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

2020-04-07李争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语文课堂学生

李争

摘要:作为教师要想把赏识教育带进语文课堂,打造和谐、宽松、宽容、愉悦的课堂新时空,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赏识教育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任何优点都没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优点,帮助他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产生自尊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那些所谓“笨”学生、“没出息”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他们的“闪光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以此不断地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罗丹也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教学中也不是缺少悟性,而是缺少挖掘悟性的心灵。要想把赏识教育带进课堂,我认为要做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赏识就像一盏明灯,静静地指明学生前进的路。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句轻轻的话语,却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产生许多漂亮的故事。陶行知先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随着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成功的教学依靠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摩,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靠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赏识教育就是在赏识的前提下,进行的以赞赏、激励、引导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法。采用赏识教育方法,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入手,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主观能动性,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用公正的态度评价学生

威廉·詹姆斯教授曾经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希望得到赞赏。”意思是说,人总是希望自己的存在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得到别人的尊重、赞美和赏识。日本闻名儿童小提琴教育家玲木镇一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发现,每一对父母教育孩子说话走路的那个阶段,孩子进步最快。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自得的目光关注着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点进步,即使孩子学说话,说得再差,再迟,我们会说“贵人迟语”,父母从不会抱怨,只会不断鼓励、赞赏;孩子学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从不会嘲笑他,只会再坚持不懈地帮助他。结果,每一个正常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话走路。——这个事例给我一个启示:“赏识:成功的教育。”语文教学过程当中,由于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甚至处于后进状态。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用“低智商”来评价他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只是主观上的差别,客观上他们具备同样优秀的素质。赏识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的导火索。只有真正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爱好、爱好和积极性。

三、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

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他人的豁达大度,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宽容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作为教师,应该要有宽容的心态去教书育人,去培养人的宽容之心,去赢得他人的爱戴。宽容不仅需要提醒,需要启发,需要诱导,更需要我们为人师者以身作则,去熏陶,去感染,去培养。我想,面对个性各异的众多学生,不管宽容或严厉,奖赏或惩罚,只要不违规、违法,收到良好教育效果,就是好方。没有教育或者不教育,是不行的;但是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我认为,既教书,就要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出错犯规,其實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印记”。尽管宽容难以完全避免对罪错的迁就,但我们仍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

总之,我们要把赏识教育带进课堂,打造和谐、宽松、宽容、愉悦的课堂新时空,开辟语文教育新天地。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语文课堂学生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