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探究
2020-04-07罗铮叶清钰王璠刘济瑞
罗铮 叶清钰 王璠 刘济瑞
摘 要:在“共享经济”语境下,提出基于“城乡人口老龄化”与“乡村振兴”背景的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具体途径。研究以某县为例,具体解释了当前“城镇化”与“老龄化”大环境下,城市与乡村面临的不同困境,并探索其互助互补的解决方向。在响应田园综合体的大背景下,某县—西安城乡互助养老模式是将城市養老产业引入农村,结合旅游业、农业等,打造基于养老为目的多元利益产业结构,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农村振兴 人口老龄化 城乡互助养老
一、引言
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速,导致社会各要素充分集中,城市养老压力在不断加大,而乡村恰恰与之相反,各要素的流失导致老龄化、空心化。当前国家政策导向是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老龄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当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如何构建缩小城乡差距的新模式?
基于以上两个设问,本文力图超越近些年来简单的新养老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某县为例提出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全新概念。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借助共享经济模式实现城镇居民旅居养老和乡村居民就业增收,在实现统筹和充分利用农村闲置资源的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
二、老龄化大背景下,城乡养老互助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城市老年人的数量急剧上涨,人口老龄化进程速度加快,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大陆总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17.3%,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17.3%。“十三五”提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增加到2.55亿,老龄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而农村实际居住人口老龄化成度可能会进一步加深,城市养老压力不断加大。同时,城市空气状况恶化、道路交通拥堵、邻里关系疏远的城市现状难以符合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模式侧重于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的供养,而精神慰藉不被看重,导致城市老年人摒弃了传统模式,逐渐形成了“下乡养老”这一养老新潮流。
近年来,追求绿色生态美丽乡村成为城市居民的新时尚,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新鲜无污染的食物、缓慢的生活节奏都是城市人追求的养生必要元素。田园乡村宜业、宜居、宜家,在优美的乡村环境中实现“快乐养生,健康养老”。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房屋闲置、农村独居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长,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
三、西安市城区现状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也正在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西安市自2010年进入老年型社会后,全市老年人口总量持续攀升。截至2017年年末,全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7.4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1.17%。且全市老龄化现状具有未富先老、基数大、增速快等基本特点,给“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于我国的国情,西安市目前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主流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养老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城市新兴老人大多都只有一个子女,家庭结构构规模不断缩小,形成了“4-2-1”的家庭结构。这样的家庭结构以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子女们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家中的老人,加大了夫妻双方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此模式正面着临严峻的挑战。
在社区养老模式下,本市老年人养老问题依然以家庭单位为依托,但以社区提供的各种养老服务(如医疗、娱乐、家政服务等)为核心,这一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子女的养老负担,但由于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有限、政府资金投入不够、传统观念等因素的制约,社区养老模式的推广受到了阻碍。
机构养老则是完全脱离于家庭环境,依托于养老院、老年公寓形成的养老模式。为了解西安市选择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走访发现,养老机构虽然能给老人们提供较为专业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但是给老人们带来的心理负担却不容小觑。这一养老模式要求老人离开原有的社会交际圈、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建立全新的人际交往关系,给老人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由此可见,西安城区目前的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为辅。
四、某县下属农村现状
(一)基本概况
某县历史悠久,气候宜人,风景独特。洋州始于西晋,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建制历史。从唐宋起,大批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成语“胸有成竹”便出自某县。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远近闻名,被誉为地球上同纬度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
基于此,某县具有一定的旅游业基础,但发展并不均衡。除每年油菜花季会出现周期性的游客井喷效应外,平时游客流量不高。其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调研现状
