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研究

2020-04-07张雪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图书馆

张雪

摘 要:文章在介绍大数据及大数据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图书馆图书智能采编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并从采编系统、采编流程两个角度分析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最后指出了其创新之处。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1-0102-03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图书馆;图书智能采编;采编流程

伴随社会信息数据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信息处理技术被应用到各个信息领域中,用于分析多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异构化的信息数据,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多个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其技术体系发展已非常成熟[1]。大数据技术因具有数据获取速度快、数据分析结果准确率高、虚拟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到图书馆领域。图书馆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图书智能化采编,可实现图书信息的自动采集和高效分析,提高采编效率。

1 大数据及大数据环境概述

1.1 大数据的含义

国外数据研究机构将“大数据”定义为“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无法使用常规信息工具进行搜集、抓取、分析、高效使用的数据结合体,需要使用新的统计工具、分析技术挖掘海量数据的潜藏价值,从而形成有更强决策力、判断力、捕捉能力的海量、低密度、高价值、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技术是专门捕捉、提取、清洗、利用、存储海量数据的技术体系。

1.2 大数据环境

大数据环境是指由海量信息数据、互联网虚拟空间、计算机软件、虚拟活动构件与用户参与的生态环境系统,包括网络信息终端、互联网资源、知识信息、移动通信工具、信息传输设备、网络服务商、数据服务商等。伴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成熟,这个由多种参与者组建的生态系统已经成型,系统参与者的角色分类也更加细化。

2 在图书智能采编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

2.1 实现图书信息智能化采集

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员需要对图书进行信息采集、借还管理及分类等,不仅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大数据技术在图书采购、分类整理、归架整理及借阅管理中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它能智能化采集图书信息,并对图书信息进行科学分析,对图书管理的各个流程也能实现智能化分析。技术手段与人工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减轻了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也使用户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图书信息[2]。

2.2 实现采编数据智能控制

在图书整理及编目中经常会出现书籍名称与书籍记录信息不相符、书号与书名不匹配、书籍名称与索引目录不符合等情况,不仅给用户快速搜集图书信息带来了困难,也难以使用户根据书名快速检索书籍,造成图书查找效率低下[3]。大数据系统不仅可以帮助图书馆员对图书信息进行智能审核,而且可以及时发现图书编目中的错误并进行智能化调整,提高了编目效率。

2.3 提高图书采编效率

传统的图书采编工作有诸多环节,且大部分编目工作需要人工完成,而图书馆员的时间精力有限,因此很难保障图书采编的效率。大数据智能系统可以根据图书馆情况设定不同的图书采编标准及工作流程,简化采编步骤,并设定细化的采编细则,最终使图书采编工作达到数据智能化控制的目标[4]。基于大数据系统的图书采编工作可以简化为图书预定、图书审核、图书入库三个环节。传统的图书采编要求图书馆按照最详细的图书分类方法对图书实现全科分类后才能入库上架,这不仅给图书馆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图书编目效果。大数据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图书分类编目方法,实现了图书编目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了图书编目效率。

3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

大数据环境下,圖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由智能采编系统和智能采编流程两部分组成。

3.1 智能采编系统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系统由操作界面、数据分析层、硬件设备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系统的每个部分高度关联,使数据资源层层递进,组成满足图书馆图书智能采编需求的系统框架。首先是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大数据分析系统、智能终端及智能书架设备,可以为系统提供必要的功能支持。其次是数据分析层,数据分析层是智能采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数据分析器、数据转换器、逻辑处理器、资源驱动器、外部程序接口、数据检验器组成,可以满足系统多种类图书信息数据处理运算的需求,实现图书信息的智能化匹配。再次是操作界面,由图书馆员负责维护,可以为用户精准查询图书信息提供必要支持,包括图书检索系统、图书信息数据库、用户操作平台、辅助程序平台等。

3.2 智能采编流程

由智能采编系统提供功能支持的智能采编流程分为资源订购、图书审核、智能登录、智能编目、精准查询五个环节,且每个环节相互依存,在智能采编系统的功能支持下完成图书智能采编工作。

