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发展路径

2020-04-07张锴

教育与职业(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机遇乡村振兴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方案的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生源充足、就业质量提升及办学领域拓展等机遇。高职院校应借助政策“利好”,结合自身优势优化办学领域与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院校;机遇;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张锴(1983- ),女,山西沁县人,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重庆  404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重庆渝东北地区‘产城商旅文融合发展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QNSH19,项目主持人:祝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6-0044-04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依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交通、医疗卫生等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城乡发展不平衡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是党中央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原则,不断提高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实现城乡全面一体化协调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旺,人力资源是关键;人才资源的素质提升,教育是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根据乡村产业发展振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以此满足新经济时代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对人才资源的需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找准新经济时代职业教育的新定位继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

1.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招生注入了活力。首先,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问题。生源关系着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由于考生、家长及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偏见,以及本科扩招、高考人数递减、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招生数量呈逐年萎缩的趋势,甚至有的专业迫于生源退减不得不停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支撑,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正是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必然会改变“高职无用论”的观点,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尤其是乡村户籍学生报考高职院校。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素质不高的问题。由于生源萎缩,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越设越低,尤其是推出高职自主单独招生考试、注册式入学等招生方式以来,生源质量更是迅速下降,有的地方甚至只要考上了高中,不管成绩多差都可以读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必然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难度、教学质量、学习风气及社会形象。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岗位,以及发展前景等吸引了更多的生源,从而为高职院校挑选优质考生创造了机会。

2.乡村振兴战略拓宽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出口。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一直不如人意。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采用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来就业,因此就业存在专业匹配度不高、就业满意率较低等问题,进而导致离职率也比较高。

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于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致力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一战略规划必然会催生众多诸如乡村旅游开发、乡村规划设计、乡村互联网、鄉村金融、乡村电子商务、乡村信息技术等新型行业及相关职业,这些新兴行业及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的就业环境、生活环境、福利待遇、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等创造了更加良好、稳定的局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职业稳定性方面都得到加强,就业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3.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高职院校办学领域拓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利用综合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这从政策层面为高职院校调整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进行招生与就业改革等提供了保障,有利于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特点进行改革创新,提升竞争能力。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院校发展路径

1.优化办学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和城乡深度融合,必然会催生新的就业岗位与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应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办学领域的优化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高职院校立足于服务乡村振兴进行市场调研,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对办学领域进行优化。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理念,实施学历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广泛开展社会教育。结合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优势,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专业技术能力培训等,构建针对非学历教育人员的弹性学制。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并向其他社会成员延伸,积极吸收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人员进入学校学习,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其次,高职院校立足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进行优化设置。积极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顶岗实习实践等教育教学方式,使培养的人才满足新型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另外,在继承学院优质专业的基础上,兴办诸如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旅游、农村物业管理、农村环境建设等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专业,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同时,对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相关要求,培养符合市场需求、适应行业发展的实践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最后,高职院校立足于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涉农专业人才,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是“懂技术、懂经济、懂农村”的高质量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为教师教学、学生实习实训提供良好的环境与平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首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所谓“走出去”,就是鼓励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通过顶岗实践、企业挂职、创建公司、与一线企业或单位联合进行课题研究、项目合作等方式,了解市场动态、行业前沿及企业一线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所谓“引进来”,就是引入行业一线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及专家学者等实践能力强的人员加入到高职教师队伍中,聘请其担任专业教师、实训实践指导教师、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专业建设顾问等。

其次,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形象都不高,要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就必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提升教师的福利待遇与名誉地位,从而留住优秀教师,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高职教师队伍中;二是帮助教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促使教师对自身优势、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前景有清醒而充分的认知,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职责,培育爱岗敬业、攻坚克难的品质;三是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教师进行社会服务、科学实验、科研成果转化及了解市场前沿提供良好的环境。

最后,构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体系。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向,作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职教师,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高职院校应拓宽培训渠道,提升培训多样性,如脱产学习、集中培训、网络在线学习,让教师可以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选择个性化继续教育与培训方式,从而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3.立足區域经济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首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科研成果、师资、场地等资源,对村民进行科学技术、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塑造以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为特色的培训品牌,提升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其次,搭建政企校合作平台,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农村。充分利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优势,鼓励教师驻点帮扶村民,了解村民真正需求,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协助地方政府兴办农业产业,真正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

最后,利用高职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充分使用创新创业平台,为乡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例如,高职院校的电商创业实践团队,可以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品牌经营、市场营销等技术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职院校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借助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进行办学领域的优化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的改革与创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贡献力量,是每个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水平高职院校的范型及其建设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8(12):93-97.

[2]李小娃.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双重逻辑及改革路径——兼谈教师发展中心建设[J].现代教育管理,2018(8):107-111.

[3]逯长春,王屹.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4):11-16.

[4]高菊兰,李文晋.大学生创业园建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1):76-79.

[5]黄小明.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216+260.

[6]和震,杨成明,谢珍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逻辑结构完整性及其支持环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5):32-38.

[7]谢志远.高职院校培养新技术应用创业型创新人才的研究[J].教育研究,2016(11):107-112.

[8]李梦卿,刘晶晶.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生态学意旨、机理与保障[J].高等教育研究,2019(3):71-75.

[9]兰小云,郭扬.扩招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转型发展:从对接走向融合[J].教育发展研究,2019(13):84-88.

[10]崔炳辉.转型视域下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19(8):103-107.

[11]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82-187.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机遇乡村振兴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