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该渗透语法知识
2020-04-07张社红
张社红
摘 要:汉语语法作为一套规范语言的体系,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紧密相关。文言文的学习需要语法,修改病句需要语法,纠正错别字需要语法,学好英语也需要汉语语法。所以,语文老师应让语法走进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法知识 文言理解 病句修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c)-0158-02
中华五千年文明积淀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故而汉语的语法体系也就显得冗繁复杂,在教学与学习中显得难以驾驭,“淡化语法”的观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进了语文教学。“淡化”本是相对于大讲特讲的“强化”而言,但这一“淡化”使汉语语法似乎一夜之间成了语文教学的禁区。笔者认为,为了学生有坚实的汉语基础,也为了学生能规范使用自己的母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渗透一些语法知识。
1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语法知识
1.1 文言句子的节奏划分需要语法
停顿是文言文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是以把握句子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有的文言句子停顿的位置不一样,意思就会发生变化,要培养正确的语感就必须要正确地进行句内停顿,因此,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找动词,动作的发出者是主语,通常在动词前,动作的承受者是宾语,通常在动词后,再旁及其他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来确定句中停顿。句中大的停顿主要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主要包括主谓之间的停顿、谓宾之间的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的停顿、关联词后面的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的停顿。当然,这里只是就词性语法与停顿的关系。简而言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法在文言句子停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
1.2 辨析“之”的用法需要语法
文言虚词“之”的用法比较复杂,其中有3种用法都与语法有关系。一种是最常见的“夹在主谓之间,破坏句子的对立性”的用法,如“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这种极常见的用法,学生却往往难以识别,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弄不清“什么是主谓关系”,如果学生熟知语法中主谓之间的陈述关系,中间夹有“之”,那么,就完全可以确定“之”的这一用法。
1.3 辨析词类活用需要语法
词类活用既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又是我们教学的重难点。要突破这个堡垒,必须得用语法。比如:名词做状语,名词动用、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如果学生既不知词性,又不懂语法功能,那么,对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的文言现象就没法理解。比如:“名词做状语”,从语法的角度讲,如果谓语前的名词不能和谓语构成陈述关系,那就必然是名词做状语了,识别清楚了关系,在翻译时只需在前面加一介词,构成介宾短语,就可名正言顺地做状语了。就这一点“有无陈述关系”学生如果不识词性,不懂词的语法功能就不易识别。词类活用突不破,它就成了学生文言文阅读的障碍,在考试中學生就会连连失分。如:文言文阅读的第一个题通常是对实词与虚词的考察,其中常见“词类活用”这一知识点的设置,学生如能从语法的角度入手分析,这道题便不会丢分。
1.4 特殊文言句式的理解需要语法
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与被动句是四大特殊文言句式。在阅读中,学生若能准确地判断出这些句式,那么对文言文的理解也就容易了许多,对这些句式的准确判断都有赖于语法知识。在考试的翻译题中,也常常把特殊文言句式设为得分点,如果我们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出要求翻译的句式特点,比如说倒装句,那么,我们就会运用翻译“五字法”中的“调”,先按正常语序还原各词的位置,再用直译法一一落实各个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确保做到“信”,若再能做到“雅”“达”的话,那翻译题的分不就到手了吗?还有用“见”字表被动的被动句,学生只要判断清楚“见”字后面是否紧跟动词,有动词,“见”则虚化为介词,表被动;若没有动词,则它充当动词,不是被动句。
现在的学生阅读经典的量在下降,并且受网络脑残文化的侵袭,语感的准确度已大打折扣,如果仅凭语感,恐怕是扬汤止沸,不可能解决更深的问题,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以语法来规范学生的语言习惯,不但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有了规矩乃成方圆,学生学习文言文就会越来越轻松,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才不会沦为一句口号。
2 修改病句需要语法
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表情达意的手段,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听着顺畅明了,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不规范的语言表达随处可见,它会使我们的交流受阻,特别是现在,不规范的网络语言甚嚣尘上,正在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语言,它会破坏我们母语的纯洁性,损坏母语的形象。所以,在各类语文考试中都设置了语病题,但我们语文老师却往往治标不治本,只是就题论病,没想从语法的角度切入肌理,祛除痼疾,这实在是枉费了设题者的深意。用语法知识来解决病句,才能药到病除。那么,常见的语病中,跟语法有关的都有哪些呢?
(1)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由谓语动词“是”连接时意义上不能搭配。(2)成分残缺。主要有主语残缺(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多项状语太长掩盖谓语中心语)、宾语残缺(多项定语太长掩盖宾语中心语)。(3)语序不当。主要包括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这些常见的病句修改都与语法密不可分,如果我们忽略语法,那么我们语言表达可能就会漏洞百出。在普通话的定义中就有“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要求,所以,为了我们的表达准确规范,为了我们的母语不被亵渎,我们必须懂语法知识。
此外,纠正学生错别字也需要语法。
错别字跟语法紧密相关的就是“的”“地”“得”,结构如“形容词(名词)(代词)+的+名词”用“的”,“的”是定语的标志;结构如“形容词+地+动词”用“地”,“地”是状语的标志;结构如“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形容词(动词)”用“得”,“得”是补语的标志;我们利用语法给学生讲清楚了它们前后的词性与功能,学生在写作中就会慢慢运用,这些最简单的错别字也就解决了。
3 学好英语需要汉语语法
在中高考中,语文、英语的分值均高达150分,要学好英语除了积累大量的词汇外,还必须懂得英语语法。在私下和英语老师交流时,英语老师们常说:“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有好多相通的地方,建议你们语文老师多讲讲汉语语法,这样,我们讲英语语法时学生就容易懂了,我们也轻松了。”
纵观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语法与我们形影相随,所以,我希望广大的中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适当地渗透一些语法知识,但应把握好时机。小学阶段可渗透一些词性的基础的知识,中学阶段可渗透一些词的功能、短语、单复句等方面的知识,到了高中阶段再强化学生运用语法解决学习中与语法相关的问题,有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老师也会讲得轻松。
为了规范祖国的语言,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一些语法知识,让语法走进课堂当中。
参考文献
[1] 李霞.当前语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华夏教师,2018(36):73-74.
[2] 陈平.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证据问题[J].当代修辞学,2018(5):1-12.
[3] 蔡晓露.初高中语文语法衔接的教学实践探研[J].成才之路,2018(2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