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运行模式探究

2020-04-07韦江彬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运行模式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

【摘 要】本文针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培养目标缺乏差异性、课程开设缺乏层次性、评价机制缺乏合理性、课程设置缺乏适用性等问题,提出从培养目标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课程体系一体化、评价考核一体化等方面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运行模式。

【关键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 职业能力 中高职衔接  一体化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4-0057-03

为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加大推进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各职业院校在中高职衔接工作中进行多年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随着广西中高职五年制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原有的“2+3”“3+2”和五年一贯制等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式、招录方式等方面日趋统一,这对职业院校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评价机制方面进行有效衔接,实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一体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雷同,缺乏差异性。中职和高职是两个学历层次的培养阶段,所对应的培养目标应有着不同的定位,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应有着不同层次的体现,所从事的就业岗位也应有着不同层级的区分,但现实并非如此。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高职院校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就业岗位设定为汽车销售顾问和售后服务顾问,而大多数中职学校对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就业岗位也是同样的岗位,甚至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职业能力要求上与高职院校雷同,双方没有就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进行区分,没有体现中高职不同阶段人才培养定位的差异性。

(二)课程开设重复,缺乏层次性。由于大部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加上国家对中高职课程标准未进行统一规范,导致中高职对口专业课程开设重复的情况较为普遍。如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和中职对口专业都开设有“汽车销售实务”“汽车维修接待”“汽车商务礼仪”等课程,各自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基本一致,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相似度高,考核与评价的形式和内容也大同小异,学生在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进行重复学习,违背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没有体现中高职课程教学的层次性。

(三)评价机制单一,缺乏合理性。中职对口高职升学考试是中高职衔接的关键之一,考试评价方式既要有利于选拔优秀中职毕业生,又要保证中职阶段培养目标的实现。广西的中职对口高职升学考试主要采用“文化素质测试 + 职业技能测试”的综合评价方式,在考试组织方式上既有高职院校联盟统一考试,也有部分高职单独进行考试,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普通高考。一方面,现行的升学考试形式主要为笔试,偏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由于没有进行技能实操考核,笔试得到的成绩无法真实反映考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技能测试模块内容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专业特点,例如报读会计专业和汽修专业的考生在职业技能测试模块考的都是同一内容,选拔的条件和依据不够科学,使高职院校无法挑选到与招生专业相匹配的技能人才。

(四)课程设置固化,缺乏适用性。很多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出现水土不服、学习跟不上的情况,究其原因如下:其一,受到传统招生形势的影响,长期以来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的服务对象都是高中生源,高职也都参照本科开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文化课,内容和难度与高中课程相衔接,适合高中生源学习,却使中职生源难以接收和消化;其二,基于传统的知识构建模式,高职一年级开设的课程无论是公共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是以理论学习为主,而中职教育以实践技能学习为主,文化基础课只占总课时量的三分之一,此阶段的学习对于理论弱实践强的中职学生来说很难适应。

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应在中高职院校各自办学模式的区别与联系基础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实施、逐层递进。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明确中高职各阶段职业能力层次,明晰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保证课程体系的完备性,改善评价机制的合理性。

(一)培养目标一体化。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汽车销售行业、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及行為规范,掌握就业岗位的基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自我学习拓展能力,能够从事汽车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服务、售后、保险、营销策划与管理方面的工作,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按照职业能力标准可划分为入门级、基础级、提高级、能手级四个等级,中职阶段需达到入门级、基础级标准,高职阶段则要达到提高级、能手级标准。根据不同阶段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思路重新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衔接,以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对接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市场变化,着力增强中高职相近专业的相容性和衔接性,依据汽车服务后市场产业机构调整、岗位需求变化、结合第三方评价等将反馈信息交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研讨,及时、动态地调整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中高职对应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确保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实现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一体化。

(二)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首先要建立在对相应职业岗位分析与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本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明确该职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的要求。其次将行动领域的岗位职业能力转换为学习领域的专业核心课程及课程体系设置。根据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等级,划分中职、高职人才培养阶段,使得中职与高职不同的人才培养阶段都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

