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沉睡的研究潜能

2020-04-07钱丽婷

关键词:园本教研有效性

钱丽婷

摘 要:本文以幼儿园晨间体锻改革中出现的三次研讨过程为例,经过问题收集、园部研讨、有效引领、组内研讨、再次尝试、及时反思为主的研究路径,阐明了班级、年级和园级教研团队如何通过园本教研激发教师的研究潜能。

关键词:晨间体锻;园本教研;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110-2

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它立足幼儿园现状,以其发展为根本,研究的问题服务于幼儿园整体发展需要,服务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发展需要。它是解决发生在幼儿园现场的教育教学问题为主的一种教研活动方式。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发现自己的问题、开展自己的研究、改进自己的工作。

一、直面现状,理性分析

我园68%的教师教龄在3年或3年以内,是一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教师各方面的经验不足,有创新精神且充满活力,但缺乏理性的思考和专业的分析。同时教研组长队伍不稳定,缺乏有经验的教研组长带领教研组。

面对这样的教师队伍,我们不能害怕去组织教研活动,反而更要硬着头皮去深入研究,因为《指南》精神、课程游戏化精神能否在实践中落地主要依靠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高低,而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直在思考怎样的园本教研是老师需要的,不仅能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又能激发教师主动参与。上学期期末的一场晨间体锻变革在无形中敦促着我们通过园本教研的方式走出困境。

二、问题显现,聚焦筛选

持续了几年的晨间体锻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幼儿的运动量不够,动作发展不均衡,特别是投掷和快速跑的能力。教师依赖园部提供运动器械,不愿创新运动游戏形式,固步自封,晨间体锻的活力正消失殆尽。园长外出参观带回来了全新的户外运动模式:跑步、律动、混龄游戏,鼓励教师做出改变,大胆一试。我们简单审议了三个年级的场地划分、活动流程之后,活动就开始了。全新的户外运动方式让老师、幼儿一下子摸不着方向。特别是在分散游戏中,幼儿的确释放天性,然而扎堆争抢器械,碰撞摩擦;老师心中无目标,茫然不知所措。这样的局面把老师逼到了不得不做出改变的境地——研究如何才能让晨间体锻活动变得有趣、有效、有挑战。

三、智慧引领,激活热情

每个老师都亲历着真实的问题情境,一大堆的问题充斥着每位教师的头脑,大家太想解决问题了。教研活动之前通过拍照、教研组内研讨梳理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位园部研讨做准备。

(一)探寻适宜的园本教研形式

一次研讨:如何让幼儿有序游戏?

园部研讨:这是三个教研组最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园部带领9位组长共同研讨。在分析幼儿混班游戏的情况后,发现问题的症结出在幼儿没有任何目的地在玩,完全开放、自由。一个年级7、8个班的幼儿在同一个场地上以这样的模式游戏,即使场地大,但是器械玩具有限,仍旧满足不了幼儿的运动需求。

有效引领:针对器械玩具数量不足,游戏内容单一,大家研讨过后达成共识,在年级组分散的场地上,尽可能创设多个游戏区,增添游戏内容,鼓励幼儿分散到各个区域游戏。

组内研讨:教研组长带着既是答案又是新问题的话题回到教研组展开研讨:如何创设多个游戏区域?在各自的教研组内,研讨的氛围更加平等、民主,以班级为单位在场地上创设游戏区,每个班级、每位老师都在积极地想办法开辟游戏区,力图让游戏更好玩。

再次尝试、及时反思:第一次研讨过后,游戏内容较之前丰富了很多,每个年级有7-8个游戏区域,每班两教一保负责该区域的游戏准备和看护。在场地设置、材料准备、规则制定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教师迫不及待地观察幼儿游戏。先期混乱不堪的情况有了好转,幼儿的选择多了。不过各个游戏区的人流量差异很大,有的区域大排长队,消极等待时间过长;有的区域无人问津,教师无事可干,新的问题产生了。

二次研讨:怎样均衡各个游戏区的人流量?

园部研讨:有的老师认为幼儿的这种表现是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感兴趣、自己喜欢的游戏当然要抢着去玩,觉得不好玩的肯定不在选择范围内。有老师指出有的游戏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游戏场地设置时只有一组幼儿游戏,造成长时间等待。小班老师提出小班幼儿对老师很依赖,不太愿意去别的班级玩。

有效引领:看来游戏内容的设计方面不仅要兼顾动作发展,更要吸引幼儿的兴趣,有一定的挑战。游戏准备要充分,可以几组幼儿同时进行,减少等待。幼儿要熟悉自己年级所有的游戏内容,知道可以任意选择游戏,同时教师需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注意分流,有效利用时间。

这时有了一个小玩意的加入——手环。有老师曾经外出学习时发现有的幼儿园会在幼儿完成游戏后奖励幼儿手环,一来可以控制人数,二来可以让教师了解幼儿的运动情况,大家一致认为手环的方式可以尝试。

组内研讨:组内再次聚集到一起商量如何解决。首先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议各个游戏区内容,力求游戏内容符合幼儿兴趣。接着梳理出个别存在问题的游戏场地设置,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场地或增设队伍。同时教师通过带领幼儿看游戏照片、知晓游戏规则,小班幼儿实地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熟悉游戏内容。最后年级组购买了各色手环,一个班级一种颜色,当幼儿完成游戏后奖励手环。

再次尝试、及时反思:经过四个方面问题的逐步解决,幼儿游戏时各个区域的人流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幼儿的状态变得积极、有序。有的幼儿还能结伴去各个游戏区挑战。两教一保各司其职,更多地關注幼儿的游戏情况,游戏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然而以前带着自己班的幼儿游戏教师能够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给予适当支持。混班后,顾及不到幼儿的具体情况,手环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次研讨:怎样发挥手环的作用?

园部研讨:年级组反馈了手环的使用情况,有的老师会大致看一下,了解游戏情况,有的不看情况直接将手环分类归还,并且手环丢失的现象日趋严重。手环的作用就到这为止了吗?老师需要知道幼儿的锻炼情况,幼儿自己也需要,怎样的方式可以一举两得?

有效引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可以选择适合的方式请幼儿参与到锻炼情况的评价中,手环是最直观的体现,把每天锻炼后手环的情况记录下来,每星期、每个月对比一下肯定会发现好玩的事情,同时激励幼儿自己向薄弱的项目努力。具体落实到班级中用怎样的形式需要教师发挥聪明才智。

(二)期待富有生命力的研究话题

目前,我们完成了晨间体锻改革的初步探究,后续的问题还会生发出来,这是必然的,因为有幼儿、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无法将所有问题都预估解决的。现在我们面对问题时不再焦灼不安,因为有了园本教研,每个人都真正参与了进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不是增加教师的额外负担,而是贴近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教研成果的真教研。今后我们还将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激发教师发展活力,凸显每位教师真正的内需,发挥年级组凝聚力的优势,唤醒每位教师体内沉睡的研究潜能,提高园本教研质量,切实促进师幼的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舒亚倩,孙闽燕.有效园本教研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

[2]张琼.园本教研新视角[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08).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园本教研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园本教研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