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2009-2018年)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述评
2020-04-07伍玉伟胡霄洪芳林
伍玉伟 胡霄 洪芳林
摘要:高校图书馆评估对改进图书馆工作,提升其服务水平与质量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对近十年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相关论文的统计,分析了这些论文的年代分布和主题分布情况;并从资源、服务和读者等几类主题对研究文献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目前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图书馆评估是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图书馆实现其目标和满足读者需求程度所进行的评价和测度,目的在于改进图书馆工作,开展优质服务,以最小的成本消耗获取最大的服务效果。高校图书馆评估作为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得到了业界的充分关注,目前主要采用以下兩种形式开展评估工作:一是作为高校办学条件或教学工作评估的内容之一进行评估;二是对图书馆进行专项评估。
近年来,随着高校图书馆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对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理论研究也日益增多,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内(2009-2018年)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试图明晰当前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的现状,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1 文献调研
本文采用文献调研法,调查近十年(2009—2018年)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相关论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以“高校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并且“评估”或“评价”进行篇名检索,并采用模糊匹配,检索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全部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049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261篇,手工剔除研究国外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相关文献21篇,剩余240篇相关核心期刊论文。本文只对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上发表的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1.1 相关论文年代分布
通过统计,我们发现各年度发文总量变化趋势较为稳定,但核心论文数量存在一定差距,从2009-2018十年间,图书情报核心刊物刊发的高校图书馆评估的相关论文分别为:37、34、26、31、28、17、13、21、14和19篇。2015和2017年发表论文相对较少的原因在于教育部开展的本科高校教学评估已经结束,而下一轮的评估尚未开始,相信随着新一轮评估的到来以及高校图书馆规范化管理,对图书馆评估的研究将有所增长。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用户行为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与评价研究”(17BTQ018)的研究成果之一。1.2 主题分布以24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和分类,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研究文献主题分布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针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评价和绩效评估的研究最多,其次是对高校图书馆资源评价,再次是对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2 对高校图书馆评估文献内容的分析
2.1 高校图书馆服务评价研究
2.1.1 服务内容(项目)评价研究
(1)阅读推广评价研究。针对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研究是重要的研究主题之一。赵飞等[1]从读者角度和图书馆角度设计了基于读者行为大数据的读者阅读指数,并基于多维度阅读指数构建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整体性评价体系和流程机制。许天才等[2]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调研的方法,借助大量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案例及其相关工作来建立和归纳阅读推广评价机制的关键要素,以求提高阅读推广工作质量,促进馆藏资源合理分配。王诺等[3]则基于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又称质量功能展开)构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策略质量评估模型,同时引入模糊集理论来填补QFD输入信息的不确定性,以求实现读者需求和服务策略间的精准映射。
(2)教学服务评价研究。大多是以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从不同视角对此展开研究。如杨晓晴等[4]在数据调研的基础上,建立高校图书馆教学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而王红等[5]则是从文献资源的角度提出高校图书馆对于教学科研工作的贡献。
(3)学科服务评价研究。安结[6]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从服务能力、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7个指标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楚存坤等[7]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建立学科服务评价模型。
2.1.2 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对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大多是基于LibQUAL+TM评价方法展开研究。如张艳芳等[8]、周月莲等[9]和朱远春[10]从实践出发,分别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和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来构建基于LibQUAL+TM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此外,张凤巧[11]简要阐述了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涵义及特点,从对象、内容以及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2.2 高校图书馆资源评价研究
2.2.1 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研究
在表1看出,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的相关研究占比较高。而根据其具体研究对象,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论述。
