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初中英语教学中母语负迁移引发的思考

2020-04-07王江枫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9期
关键词:语感

王江枫

摘要:中式英语随处可见,中国人使用不合规范的英语似乎难以避免。这种现象给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带来不小的难度。本文力求从心理学、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不同角度分析其产生的原由,同时得出英语教学应该重视文化的输入和语感的培养,以便减少中式英语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母语影响;文化灌输;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058

一、中文式的英语现象概述

如今的初中学生来源不同,学情各异,因此英语学习的起点大相径庭。随着大家对英语的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在读初中之前不同程度地接触过英语,并且这些孩子多数听、说能力比较强。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们喜欢说“I at home.”“I eleven.”“It is orange.”“I very like my mother.”……尤其在让他们自由发挥写小短文时,这种中文式的英语更是明显。英语基础比较好、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通常会洋洋洒洒写上一大篇,然后很期待教师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给以肯定。但是不难发现他们的英语文章里面往往中文式表达非常多。这让笔者回想起了自己的中学时代。那时笔者也是一个开朗、爱表达的孩子,用了一个小时炮制出一段话,喜不自禁,却换来教师一句让人不知所措的评语,“你写的是中文式的英文”。“什么是中文式的英文?”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直到现在,看到孩子们脸上,如自己那时一样无助、无辜的表情,笔者才明白中文式英语有一种无法被人控制的魔力。

二、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分析

中文式的英语究其实质是中文思维下的英文表达。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汉语说话者在使用外语时,不自觉地借用其母语中的元素,从而使其表达难以为外语本族人所理解。(“Langue interference can be defined as the use of elements from one language while speaking another.”) (1,P189)并且母语干扰渗透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从发音、音素到词汇、句式和语意,无一能脱得了干系。比如,有不少人会把three读成tree,因为中文发音中没有/θ/和/e/,/t/和/d/自然地成了马马虎虎的替代品;还有人会用“I lost my rice bowl.”代替“I lost my job.”,如此说法源于中文中有“丢了饭碗”的生动的表达,可如果你的说话对象是老外的话,估计他要帮你四处寻找饭碗了;语法上的影响更是千奇百怪。比如,笔者所带学生写的句子“It is orange.”“I eleven.”等,原因显然是中文中没有冠词的用法,并且中文重在意合,不像英语在形式上有种种考究。单复数、人称变化往往是孩子们学习的难点。如此看来,通过两种语言的比较,中文式的外文是可以预见和描述的。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有意识地克服掉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如果把英语学习看成是一种知识的习得(至少在非英语环境中,通过语法的教授来学习英语,一定程度上英语学习是一种知识的习得),它必定遵循人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可以看作是信息的收集、加工、贮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的过程。”(2,P156)而其中,信息的加工和贮存是信息提取的前提,有效的信息编码是长时记忆的关键,长时记忆表征的构建有赖于对材料的理解。对于信息的理解和重新构建又依赖于先前的知识贮备。在英语学习中,人们往往会自觉地向母语伸出求援之手。记得笔者在刚接触外语时,怎么也记不住一些简单问候语的发音。于是,在英文旁注上相近的中文发音,比如“Nice to meet you.”旁注上“耐四兔米丘”,“How do you do?”旁注上“好度又度”。除此之外,英文学习者会很自觉地在大脑里做翻译工作,只有把英文单词、句子和大脑里原有的中文资料一一对上号才能安心。当英语和中文在语法和表达上有所不同时,长时记忆就不易形成。比如在教学中,笔者已经反复强调“It is an orange.”中的“an”不能漏掉,可学生总是要忘记写上相应的冠词。如果因为原有的中文储备在某些方面阻碍了外语的学习,那么是否可以借“勤奋”来克服呢?

如果仅仅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中文式英文产生的原因,也许中国人要学地道的英语并不成问题。但是,英语如其他一切语言一样不仅仅是一些文字符号,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并且体现着民族的时代脉搏。那么什么是文化?社会语言学者认为文化是“the total way of life of a people”(1,P156)本文中提到的文化仅指抽象层面上的概念。笔者认为简单的说,它是一个民族经历和生活习俗的综合。比如,只有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爱斯基摩人才能体会雪的千变万化,所以也只有他们的语言里才有如此之多的描述雪的词汇,而外族人即使学会了他们的语言,也无法心领神会,因为他们没有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使中国人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很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全然不同。比如他们会喜欢不同的颜色和数字;他们会有不同的信仰和忌讳;对同一样事物他们会有褒贬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解。

