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价值观导向下培养初中生集体意识的启示与思考

2020-04-07张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

张涛

摘  要:根据当下的社会发展与要求,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了五大目标,涵括了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内容。在这个基础上,中学体育教师必须要遵循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来完善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过程。在这样的中学体育教育背景下,教师有必要以体育价值观为导向,展开有效的初中生体育集體意识培育与教学。集体意识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体育素质与体育意识,本文主要以其为例,探讨初中体育教师如何在新时期的体育价值观导向下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  素质教育  体育价值观  集体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b)-0089-02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为中国体育事业助威、为中国体育外交搭建桥梁、为中国足球发展铺路,将“体育强国梦”的烙印深深地打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

当下的初中体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依旧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有些教师也还没能够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遵循体育价值观导向,展开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初中生应有的体育精神与体育意识。这是因为正确的体育意识可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学习活动,让学生可以终身受益。其中,集体意识是中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初中生的集体意识,可让学生在良好的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的驱使之下提高自身的团结合作能力,促进其自身的良好发展。

1  体育价值观的基本概述

所谓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主体根据客观事物对自身与社会的意义进行合理评价或者科学选择的一种原则。而体育价值观是体育领域中人们对体育活动的评价、选择与行动的科学原则,它会对人们的体育活动或者社会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自己早期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定价值观,它始终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在中学体育领域,教师若是能够有意识地在体育价值观导向下选择自身的体育教学方案,则无疑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使其慢慢完善自己的体育价值体系,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与体育能力。

2  初中生体育价值观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体育锻炼通常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健康体魄与意志品质,只是在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下,有些教师的关注点更多的是放在健康体魄方面,却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导致学生所形成的体育学习素质与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状态。随着这样的教育模式的发展,学生的体育健康水平处于不断下降状态。归根结底是教师的体育教学缺乏体育价值观的科学指引,大多数学生没能完善自己的体育价值观,缺乏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也没能养成正确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观念,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以初中体育教育中的集体意识教育为例,当下一些中学体育教师没有能够系统地围绕着学生的集体意识培育这方面的内容来展开教学,导致学生的集体观念比较薄弱,集体荣誉感也比较淡薄,最终使得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比较弱。但是新时代的社会对人才的集体意识与团结合作能力给予了非常高的重视,中学体育教师在学生集体意识培育方面的力度不够大,这会加大素质教育背景下合格人才培养的难度。

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若要提高自身的体育教育质量,就有必要在体育价值观导向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应有的集体意识,让学生积极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树立起科学的体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素养。

3  体育价值观导向下初中生集体意识有效培育的思考

3.1 为初中生营造集体意识的和谐学习环境

在体育价值观导向下,初中体育教师要深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体育健康发展,使其积极地参加长期的体育实践锻炼,并且提升自己的团结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初中生营造和谐的体育学习环境,尤其是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集体意识的重要性,使其在心中形成树立起正确的集体观念,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在集体性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应有的集体意识。

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体育赛事视频,营造活跃又和谐的学习环境,并辅助合理的提问,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集体意识的内涵,并使其了解到将集体意识付诸实践的途径。又如,教师可在篮球课上为学生播放姚明的比赛视频,然后提问学生:“姚明在篮球队的表现非常突出,他的队伍最后取胜了,这是姚明一个人的功劳吗?为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解读集体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并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

3.2 采用合适的集体训练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集体训练法是比较常用的体育教学模式,它可以适应集体性体育活动的教学需要,也适用于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新时期的体育价值观导向下,可以采用合适的集体训练法来培育初中生的集体意识,克服中学生过于自我或者渴望展现自己的心理,使其自觉地与团队成员配合,完成体育锻炼任务。

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初中体育教师要根据其集体性的特点来展开集体训练,以增强初中生的群体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在集体训练过程中的应变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田径项目的“接力跑”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集体训练法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各自制定小组的接力跑方案,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接力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意识到群体的力量,同时要使其意识到成员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展开相互间的密切配合,高效完成这一集体训练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集体训练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体育集体训练的积极性。而且在体育价值观导向下展开这样的体育训练活动,最终可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并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3.3 通过对抗性的体育训练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对抗训练法是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这一训练法,可有助于教师培养初中生的集体意识,同时可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前许多初中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表现出畏难的情绪,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尤其是在体育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有必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体育训练来增强学生挑战自我的意志力与身体能力。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通过对抗训练法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可实现上述教学目的。

比如,在足球项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对抗性、竞争性的特点来展开对抗训练,充分激活学生的竞争心理与团结意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对抗性训练活动中,感受到足球对抗性比赛的胜负就取决于彼此之间的通力合作。因此,教师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进行足球对抗性竞争赛。在这一对抗性竞争赛中,有的成员要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进攻意识、协作能力,在比赛过程中要学会隐藏自己向队员传球的意图,有的成员要在无球的时候跑动起来,努力地接应队员的传球,有的成员则要密切关注队员的传球行动等。在团结合作的对抗性竞争赛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刻明白集体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体育价值观导向下展开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比如集体意识。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体育价值观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观念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其落实下去,以实现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目的,促进初中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4个维度[J].体育科学,2018,38(8):14-18,48.

[2] 陈旭光.新时代集体主义的价值与使命[J].中国德育,2018(5):26-30.

[3] 覃赞宜.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路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素质教育不应排斥升学率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素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托起教育理想,论素质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
素质教育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警惕高校素质教育陷入功利主义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