(1)图书馆馆藏质量的整体评价研究。韩爽[12]参考了中外现有评估方法和计算模型,从馆藏、用户和利用三个维度建构了纸本馆藏的评估模型。雷顺利[13]则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构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
(2)对数字资源及数据库的评价研究。数字资源方面,梁茹等[14]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熵值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我国30个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进行了实证测算。
(3)对外文电子资源的评价研究。李娜[15]以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外文电子期刊为例探讨了电子资源管理与评估的一些具体方法。毛莉等[16]以东华大学图书馆为例 ,对馆藏外文电子资源进行综合评估,揭示了科研人员利用文献资料的具体情况和对文献需求的特征,为图书馆优化馆藏结构提供参考。而曹尚卿[17]则针对华南理工大学外文图书库进行研究,以期改进其图书馆外文图书库服务质量的水平。
(4)馆藏评价方法的研究。万彤等[18]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估将实体文献和数字文献分开评价的方式缺乏合理性,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设置评价指标。贾宝霞[19]则将图书馆统计法、引文分析法及读者调查法三种方法基于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农业类纸版文献的馆藏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其各自优缺点及适用情况。
(5)学科馆藏质量评价。在对于学科馆藏评价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大都将研究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刘良璧[20]以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馆藏数量和占比,给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策略。阎亚矢[21]则以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哲学馆藏为例,将图书出版与馆藏评价结合起来,提出针对相关文献采访工作的建议。而曹树金等[22]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引入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感知--期望”公式及需求层次理论,获取高校用户对馆藏资源的感受值与期望值,并探析其原因,由此提出学科馆藏建设策略。
2.2.2 空间评估研究
在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的相关文献中,隆茜发表了多篇相关研究论文。首先,她以图书馆空间的经济价值为切入点,对图书馆不同类型空间及服务产生的经济价值进行计算和评估得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空间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23]。其次,她通过调研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文献,从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指标、评估结果等角度总结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成果,分析空间评估现状的不足,并对空间评估发展提出建议[24]。最后,她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及其使用者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些针对空间利用的建议[25]。
2.3 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
2.3.1 资源绩效评估
对于高校图书馆资源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数字资源(电子资源)上,主要的研究方向都是构建绩效评价模型。蒲筱哥等[26]在确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的22个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法构建模型,利用综合绩效计算模型实证分析了网络分析法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估评价中的应用结果。吴天吉等[27]则是基于模糊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子资源绩效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构建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综合评价模型。赵勇等[28]基于教育部高校图书馆实时数据库统计指标数据,对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的建设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的优化配置方案。
2.3.2 馆员绩效评估
对于馆员绩效评估的研究根据其具体研究对象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学科馆员服务提出的绩效评估。闫现洋等[29]将DEA方法和平衡计分卡理论引入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构建起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的 DEA 模型,并针对西南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服务绩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学科馆员服务绩效改进对策。徐恺英等[30]则是在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并求解得出各指标权重系数,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北方工业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进行评估分析。另一类是针对所有在馆工作人员提出的绩效评估。任敏[31]认为高校图书馆员工绩效评价方法适用性不强且评价结果不尽合理,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联系数的图书馆员工评价方法,并借助实例论证其有效性。
2.3.3 其他绩效评价
高校图书馆其他绩效评价研究主要包括图书馆建设绩效评价、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绩效评价和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等方面。其中,李新运[32]和姜玉梅[33]等分别使用改进的TOPSIS法、CRITIC-TOPSIS方法对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张琳等[34]综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影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绩效评价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张曼等[35]则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构建了高校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构方程模型。
