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

2020-04-07何璐

高教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何璐

摘  要: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总结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探索和构建更加丰富、多元的新模式成为教学的必然。文章主要从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出发,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深入挖掘其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提供更多的新路径。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148-03

Abstract: A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ers the important task of carrying out systematic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to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plore and build a more abundant and diversified new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mainly starts from the significance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mbin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to dig into some common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provide more new paths for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实践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突出的实践性、主体性、综合性等特点加大了实践教学开展的难度系数。因此,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开展不能盲目且随意,而应从院校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系统论思想整体部署,积极探索相关的理念、制度、方法与考评的路径,创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以更富实效的教学促进学生整体素质与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够完善和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个别教师对实践课不够重视,整体教学效果欠佳;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有待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实践考评形式单一,难以科学评价具体效果。这些现实存在的因素制约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从意义与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科学规划,努力拓展更多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指以相关教学理论或思想为依据,指导现实教学中的经验积累,并借助特定的方式对教学要素进行组合,以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范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枯燥的理论教学丰富起来,鲜活起来,并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延伸思政教育教学的效能。

(一)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便是实践,脱离了实践,理论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飞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大学生更加迫切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辨别是非,诠释新问题。高校思政理论课要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赖于学生在实践中去拓展知识重构的广度和深度,在实践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而顺利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二)增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的良好选择

从创新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应该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路径,强调“以学生为本”,鼓励并支持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实践中验证所学。可见,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十分必要,借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識,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的实践教学所达到的实际效果远比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灌输式”教学更加有效,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学知识,用知识。

(三)促进大学生自我提升的有效路径

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德育视角来看,其思想道德水平需要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才能将外在的有效影响逐渐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随着各式直播平台、APP软件等的横空出世,各式自媒体开启了迅猛发展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获得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和渠道,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和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大学生接受的信息鱼目混杂,其中有不少与主流相悖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价值观念,这些东西冲击了教师课堂建构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弱化了思政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只有到实践中去,在思政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会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才能真正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灵魂深处圣洁的信仰。大学生无法回避现实,只有在实践的洗礼中,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成为乐学、会学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

在高校的思政理论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思政实践对于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创新与突破不断呈现,确实实现了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但是,仍有部分高校和教师对思政实践课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知,局限于课堂理论的传统讲授,或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创新与实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的整体教育效能的发挥。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缺乏准确性的认知,随意性较大

高校思政理论课中的实践教学并不像社会实践那样拥有广泛的外延和众多的实践形式,而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节,其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形成更高层面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整体性视角看,部分高校在实践教学制度上不够完善,有的更是有名无实,这种工作不到位的现象已经极大地阻碍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效果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层面也没有对实践教学的意义引起足够重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倾向于各种形式化的表面参与,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实现实践的目的与意义。在学生层面,部分学生认为在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真正有效的能力提升,对问题的理解仍然处于一知半解甚至迷茫之中。

(二)规范性有待提升,可操作性差

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时候的实践教学仅有几种简单的形式,缺乏创新性。第一,实践教学缺乏顶层设计。只是单纯将实践归结为课内实践,缺乏合理的目标与形式要求,更多的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意愿及能力,忽略了实践本应多样化的实质,导致千篇一律,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整体的可操作性差。第二,实践教学缺乏深度。教师只要求学生自己利用假期的时间开展简单的社会调查,缺乏指导和直接参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整个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成为了片面化的存在,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多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难以对此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最终的实践成效可想而知。第三,实践教学缺乏保障机制。学校的实践经费投入不足,制约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且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机制不顺畅,导致整个社会实践活动难以形成合力,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客观性缺失

在具体的考核方式上,部分高校及教师群体存在滞后性,突出表现在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结果并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只注重学生是否完成了安排的实践活动,却忽略了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评价的多元性。第二,缺乏过程考核。实践教学的效果是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但部分教师仍然乐于单纯地将学生的实践论文、调研报告等作为主要依据,并没有对学生的整体实践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导致实际的考核评价难以与实践教学的初衷相吻合,规范性和实际操作性差,降低了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四)教师自身思想与素质偏低,胜任力较弱