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中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编订工作中,依据四阶式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对应每一级别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标准,把握中高职衔接专业在培养目标、工学比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配置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双方共同制定出系统完整、分工明确、有效实用的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主线,贯穿中高职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全面探索中高职衔接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逐步形成具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特点的“2+2+0.5+0.5”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三)课程体系一体化。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职业能力作为中高职一体化的核心点,构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中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确保课程体系的展开顺序应当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相适应。中职阶段课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职阶段课程注重综合技能训练,兼顾职业岗位拓展和跨专业学习需求。高职阶段课程内容应该以中职专业课程内容为基础,特别是衔接课程一定要明确中职课程培养目标和高职课程起点,实现课程内容的无缝衔接。

相对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规格设定,职业能力标准可以是动态递进式的,因为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其学习能力和身心成熟度依据年龄的变化也在由低向高发展,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学生具有差异性,所以职业能力标准在中高职各阶段都应有着不同的指标和要求。四阶式职业能力测评体系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评价分成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相应职业能力指标,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从整体上反映了本专业能力结构的组成和分布,从四个阶段又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层次递进关系,这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关系。在能力与课程矩阵的基础上,以职业能力测评体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计,明确了课程设置的时间关系和前后关系,笔者依照四阶式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阶段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的梳理,强调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课程标准的设计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能力、素养到高级技能、技巧的循序渐进。以“汽车销售”这门在中职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和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都开设有的专业课程为例,根据中高职两个阶段职业能力标准的不同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中职阶段主要掌握进店接待、需求分析、六方位介绍、送客离店等基本流程,掌握展厅接待礼仪、沟通礼仪、职业形象设计等基本素养;高职阶段则侧重于培养试乘试驾、有针对性介绍产品、报价谈判、客户异议处理等关键技能和技巧,客户心理分析、客户服务质量管理等复合型能力。课程调整后的优势有:一是实现了课程的有效衔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以及教学资源的浪费;二是体现了课程学习的递进关系,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逻辑,符合知识构建的客观规律;三是遵从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依照不同阶段学生的能力层次,科学地设计不同的能力标准和学习内容,学生可以达成职业能力指标,逐级完成相应阶段的职业能力测试,学习曲线与成长曲线呈线性上升,最终掌握与岗位需求、工作任务相匹配的职业能力。

(四)评价考核一体化。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转段升学考核应围绕中职学生的特点,在兼顾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考核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用过程性评价取代如普通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方式。四阶式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的中职部分有两个测评阶段,学生通过两个阶段的评价测试即为职业能力合格,再加以理论考试,可作为转段升学的依据。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为例,中职第一阶段职业能力评价测试的实操模块主要为商务礼仪、口才、沟通能力、职业形象等职业素养,理论模块主要为汽车营销基础理论,包括汽车文化、营销基础、汽车构造基础、推销与策略等基础知识;中职第二阶段职业能力评价测试的实操模块主要为职业基本能力和基本流程,包括汽车销售流程与基础、汽车维修接待流程与基础等,理论模块主要为汽车销售、维修接待、配件管理、客户服务、汽车保险与金融等专业核心知识。中职学生通过两个阶段的评价测试,达到相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可准予升上高职阶段继续学习。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坚持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核心,推动中高职紧密合作,建立中高职相衔接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统筹培养兼具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专门人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钟 权.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

[2]刘亚莉,易佳丽,武竞业,等.中高职衔接“3+2”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22).

[3]范利红,吴丽萍.基于职业能力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问题探析[J].高教论坛,2019(11).

[4]尹 彬.市场营销专业中高職衔接实践路径研究[J].知识经济,2019(31).

[5]卓宏明,韦家础,何海华.中高职贯通人才培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21).

[6]刘杰英,王翠翠.中高职职业能力层次划分原则及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81).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研究—— 以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柳职班为例”(GXGZJG2018B028)。

【作者简介】韦江彬(1981— ),男,壮族,籍贯广西柳州,理学学士,讲师,现就职于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交通运输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汽车营销专业建设。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运行模式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开放实验室的思考与实践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供暖季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