2.4 高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4.1 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在高校图书馆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大部分是以数字资源为主,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吴海华[36]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系统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改进电子资源利用综合评价系统;闫乐林等[37]从管理因素、资源建设、人员情况和服务质量四个方面来分析并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任传荣等[38]则从学术效益评估的角度采用定量方法研究设计电子资源学术效益评估的三级指标体系;刘磊等[39]则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用户调查,构建以需求为导向,微观和宏观不同层次且相互衔接的,以定量评估为主、定性评估为辅且动态发展的地区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评估指标体系。
2.4.2 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關于图书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丁冬等[40]认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具有确定的意义、内涵、特征、原则、基本维度、价值取向及指标体系框架等内容。田丽娜等[41]分析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的特性与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读者认可度,构建一套全面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4.3 馆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对于馆员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王小华[42]聚焦在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指标的评价模型,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四方面建立了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的评价体系,然后建立了该体系对应的结构模型,再以陕西理工学院做实证分析证明其可行性。
2.5 高校图书馆管理评估研究
高校图书馆管理评估研究包括人事管理、组织结构、价值评估和采购中的书商评价等方面。对于高校图书馆人事管理方面,郝桂荣[43]采用模糊评价判断方法,构建图书馆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贾东琴等[44]认为,组织结构评价对全面认识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现状及其运行效果、制定最优化绩效提高策略、促进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评估,袁园等[45]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问卷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得出读者的最大支付意愿和图书馆产生的服务价值,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6 其他相关研究
2.6.1 高校图书馆影响力评价研究
高校图书馆影响力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图书馆网站评价上。南开大学中国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组针对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评价体系框架,并对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做出测评,以期为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建议[46]。张梅[47]提出建立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模型。尚新丽[48]则从用户角度出发,从网站设计、网站内容、网站功能三个角度对高校学生用户使用本校图书馆网站的现状及满意度评价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提出完善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建议。也有研究者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影响力评价做出研究。郭顺利等[49]用扎根理论、信息传播等相关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方法,结合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从微信平台自身特征、用户、服务方式及内容、传播效果等四个维度,选取17项指标构建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的评价公式。
2.6.2 高校图书馆读者用户评价及馆员评价研究
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评价研究前文也有涉及。张艳芳[50]综合利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基于层次分析法设计的高校图书馆岗位评价方案进行优化,有效地弥补了层次分析法的缺陷,较好地反映高校图书馆各岗位的相对价值。在读者评价方面,主要从满意度评价和信用评价两个角度进行研究。黄宜等[51]、肖立民[52]、侯明艳等[53]分别利用结构方程模型、BP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构建读者满意度评价模型。郭强等[54]在分析读者信用制度特点与优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大学图书馆读者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成永娟[55]提出面对读者失信问题,可以通过引入信用积分的方式进行约束,并针对信用分给出了各项评定指标。
3 国内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现状与展望
3.1 评估研究现状
3.1.1 研究基础相对薄弱
从2009年至2017年十年的高校图书馆评估文献计量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图书馆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仍然很薄弱,没有建立起系统的评估理论体系和方法。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有影响力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文献不多。
3.1.2 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高校图书馆评估包括宏观评估指标体系和微观评估指标体系。我国高校图书馆宏观统计评估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历了90年代的手工统计阶段,到2001年启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网络版,再到2009年对事实数据库指标体系进行第三次修订,形成了“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指标体系(第三版)”。开启了高校图书馆数据在线统计的新时代。然而该统计指标比较粗放,与用户需求及图书馆业务发展不相适应,如统计指标侧重在办馆条件、文献资源拥有量和资金投入等指标,较少关注图书馆的产出和服务质量等。
3.1.3 评估制度不够健全
与文化部开展的全国公共图书馆每四年进行一次的定期评估不同,高校图书馆并没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定期评估与定级。除了个别省份,如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全程参与下,每五年定期进行一次高校图书馆评估,也仅是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委托海南省高校图工委制定评估指南与评估指标,而其他大部分省份并没有建立起周期化的评估制度,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图书馆的经费均由各高校拨付,高校图书馆评估对各高校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在教育部定期开展的教学水平评估中,图书馆的评估只占极小的一部分,甚至没有图书馆方面的专家来参与进行评估。