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是重要的指导者角色,也是整个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主力军。但是,部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实践能力并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对整体的实践教学难以把握。第一,思想认识有待加强。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部分教师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实践教学并不需要下足功夫,只要自己讲好理论知识便可。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导致实践教学的形式化,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第二,教学能力急需提升。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上表现吃力,并不能把握实践教学的精髓,仅仅是简单地进行相关的教学及活动安排。有的青年教师更是因为自身缺乏相关的实践经历和教学经验,难以在教学中科学安排、灵活应对。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的提升。

三、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相对较为复杂,其内容多样、形式多样,并且涉及各方面因素。因此,想要将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发挥最大的效果,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各方资源,不断创新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科学认知,转变固有教育思想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无论基地教育、社会实践,还是情感体验、案例教学等,都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各自有着不同的教育功能,表现出了多样性与层次性的特征。为了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高校及相关教师必须引起重视,树立正确理念,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第一,科学认知。实践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践教学具有综合性,并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化内容,而是包括社会实践、基地教育、案例教学、阅读实践、研究性学习实践、校园文化实践等多方面内容在内的综合型体系。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广义而言的,这一认识是教师科学进行实践教学的必备认知。第二,明确目标。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囊括知识、能力、素质三大项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在实践教学中以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指引,让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实践操作,尊重学生个性化需求,让学生在实际的参与过程中切实感知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加强规范,完善保障机制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自身具备独特性,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度,在“变”与“不变”、“旧”与“新”之间权衡利弊。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强化规范化设计,注重顶层设计,建立稳固的运行机制、完善经费等保障机制;教师规范教学,创新操作,才能突出思政课整体教育教学实效。第一,注重顶层设计,规范化开展实践课教学。顶层设计有利于规范高校实践课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整合学校、地方与社会资源、建立有效的大思政教育平台,有利于思政教学和教育各部门的协同育人,共同完成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第二,建立稳固的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实践教学的开展有赖于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支撑。因此,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可行的政策,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实践教学的教学任务和课时应进一步规范,应该建立思政实践指导中心(教研室),由专门的教研室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微观教学任务的安排、实践教学制度的规范和健全,以更加明确、完善的教学目标、步骤和要求等环节去规范教学,真正实现实践教学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可以让整个实践教学的开展更加顺利和高效。第三,落实经费保障,助力思政实践教学的开展。实踐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撑。高校应对这一现实引起必要的重视。从实际出发,加大对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必要时也可向企业和社会申请援助,但必须保证做到专款专用,真正发挥实践教育经费的作用。

(三)丰富实践形式,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但事实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无论是注重课内实践还是强调课外实践都是不科学的,是一种片面化的评价考核。正确的做法是以动态、全过程地视角进行具体看待和客观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对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细化,从而使整体的评价考核更具操作性和客观性。因此,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安排上,教师应对各种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开发和利用,实现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结合。在校内实践方面,应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辩论赛、阅读经典、研究性学习等形式开展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交际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时代使命感,以实现实践教学的育人目标。在校外实践方面,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基地参观考察,亦可嵌入学生专业实习,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更多可能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与此相应,实践能力的提升理应纳入到评价考核中,可以将专业实践、阅读经典、基地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诸多细节过程进行评价,对与实践活动的书面化成果进行考量,综合评价,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最大化地避免评价的单一和片面,纠正不良做法,保护学生的实践参与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四)强化师资队伍,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至关重要。为了让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最大化,师资队伍的壮大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必须引起重视。第一,加强培训。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要求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全方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一方面,高校要完善实践教学的指导体系,明确教师职责,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创新和探索尝试;另一方面,高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多样化的实践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第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主动钻研相关理论知识,并积极嵌入学生实践,提升能力,也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的交流,相互促进和帮助,以便掌握更多的实践教学方法与经验,为教学助力。此外,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尝试与学生的友好交流,以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作为指导的基础,这既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也是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有效保证。

四、结束语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种践行活动,是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政治思想立场,在实践中提升能力的关键步骤。鉴于实践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也要经过科学教学理念、制度、方法及实践的规范和检验,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程,我们必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找出问题与不足,并以此为突破口,将教学理念的创新、保障制度的完善、实践形式的丰富、评价考核的科学度,以及教师能力的提升等细节逐一落实,构建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思政课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戴金祥,王金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27-129.

[2]杨增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及突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100-103.

[3]刘小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0):157-159.

[4]张东宁.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体系”[J].红旗文稿,2011(12):24-25.

[5]冉飞.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6(24):240-241.

[6]张玉冰.試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及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30):106-107.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思路探讨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