三、如何有效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在英语学习中母语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中文式的英语也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其主要原因不仅是两种语言在文字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更是因为埋藏在人们意识深处的不同文化经历。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不断地纠正那些所谓的中文式的英语,不仅会打击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是治标不治本地白花气力。比较而来,不要对孩子们的中文式英语太过苛刻,而是给他们灌输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知识,帮助他们形成语感要切实可行一些(即使見效不快)。语感(sense of language)指透过语言形式对语义的直觉性理解,是对语言的自我感受和领悟能力,是一种理性的直觉。人们对于母语的使用一般就是借助语感。语感是一种文化和思维方式深入大脑后的结果。按乔姆斯基学说的解释:语感是语言习得装置对语音、语义、语言的系统感受能力。英语学习必须有良好的语感,就像音乐家应具有良好乐感一样重要,它是一种直觉感受。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学习基本上属于直觉的,可以感受的英语学习心理类型,这个阶段对培养语感尤为重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灌输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1.立足于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有关西方文化的书籍,帮助他们了解西方的文化、信仰、生活习俗。这样不仅可以生动英语课堂,也能让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增加学习动力。尤其在剛刚接触英语时,切莫让学生把英语学习看成是记单词、背语法。

2.营造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

朱光潜先生“从第一课开始,走进教室不说一句汉语,他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辅助,要学生专心听和体会英语,然后学着说,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良好的英语课堂氛围是一种模拟的外语环境。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起英文名字;在课堂上用英语的方式打招呼、问候、交流;在教室墙上贴英语招贴画、写英语名言警句,在教室里的物品上贴英语标签;播放各种英语录像和磁带让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发音动觉直接感知英语语言材料,从而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对英语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可以通过反复模仿绕口令、儿歌、英文歌曲来增强英语的节奏感。

3.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快速建立良好的语感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朱光潜先生认为:“初学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读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散文作品或诗歌,把它们读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精神营养,这样就会培养成敏锐的语言感。”传统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同样也适合外语教学。事实上,由于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朗读背诵对培养英语语感尤为重要。每一次的朗读背诵,就对视觉、听觉和动觉增加一次刺激,而不断地刺激视觉、听觉和动觉是增强语感的前提。英语的每一篇文章的记忆,所收获的不仅仅是表现出来的对一篇文章的记忆,它收获更多的是一种隐性的学习,那就是语感的积累。

4.鼓励学生直接从客观事物的自然状态中获取英文信息

让学生直接从与外国人的交谈,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阅读英语原文报纸或杂志中获取英语信息,是培养兴趣和语感极佳的方法。如此而来的信息,生动、真实、有生活气息,并且有时代感。这些优点是课文教材所无法比拟的。如果仅阅读大纲编写的文章是远远不足已让英语深入大脑,化作语感的。根据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选择一些难易适当的读物泛读,如《初中英语拾级读物》《上海学生英文报》《二十一世纪报》《中国日报》等。同时还可鼓励学生读一些名著,让学生观看诸如《走遍美国》之类的英文录像,中央台的《英语新闻》等,这样可增加初中学生的语言素材,加快英语语感的建立。

5.提倡任务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培养语感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操练机会,锻炼习得的英语语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语感。如可以利用教材中打电话、问候、购物、问路、看病等题材让学生编对话。另外,教师可组织一些英语社会活动,如可组织英语语音语调模仿朗诵比赛,书法比赛,对话比赛,自导自演英语短剧,演讲比赛或给原版电影、录像配音,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体味学习中的成就感。这样,多次地使用操练大脑中记忆的英语,必能增强语感。

6.加强碎片化学习的研究,有效引导学生适应碎片化阅读

信息化时代的阅读有其特殊性,读图是这个时代的特点之一。引导学生阅读与英语相关的图片以及配套的图片解读,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及背景后面的文化内涵,比如西方文化中的漫画有其鲜明的文化特征,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很难明白其中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精心选择,认真解读,同时小心推介。当然,碎片化阅读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学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不能深入阅读,这对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利,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学生的具体学情施教,尽量避免学生沉溺于肤浅的碎片化阅读。

当今的英语教材也非常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从这个角度来说,碎片化阅读与英语教材有着较强的亲和力,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从课本迁移到课外,有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四、结束语

在母语的影响下,中文式的英语难以避免,但这给了我们在教学上的启迪。英语的教学应该重视文化因素,增强学生的语感。否则,记再多的单词、语法,也只能说出中文式的英语,难以被别人所理解。因此,笔者在此提倡要重视英语教学的长远性目标,而不是为了记忆单词、语法。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简明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4.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4]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6]贺逸群,刘黎明.蜜糖或砒霜: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J].编辑之友,2018(11).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文澜中学310015)

猜你喜欢

语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浅谈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重视语感培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感
中小学语文教学轴心论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浅析语文诵读语感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