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2020-04-07吴茂明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实施策略

吴茂明

摘 要:采用混合式学习推进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既是阅读教学推进到深水区的应然,也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的必然。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成效,进而实现可持续的终身阅读。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31-2

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下语文学界关注的热点,并且受到众多初中语文老师的重视。让学生阅读整本书,既是冲破语文课堂篇章教学藩篱的有力武器,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范围,增强阅读技能,综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为此,我校基于混合式学习,借鉴创意写作中“写作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了以“阅读工作坊”的形式来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活动。

一、搭建整本书阅读的平台

1.学情调查,为工作坊的成立提供依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专门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设计了网络调查问卷。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将班级学生分成了不同的阅读工作坊。比如,我们将对中国古诗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古诗的情与境”阅读工作坊;将对鲁迅作品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大先生的哀与怒”阅读工作坊;将对外国文学感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了“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比较”阅读工作坊等等。工作坊在线下以社团的形式开展活动,在线上则以QQ群或微信群的形式开展活动。

成立阅读工作坊,既可以将有共同阅读兴趣的组织起来,将个体化的浅阅读推向群体化的深阅读,也可以根据工作坊的主题,将普通阅读转变为研究性阅读。

2.资源供给,为工作坊的成立提供支撑

要想实现深阅读和研究性阅读,就必须具备充足的学习资源。为此,我们为不同的社团推荐相关的书目,一是推荐共性书目,比如,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日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等。二是为不同的工作坊提供个性化的推荐书目,比如,我们为“中国古诗的情与境”阅读工作坊推荐了《唐诗鉴赏辞典》,陈周先生的《诗境与诗心》,陈毅中先生的《中国诗体流变》,叶嘉莹先生的《迦陵论诗丛稿》等。

同时,我们还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阅读。我们推荐学生注册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电子资源平台(注册后即提供知网等电子资源平台学术期刊的免费查阅和下载服务),并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知网等资源网站,为学生深入阅读和研究提供了可能。

3.组织架构,为工作坊的成立提供保障

阅读工作坊虽然是学生间的自主组织,但为了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和质量,还是有必要架构一定的組织体系。因此,我们根据学情调查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在工作坊中设定了不同的职位。比如,阅读能力强的,我们将他确立为主持人,主要负责阅读的规划设计、活动的组织和研究方向的确定等;信息化水平高的,我们将他确立为信息搜集人,主要负责网络信息的搜集等;写作水平高的,我们将他确立为研究报告撰稿人,主要负责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这样,在工作坊内,每个人都在阅读的同时,任务又各有侧重,这就保证了工作坊内的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在分享阅读快乐的同时,每个人都能体验到研究的乐趣。

二、实现对整本书阅读过程的监控

1.阅读打卡,实时监控阅读过程

在以往的课外阅读教学中,最让语文教师感到无力的无疑是对阅读过程的监控。随着网络的兴起和发展,阅读打卡这种全新的网络阅读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阅读打卡模式,来实现整本书阅读的过程监控。一种是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打卡阅读。这类网络在线学习平台具有诸多优势,平台不仅提供阅读进度的打卡,还有专家撰写的导读,还可以随时旁批、标注,在不同的章节之后提供评估检测,使学生可以实时掌握自己的阅读成效。另一种是利用“工作坊”的qq或微信群,在群内进行阅读打卡。为了防止学生蒙混过关,我们原则上由家长进行阅读打卡,学生阅读后向家长复述内容,家长认为通过的才予以打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家长和学生共读,使阅读走向深入。

2.线上线下,搭建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线上的阅读打卡是对阅读过程的把控,但若要实现深度阅读,还需要线上和线下的全方位互动。线上学习既可以实现实时的交流和互动,也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通过阅读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同学,不仅可以和本工作坊的同学交流,还可以向平台的专家请教,也可以与各类不同层次的阅读者交流,扩大了阅读视野。

线上交流固然有诸多优势,但它依然无法取代线下交流。因此,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不同的“阅读工作坊”单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交流资源,碰撞思维,分享收获。比如,《水浒传》阅读工作坊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就对传统江湖中所谓的“义”的内涵发生了争论,教师适时组织辩论,通过各种事例论证,最终得出江湖上的所谓“义”皆“利”也。教师也可以组织不同的“阅读工作坊”进行成果汇报,让同学们可以借他山之玉,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层次。

三、开发校本课程,辅助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也是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有力抓手。地方课程是基于地域文化特点开发的,因而与学生的生活更近,更易与学生发生共情;地方课程往往基于校情、学情,学生在实践整本书阅读时,往往也不会因为太易或太难而失去兴趣。同时,地方阅读课程可以体系化地建构某一专题的阅读,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我们在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时候,发现学生的古诗阅读和鉴赏能力较弱,于是就依据本地特色,开发了《古今文人咏海州》的校本课程。一方面,我们将收集到的诗文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编辑,配以鉴赏引导、范例和思考题;另一方面,我们还组织学生根据诗文内容踏访古迹,使他们感受地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学生在学习时,既得到了阅读能力的提升,有实现了情感的熏陶和浸染。

四、融通家校社会合力,确保整本书阅读的持续发展

要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打通家校和社会的界限,实现多方合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往往与家庭环境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从不买书,没有阅读氛围的家庭,往往很难培育出具有阅读爱好的学生。

为此,我们从家长入手,向家长宣传家庭阅读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亲子共读。同时,积极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提前将新华书店读书报告会,地方的文化读书会等社会读书组织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阅读,然后再去聆听报告,使自己的阅读体验与专家的解读形成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打造学生整本书深度阅读的闭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同时也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难题。混合式学习这样一种全新的形式,为整本书阅读开辟了全新的视域,从而使我们可以在这个全新的视域下,重新审视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使“阅读工作坊”这一阅读平台架构得更加合理?如何实现线上、线下阅读的深度融合?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但学生不能等待,阅读不能等待,因此,我们一直在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我们期望,通过这一活动,能营造出一个真正的读书气氛,能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并将这一习惯保持终身。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江苏 连云港222023)

猜你喜欢

混合式学习实施策略
基于MOOC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混合式教学法在《现代通信技术》课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利用蓝墨云平台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品保管》课程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