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高中生语文文本感悟能力的方法

2020-04-07丁晓东

关键词:感悟文本语文

丁晓东

摘 要:阅读就是读者和文本的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对培养学生文本感悟能力提出了四条策略。

关键词:语文;文本;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50-1

感悟即感受、领悟。语文教学中的文本感悟,是指学生对文本有了接触而引起的思考、领悟,是学生通过理解、分析与思考,理清关系、认识事物,并从中得到启迪的一种体验。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文本感悟能力提出以下四点策略:

一、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感悟

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这是其区别于其它学科尤其是理科学科的最主要的因素。在閱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运用各种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以情动人,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通过在阅读中培养感情,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有别于之前学生学过的主要表现苏轼豪放豁达情感的诗词,这首词情感低沉、悲切,展现的情感离学生的生活体验比较远,该怎样让学生能很好地感悟文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本人在教学时,为了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情感中,更好地理解词人,播放了一首古典配乐并和着曲子的节奏轻唱起来,音乐声一起,教室马上安静了下来,学生听着音乐和唱词,也有了兴趣,很多学生跟着一起轻声唱着,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忧伤氛围之中,学生就会思考,为什么这首词如此悲伤?学生就在这情境之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学生找到了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等词句,就能看出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作者的情感就以音乐这种可感的形式显现了出来。

二、重视朗读,提高感悟能力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把文字这个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朗读需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体验、感受作品的情感,之后用声音准确再现,加深读者和听者对作品的情感共鸣。因此,要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能力,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报任安书》这篇课文篇幅较长,有些段落看似显得罗嗦重复,而作者表达的情感又是矛盾纠结,要让学生深入感悟这些情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其次屈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椎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之后,请几位学生朗读比一比,学生心底的竞争欲望被激起,于是学生参与朗读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在学生朗读的比试中,学生从字词的轻重,停顿的长短,语气的急缓等进行了比较,并依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问题引导,深入感悟文本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而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问题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学生感悟能力的发展。

在教授《断魂枪》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了一下这篇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把阅读时发现的问题写在纸上交给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学生看到自己提出的问题,被教师拿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感觉很有成就感,讨论的时候特别得投入,很多原先困扰学生的问题在大家的一同努力下,大部分都能解决。比如学生们讨论之后理解到:王三胜和孙老者这两个人物形象一个争强好胜,一个只是想学厉害的武功,而沙子龙性格沉稳,遇事冷静,很明显前两个人物是为了衬托沙子龙的形象。

剩下的较难的问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一起研究探讨,让学生把问题全部解决。比如: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这个问题比较难。我就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先让学生一起说说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然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到对应的内容。

人物: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

情节:沙子龙的镖局改成了客栈,不传授武艺。徒弟王三胜和孙老者比武失败,两人一起来找沙子龙,孙老者极力想和沙子龙比武,但被拒绝。深夜时沙子龙一个人在练武。

环境:“半醒的人们……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

把这三要素概括出来之后,学生就能慢慢明白,这篇小说的背景是在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夕,一个饱受侵略的年代。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背后的象征意义应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华民族曾经的光荣都慢慢变成了无用的东西,就像断魂枪一样,而沙子龙在月夜下练枪,则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种坚持,或者说是一种痛苦的挣扎。

四、融入生活,积累感悟能力

学生阅读感悟的深度和广度是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紧密联系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大自然,多观察、体验、思考。当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就能将这些文本信息转化为自己平时积累的生活经验,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在《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作者描写了江南的细雨、小桥、乌篷船、茅屋、酒客、红黄色的月晕等事物,而这些事物正是这些江南的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学生的生活经历在感悟文本时就起了作用。比如对画面中细雨的理解,学生看到文中描写细雨蒙蒙的画面,马上和平时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想到细雨蒙蒙时的雨是如同发丝,细小轻盈,随风飘荡,自由自在,联系到人的话,那应该是一个无所羁绊的人,无拘无束,进而学生也就能体会出这个画面的特点——悠闲。比如红黄色的月晕,学生看到红黄色这三个词语,就有一个直接的感受,那就是生活中白炽灯一样的颜色,这颜色属于暖色系,在冬季看到这种颜色能给人内心温暖的感觉,学生就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微雨寒村图的特点,以及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只有长期、细致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文本感悟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江苏 太仓215400)

猜你喜欢

感悟文本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