走访调研发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某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和剩余劳动力问题严峻。由于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农村“独居空巢老人”“夫妻空巢老人”现象比较普遍,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而某县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严重滞后,农村老年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
在个案研究中,我们对某县下属村落的老年人养老现状与需求做了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多数人主要经济来源依靠低保、养老金高龄补贴生活以及由子女供给生活费。有20%的老人生活经济紧张 ,少数的老年人入不敷出;二是对当前生活满意的老人仅占不到四成,主要原因是老年人的赡养权被侵犯。受访谈的老人中,绝大多数老人认为“老有所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子女不孝和父母维权意识不强所致。
此外,在某县下属村落的走访中,我们发现有大量的农村住房闲置的现象。大部分村民都以“城乡两栖”的模式生活,他们从事一些季节规律比较明显的工作以获得收入,旺季农忙时回归田野,淡季在城市打工赚钱,造成了农村住房出现季节性闲置现象。有些村民已经在城市购买住房并常年居住城市,其农村房屋也会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由于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房屋虽是私人财产,但国家规定农村房产只能在集体组织成员之间流转,导致购买需求不足,购买能力又有限,房屋对外交易少,多数都闲置下来。
五、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创新与探索:“某县”城乡互助养老模式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 明确指出, 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 打造各类富有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
在响应田园综合体的大背景下,“某县”城乡互助养老模式是将城市养老产业引入农村,针对老年人亲近自然,慢节奏生活的特点,利用农村自然风景好、土地价格低廉的优势,给老年人提供一个与现有主流养老模式相比,性价比更高、自然条件更优越的养老产业。同时在田园养老的基础上,引入其他产业,开发旅游业、体验农业,社区支持农业等产业,打造基于养老为目的多元利益综合体。
“某县”城乡互助养老模式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和城市老年人相对优越的经济条件,优化养老模式和养老环境,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创新城乡结合模式,改善某县旅游业季节性收入的局限,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该模式具有营利性质,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生态资源共享,通过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带动某县农村地区经济增长。
1.西成高铁的开通使西安到某县交通时间短至一小时。快捷的交通使原本农村与城市的距离问题得到大幅度解决,某县养老产业在交通上与西安市内养老机构差距大大缩小。
2.以田园环境为依托,结合某县当地山地、油菜花、中草药等各种养生本底,与农业生态种植,绿色度假居住,传统农耕文化体验相结合,打造最为自然健康的养老生活方式。依靠某县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建造老年人居住、生活、医疗、游憩等设施,并使其与当地传统乡村旅游项目在区位上产生联系。相比于城市养老机构局促场地的养老,拥抱土地、回归自然,体验田园生活是当下许多中老年人的期望。
3.采用养老与旅游相结合的“旅居”养老理念,摒弃传统养老社区机械式养老,让老人以旅行、游玩、体验的心态,一年四季随时在不同的田园养老社区体验生活。淡化传统“养老”的封闭感。作为油菜花主会场和朱鹮保护基地的某县有着众多独特风景,可以供老人在合适的季节有多种选择。
4.采用复合性用地开发模式,引进养老+农业+旅游+商业的复合产业,可以为某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为进城务工的农民提供本地就业机会。在促进某县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挽留青壮年劳动力,缓解某县空心化问题,进而减少空巢老人无人赡养的问题。
5.某县农村闲置房的利用。基于某县养老产业的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之后,针对季节性闲置的“城乡两栖”家庭,采用农家入住的方式引入城市游客,对闲置房充分利用。在通过社区认证后,基于乡村熟人社会的模式,将独立闲置房的使用权代交于社区,改造房屋以满足城市旅客入住。
6.老年人社会剩余价值的发挥。在科技、医疗的新时代,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让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经验与技能劳动力的老年人进行劳动生产安排。
7.对于老年人心理隔离问题的改善。借鉴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将同社区中不同年龄段、社会阶层属性、生活阅历的老年人容纳于其中,形成活力养老社区,同时加强与子女的关系连接,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8.改善某县季节性旅游业的经济困境。如果将养老社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相结合,拥有了一定的老年消费群体,依靠老年群体吸引的亲属群体也将带动其他中青年消费产业,从而提高旅游淡季的經济收入,满足农户、乡村、老年人的多方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8-02-28.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7-03-06.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07-02-05.
[3]睢党臣,曹英琪.共享经济视阈下城乡互助养老模式的构建[J].长白学刊,No.2 2019.
[4]刘赚,高鹏.田园综合体结合乡村养老的规划建筑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Vol.44 No.14 May. 2018.
[5]代宗蓓,徐煜辉.田园综合体引导下的养老运营模式及策略研究[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2018-11-24.
[6]演克武,陈瑾,陈晓雪.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与旅居养老产业的对接融合[J].企业经济,2018-04-02.
[7]韩晞婷.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机构养老问题研究——以B托老所和C养老院比较为例[D].福州大学,2013-12-01.
[8]李小兰.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再审视[J].科学经济社会,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