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国学启蒙教学方法初探
2020-04-07刘宇斯
刘宇斯
摘要: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文化的证明,还是每个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因此,教师要积极挖掘国学中的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 国学 启蒙教学
诵读国学是学习国学的必要途径。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些小学低年级学生不理解句子、词语的意思,大脑成为“仓库”。在阅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时,笔者又发现,作者尹建莉老师在教育女儿时,曾引用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的话:“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中,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再一遍一遍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基本观念,楔入学童脑海,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即使暂时不懂,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不解自通。”钱先生的说法,引发了笔者的新思考。
一、国学精髓,促生发展
1.内容取舍,选其精髓
小学一、二年级的国学启蒙共四本,分别为《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内容已经不再适用,如《弟子规》中的“亲有疾,药先尝”就不符合现在学生的生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教师可以选择内容浅显、便于理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内容。如《弟子规》易于理解,教师只要稍加解释,学生就可以理解并再加以运用,从而循序渐进地学习国学。
另外,教师必须把握国学教育的特点,掌握整个知识体系,还必须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与生理特点,合理使用教材,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
2.点滴时间,促进理解
教师可以把国学诵读安排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一边准备下节课的学具,一边背诵国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早读和中午时间进行吟诵,使学生在诵读中积累、感悟、欣赏,因为国学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日积月累的。
二、方法多样,促生乐学
国学经典中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借鉴的地方,所以教师要使用现代的方法将传统的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知识。
1.直观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生动形象的东西,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诵读,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畫片,或推荐与国学有关的绘本故事,帮助学生领会经典。当教师把一部动画片、一本绘本变成国学中的几个汉字时,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诵读法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能提高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会进一步理解和内化经典,而不再是机械地背诵。
3.内容联系法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如《三字经》中的“尔小生,宜立志,泌七岁,能赋棋”“唐刘晏,方七岁,彼虽幼,身已仕”,可联系《增广贤文》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开展交叉教学,使诵读水到渠成。
三、结合课程,快乐学习
《论语》开篇名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成功的教育方法必须包括“学”“习”“悦”三要素,即不仅要“学”,还要“习”(实践),更要“悦”。
因此,教师应该把国学中的精华变成日常所需,融入血液。课堂上,学生遇到不同见解、争论时,或者发表个人观点前,都会对其他同学说:“我提点小建议。”被建议者无论是否采纳都会说声“谢谢”,因为学生领会了“不学礼,无以立”“理之用,和为贵”“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是学生在学习、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把国学内容与所学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更乐于接受。如刚刚入学时,学生要学习如何坐、立、行、走,教师可引用《弟子规》中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距,勿摇髀”,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学习和生活内容,所以教师要从国学内容中看到其对学生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从而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道德教育中,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董玲萍.诵国学经典 品百味人生──探究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0).
[2]刘建刚.国学经典诵读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J].课外阅读旬刊,2011,(11).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金川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