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0-04-07王慧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渗透

王慧

摘 要:生命即成长过程,自然会遇到诸多艰辛险阻、挫折困惑。这和幸福喜悦一样,都是伴随生命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生命、体验生命。语文课文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参考。教者要善于挖掘文章的内涵,筛选适合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

关键词:生命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103-1

加强生命教育,强化生命意识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文的人文性赋予了它生命教育的深刻内涵。语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完整的、人文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笔者下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在“情境”“诵读”中体察生命厚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本在听说读写。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巧妙的利用诵读法,在营造的情境中对课文可以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对生命的认识也一个新的高度。

全国著名语文教师窦桂梅的教学视频《秋天的怀念》,以有感情的朗诵文章展开教学,整个课堂都在引导学生读,围绕史铁生和母亲的对话,在读中让学生感受母亲那种“忍”,感受母亲所说的“咱娘俩好好活,好好活。”让有感情的读来渲染氛围,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境,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避免过嘴过眼不过心的纸上谈兵的熏陶。学生通过反复吟咏诵读,由浅显走向深入,最后达到对课文的领悟,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达到情感的升华。

二、在“语言”“品味”中感悟生命坚韧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特有的性质,新课改更加重视人文性,提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对文章具体语句的品味可以帮助我们感悟生命的真谛。

朱自清笔下的《春》,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大量优美的语句表达了小草的顽强。特别是“钻”字,本指穿孔,在文中则指小草破土而出,一棵无人知晓、矮小的小草用它柔软弱小的身躯破土而出,用自己的努力突破泥土的阻力,给自己获得生的希望,让人感到一种勃发的力量。

小草都有如此顽强坚韧的生命力,我们人类更应该阳光乐观地面对生活。阅读教学中不乏这样的词句,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找到恰当的突破口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去,真正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共同感受生命成长的律动。

三、在“问题”“讨论”中提高生命意识

《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海伦.凯勒一个集聋哑盲于一身的残疾人,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如此成就多半原因是自己的努力。

让学生找出体现海伦.凯勒高贵精神品质的语句。当学生回答“她是一个渴望知识,领悟能力强,内心世界丰富的孩子”时,老师追问,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学生继续回答……当学生回答“她不仅看到了事物的表象而且看到了事物的本質”时,老师追问为什么?对于比较内隐的问题,小组合作讨论,使集体的思维发生碰撞。以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海伦凯勒不屈的生命。老师做最后的总结:她是一个热爱学习、追求真知、感情充沛的人。有了海伦凯勒身残志坚,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才有了再塑后海伦的生命如歌。学生在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中体会海伦那种身残志坚不断向上的精神,唤起他们对生命的热爱。

四、捕捉人物生平事迹的资源

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的事迹广为流传,影响着我们每个人,在我们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把他们的精神作为支柱,能加快我们的成功。

每当听到《命运交响曲》时,我们都会不由得想起音乐巨人——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也听不清楚”,一个肩宽之人,仿佛要挑起全部生命的担子,给人的感觉恰恰就是能担当起来,面对自己不幸遭遇所作出顽强挣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命运夺走了他的听觉,一个聋子坚定不移地从事着音乐创作,我们健全的人遇到点小小的挫折哪里能有放弃、消极、懈怠的理由?

在教科书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其他人,诸如苏轼仕途屡遭不幸但他心怀希望,蒲松龄虽落第却仍努力创作,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却潜心著书,曹雪芹虽处艰难的处境仍写就《红楼梦》,安徒生失业仍顽强拼搏,司马迁忍辱的同时还写成《史记》……

他们生动感人的事迹不断地传递正能量,当我们遇到挫折觉得世界不公的时候,想想他们,或许能给我们增加一些前行的力量。

五、发现课外书籍的资源

语文的课外学习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阅读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渗透生命意识的有效方法。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而写这本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更值得我们学习,他卧病在床创作了这广为流传的书。他的精神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体会和感悟,让我们不断地靠近生命的真谛。

别林斯基说过:“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初中生经历不丰富,涉世不深,缺乏分析和辨别的能力。我们需要根据初中生的阅读水平选取适合他们的读物。比如: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冰心的《繁星 春水》、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

初中属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而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过程。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利用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渗透生命教育,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真正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丁惠.论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2009(03).

[2]吕代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09(09).

[3]赵军勤.生命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2(10).

(作者单位:南京市天景山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教学生命教育渗透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