而减少松毛虫虫害对林区所造成的危害,具体措施如下。

1)封山。封山可以有效禁止一些人类活动对营林防治效果的影响,松林环境在不受到外界破坏的条件下可以健康生长,有利于林区的自我调节和休养生息。封山过程中,松毛虫生物天敌的数量会因为适宜的环境条件而显著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林区内树木抵抗松毛虫虫害的能力[4]。

2)育林。工作人员可以有目的性地对林区内一些生长弱势的树木进行有效地改造,结合地势环境创造有利于树木生长的林分结构,在混交林区域内可适当种植一些抗虫树种,以达到降低松毛虫数量的营林防治目的。

4 结语

落实对落叶松毛虫的防治管理措施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林区内树木大面积病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工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综合防治技术要点,为推动我国林业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 赵佳.落叶松毛虫对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20,40(8):81-82.

[2] 郭銳鹏.关于针对落叶松松毛虫危害的调查与综合防治[J].中国科技投资,2019(10):245,244.

[3] 石鸾.落叶松毛虫的预测与防治[J].现代化农业,2018(4):17-18.

[4] 祝军.落叶松毛虫发生量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措施研究[J].吉林林业科技,2019(2):41-4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梨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凉山州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技术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