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块化递进式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0-04-07陈顺利张冬毛
陈顺利 张冬毛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边缘化”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构建内涵精准、形式合理、实效性强的递进式模块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形成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齐头并进、并嵌入到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的大思政教育教学共同体,有助于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寻找“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思政课教学新路径、新模式。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块化;递进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9-0173-03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marginaliz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o some extent. Construct a progressive mod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with precise connotation, reasonable form and strong effect, and form a big thinking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oretical teaching go hand in hand and are embedded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and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The community of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helps to deep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and finds new paths and new mod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that are "individualized",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and "new because of the situation".
Keywords: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modular; progressive type
2019年3月18日, 習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就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要求,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改革把准了方向、指明了道路。
新时代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具体实践当中融合新的实践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观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思政课实践教学处于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定位也尚不明确的背景下,探索其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现状分析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必须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作为高校最重要的课程,思政课首当其冲地成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金课”。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
2.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OBE”理念深入人心。要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始终把抓好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抓好思政课理论教学、专业课实践教学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养成”的“填鸭式”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基于“地方性”“应用性”两大基本特征,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不是依附于思政课理论教学和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而是与其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
1.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独立性。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而不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有其自身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等,教学形式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
2.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研究性。思政课实践教学除具有本身固有的实践性学习特点外,还具有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在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并综合运用政治理论和道德知识,培养自己发现、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性。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自身独特价值和功能,它与思政课理论教学两者并行存在,自成体系又紧密联系,在育人功能上相互配合,共同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甚至可以说思政课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它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状况
经过多年努力,各高校根据校本实际探索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同实现形式,形成了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但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
1. 地位认识不到位。从理论界来看,部分学者虽然看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是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始终将其看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是很不利于高校有效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时和学分不到位,实践教学经费不充足。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实践过程缺乏明确而具体的指导。
2. 教学设计较随意。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评体系;没有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思政实践教学随意性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嵌入到专业实践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欠缺,过程很粗糙。
3. 教学内容偏泛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分割,校内以观看影像资料为主,校外以学生参观为主;较为注重开展学生集体实践活动,忽视对学生个体需求的满足;以体验式实践为主,不注重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践能力。
4. 效果评价很粗放。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主观性与随意性突出;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学校也缺乏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培训体制机制。从实践教学的效果来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没能完全实现。
二、模块化递进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逻辑体系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独立性、研究性和不可替代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目前的教学现状存在着不少问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只有探求一条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子,才能有效地促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笔者基于多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事思政课教学的经验,基于笔者所在高校“两嵌入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在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模块化递进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从实证研究上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一)基本内涵
“递进式模块化”概念主要从“模块”和“递进”两个维度考量。
“实践教学模块化”是把思政课按照课程特点类型化、模块化:首先整合4门思政课程设计3大模块,再根据各个课程的教材知识体系、理论侧重设计若干不等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小模块。
模块化并不是教学的最终需要,递进式模块化教学的真正重点是在递进,即通过前面的模块教学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化发展,并为后面更深层次的模块教学打基础。递进式结构的特点是从一条思维主线生发开去,就某一问题或针对某个热点社会现象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层层剖析,步步深入。
總之,递进式模块化教学中模块化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缺少模块的递进将缺乏动力,忽视递进的模块则只会流于形式。
(二)逻辑体系
根据思政课实践教学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导向何处(解决定位问题)”“如何导向(解决模式创新问题)”“如何实现这种导向(解决切入点和保障机制问题)”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研究,在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提高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研究思路和推进流程,建构了如图1的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以全面提升学生思政素质和综合能力、促使其社会责任担当能力全面提升为核心的递进式模块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在本模式中,我们把思政课实践教学分成三个递进的模块:
1. 课堂情景模拟教学模块。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学生通过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获得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相互融合。如“基础”课在全国“两会”期间设计让学生模拟撰写代表提案;“概论”课设计“每周时事播报”;“原理”课设计短剧表演、主题朗诵等活动。该模块可以是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单独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贯穿在课堂理论教学之中。通过该模块的实践教学,可以促成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初步形成。
2. 校内综合实践实训模块。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各类学生社团、各类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各种教学设施,在校内开展综合实践实训活动。通过开展专业性和全校性读书活动、技能和学科竞赛活动以及专业学习成果汇报等方式嵌入到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和素质拓展活动中去,创新思政实践和专业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初步认知度。如艺术类专业学生可根据培养目标编演历史剧和反映时代变化的文艺作品,课程任课教师和思政课实践教师共同从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专业性等角度进行综合评判。
3. 社会全真实践教学模块。依托学校各类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嵌入到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去,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与校企校地合作共建活动,如美丽乡村建设、文明社区创建、党性教育基地共建、污染治理宣传与保护等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意志磨炼,获得全真实战体验,深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促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上三个模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通过由虚拟到虚实结合再到全真实践三个不同阶段的实践学习体验,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程度呈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逐步深化、递进提高态势。同时,三个模块的教学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思政课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拓展活动等同步交融地贯穿于培养过程始终,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能力得到渐次发展和逐级提升,最终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需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目标要求。
三、模块化递进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路径
1. 构建清晰独特的实践教学目标。把大学生社会责任担当能力全面提升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一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政治与社会责任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特殊要求;二是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运用其特有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深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整合4门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校实践教育活动,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案,编写统一规范的實践教学大纲、实施计划,从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师资配置、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各个层面作出明确要求。从而突破以往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属不同教学阶段的线性培养模式,改变以往课内实践教学有心无力、校内实践教学随意应付、校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状况。
3. 实施嵌入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价值的有效发挥,不能只靠思政课教学部门单打独斗,必须要嵌入融合到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拓展活动中去,构建各部门和全体学生参与、各院系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互为依托、课内课外与网上网下有机结合的立体式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多层面实践育人体系。这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
4. 运用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以课堂情景模拟、演示示范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以参观学习、社会调研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知;通过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集中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开展大学生学科竞赛、研究训练及创新创业等形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意识。
5. 突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加以管理,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相关实践教学活动,覆盖了全体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实践活动少数学生参与的尴尬现状;实践教学分为多个模块,各模块内容丰富多样,且呈递进式运行,突出学生的个性培养,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和个性发展的空间,也便于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专业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李明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2):33-34.
[3]戴钢书,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2.
[4]王敏,徐露璐.“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与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30(10):51-53.
[5]曹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3):51-54.
[6]万娟,高凌云.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17):193-194.
[7]刘娜.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学理论,2019(06):152-154.
[8]范小青,张春和,韩绍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三化”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