3.2.1 资源订购。资源订购是实现智能采编的重要前提条件。智能采编系统可以在订购环节对图书信息进行智能采集,并将图书信息录入图书数据库,该系统可以实现实体资源信息与数据库信息的高度匹配。

3.2.2 图书审核。资源进入图书馆前,要依靠智能采编系统对图书信息进行分析校对,包括检查图书目录、图书质量、图书数量等,并通过智能采编系统的科学数据分析将检查过的图书资源放到书库中,同时设置数字检查标识,证明该资源已通过审查,保障图书入库的高效和准确。

3.2.3 智能登录。智能采编系统可以对已经校对检验过的图书自动生成号码,并根据号码顺序将图书放在指定位置,由此就可以精准判断哪些图书已实现登录入库。图书馆员只需要在登录库中查找图书编号,便可以快速确定图书位置,避免了烦琐的图书查找步骤。

3.2.4 智能编目。智能编目是指由大数据智能采编系统根据普通图书著录规则对订购的图书资源进行智能编目,并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对某些细则加以完善。智能采编系统要将检查校对过的图书实行智能入库,实现图书管理的智能化,并根据相关图书目录细则打印图书编目通报,对新书信息进行智能化登记,使图书资源有效匹配[5]。

3.2.5 精准查询。精准查询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取馆藏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图书馆掌握图书入库进度。人们要想了解图书馆新入库的图书有哪些,就可以在智能采编库中输入该图书的编号,由此确定图书资源有没有入库、图书馆是否采购了该类书。查询的关键词和关键语句越全面,查询的准确率也就越高,而图书馆依靠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各类图书信息进行挖掘与分析,就可以精准查询图书资源[6]。

4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智能采编模式的创新

4.1 建设图书信息综合采编平台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智能图书采编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系统平台的搭建。图书馆可以依靠高效的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读者兴趣与图书资源的智能化匹配,即在读者使用系统平台的过程中,对读者的兴趣偏好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并统计读者的借阅情况,从而找到读者所需的书籍信息,高效挖掘图书资源的使用价值。首先,大数据智能平台应针对读者的书籍借阅情况、书籍获取频率等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关数据统计模型,确定图书采编需求。其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需求科学制订图书采购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采购资金的合理分配,将采购资金用于读者需求最集中的图书资源采购上。同时,读者也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自主参与图书采购计划的制订。依靠大数据技术建设的图书信息综合采编平台实现了图书智能采编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能有效提高图书馆图书智能采编的效率。

4.2 成立专业的图书智能采编队伍

图书采编人员的素质、专业化程度影响着图书馆图书智能采编的效率,这就要求图书馆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数据分析等技能。采编人员只有掌握最新的采编方法,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并熟悉大数据技术的原理,才能全面提高图书采编效率。

4.3 创设立体化智能采编方式

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彻底改变了图书采编模式,实现了资源采购、图书编目、智能入库、资源共享、图书查询的全方位创新,这也对采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采用立体化的图书智能采编新方式。这种新方式不仅要最大限度地集中图书资源,而且要保障资源采购的种类、数量、质量能满足读者的学科资源获取需求。图书馆只有掌握读者的资源需求特点,全面分析读者的图书需求喜好,有计划、有目的地為读者推荐图书资源,并依靠大数据智能平台为读者自动匹配图书资源,才能使图书智能采编工作更加科学、高效。

5 结语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智能采编模式是提高采编效率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将大数据技术全面应用到图书智能采编工作中,有利于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进而实现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史淑英,张静,魏青山,等.采编工作一体化趋势下中文图书采编工作的变革[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7(6):81-87.

[2] 杨蓉蓉.信息时代下高校数字图书馆采编业务流程优化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0):25-26.

[3] 王心刚.高校图书馆采编服务创新[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5):82-83.

[4] 彭江浩.图书采编中的读者服务策略: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31-134.

[5] 王晓光.基于大流通体系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协同采编工作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10):81-83.

[6] 林映红.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流程的比较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10):30-31,37.

(编校:周雪芹)

猜你喜欢

大数据环境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基于大数据环境的新闻编辑理念变革创新机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