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2020-04-07刘启恒
刘启恒
摘 要:大语文所囊括的东西是非常多的,像语言文字认知、阅读理解能力、文学常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等,其非常注重从我国古代文化中汲取营养,借流传上百上千年的优秀文化和古人精神,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彰显大语文视野观,符合时代的潮流,以及语文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大语文;策略
语文不该仅仅是一门考试学科,阅读也不该仅仅是了解某个故事,阅读一页页书,而应该沉入到文本中去,实现和作者的直接对话,感悟文章深层的情感和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向就有了清晰的目标。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文化知识的拓展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将得到充分的彰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自然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对于一些意蕴深刻的文章他们很难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大语文对学生的文化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大语文的“大”既体现在阅读范围上,更体现在文化视野上。教师要在深入理解大语文内涵的基础上,在阅读课堂中积极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使学生的文化水平不再仅仅局限于有限的篇目和教师的讲解上,而是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
例如,在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视频,给学生讲一讲辛弃疾这位中华民族历史中的重要文化人物的生平和经历,特别是他的渴望沙场建功,收复失地的抱负。虽然他成为了封疆大吏,但它力主抗战的政治主张却一直得不到腐败的、懦弱的高层的重视,而且其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与谄谀之臣的作风格格不入,遭到众人的嫉恨,以及统治者的打击,最终被罢,只能过着闲散的退隐生活。
二、注重智能情感的培育
语文不是死读书,死阅读,而是要借助于语文课堂,让学生从语文课文中获得基本的生活技巧和生活感悟,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大语文理念的重要内涵。如,在阅读《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别向蔺相如和廉颇学习,学习蔺相如的深明大义、顾全大局,学习廉颇的知错能改。
有些小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会提出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说:“蔺相如感知到廉颇的敌意,处处避让,还好廉颇及时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负荆请罪。但有些人一味地避让,反而会使其得寸进尺,所以该针锋相对时也不能一再退让,这样或许也能够让对方知道自己的错误。”这位学生说得很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不要因为学生的思考方向和语文课文主旨不符就批判学生,而应该赞赏学生,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
三、注重艺术修养的提升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但是小学生因为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较低,很长时间以来教师在阅读中忽视了对课文艺术特点的讲解。大语文囊括了语文阅读的所有感知,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作为文本呈现给我们的重要信息,不但不该忽视,而应该努力为学生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
如,在阅读《枫桥夜泊》时,教师就可以着重对这首诗的艺术表达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诗人是如何在短短的四句诗中包含六种景色的。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江畔秋夜渔火点点,后两句刻画了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的场景,立意新奇,饱含韵味,不是仅仅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学生沉浸于诗歌所营造的艺术世界之中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学生才能真正爱上诗歌,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四、注重社会意识的启发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是大语文背景下小学语文的重要教学任务。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国际化日益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心智不坚的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引诱,在这种现实条件下,语文必须要肩负起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使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才有保障,才有可能成为国家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如,在阅读《少年中国说》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讲一讲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图片、视频、文字,把改革开放中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呈现给学生,如,北京奥运会、太空载人飞船等,让学生从一个个事件中受到鼓舞和启发,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国梦的真正实现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非常深厚的内涵和价值。大语文正是基于语文对人的综合教育价值而成为新时代语文阅读教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随着大语文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相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魅力一定会进一步凸显,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文化感知,艺术修养,道德情感等都会进一步丰富。
参考文献:
[1]林志慧.找准切入点,架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8).
[2]张丹.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模式[J].小学教学研究.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