3.1.4 第三方评审机构尚未建立
目前,高校图书馆评估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育部在对高校办学条件或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时,把图书馆作为其中一项内容进行评估。二是对图书馆的专项评估,专项评估一般是由高校图工委组织实施,缺乏第三方的独立评价。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方评审是高校图书馆评估的主要形式。与国外评估主体日趋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比,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实践中评估主体相对单一,并没有建立起第三方评审机构。
3.1.5 用户参与度不高
高校图书馆评估一般由图书馆自评与专家评审两个环节组成,在评估指标体系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读者服务的,如2003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中就有一级指标“读者服务”,并在其下设有二级指标“读者问卷调查”“读者座谈会调查”“读者意見箱”等。在教育部开展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仅包括了生均图书与生均年进书量,并没有涉及用户的部分,也没有真正开展读者服务评估,也没有读者的参与。
3.2 高校图书馆评估研究展望
3.2.1 从注重评估结果转向注重评估过程
我国高校图书馆评估之前侧重于对资金投入、文献资源拥有量、馆舍条件等办馆条件指标的评估,较少关注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成效,随着泛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内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图书馆的评估不仅是硬件条件评估,更多的应关注服务质量评估,从重点评估办馆条件,转移到评估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就是说,评估的重点不是考察图书馆本身有多好,而是关注图书馆做得有多好。
3.2.2 评估内容不断深化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高校图书馆除了传统的馆藏评价、服务评价、网站与系统评价等内容外,普遍采用QQ、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并与读者互动,解答读者咨询,对这些即时通讯工具与新媒体的评估也将成为高校图书馆评估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图书馆空间功能的拓展,学习空间、创客空间、休闲空间、文化空间等图书馆新的空间不断涌现,空间价值正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之一,图书馆评估不再只关注图书馆面积、阅览座位等指标,而图书馆空间对读者行为的影响及空间价值等成为图书馆评估不容忽视的内容。
3.2.3 图书馆评估应与学校目标相结合
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经费,因此,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是与本校的发展相一致的。在美国,高校图书馆评估的最大依据就是高校的发展规划及其使命,正如ARL(美国研究图书馆员协会)在2013年提出的愿景是:2033年,研究图书馆将从作为大学知识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为具有丰富多样的学习和研究生态系统的合作伙伴。图书馆界已经认识到应依据高校的发展规划,应与大学的使命与愿景相结合开展高校图书馆评估,以体现高校图书馆如何协助高校实现其总体目标,如何辅助学生的成长以及教学与科研,从而实现高校图书馆价值。
4 结语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馆藏、空间、服务与技术各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在学生学习与学校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进行评估成为推动图书馆发展、实现高校战略目标和使命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并开展了一系列评估评价实践,但是高校图书馆评估中仍存在一些瓶颈尚待突破,相信随着图书馆评估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在评价理论、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飞,吴亚平,周春霞.基于读者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8(2):129-134.
[2] 许天才,杨新涯,徐娟,等.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评价机制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17):47-52.
[3] 王诺,杨全,马振文.基于不确定信息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策略评估研究[J].现代情报,2017(6):136-143.
[4] 杨晓晴,刘书曼,汪聪.高校图书馆教学服务能力评价研究——源自33所高校图书馆数据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3(11):71-76.
[5] 王红,丁媛,王舒,等.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在教学科研中的价值评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7(1):25-31.
[6] 安结.移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的新思考——基于用户视角和网络层次分析法[J].情报资料工作,2018(5):81-88.
[7] 楚存坤,孙思琴,韩丰谈.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评价模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 (6):86-90.
[8] 张艳芳,过仕明,谭凤茹.基于LibQUAL+~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移动图书馆为例[J].情报科学,2014(12):98-104.
[9] 周月莲,王永华,魏闻潇,等.基于LibQUAL+~(TM)的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以河北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2):109-112.
[10] 朱远春.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模糊综合评价及其应用实践[J].现代情报,2009(7):128-132.
[11] 张凤巧.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与发展趋势探究[J].现代情报,2009(10):43-44,48.
[12] 韩爽.高校图书馆纸本馆藏多维度评估模型的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8(21):31-37.
[13] 雷顺利.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价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10(1):76-80.
[14] 梁茹,李建霞,刘颖,等.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综合服务能力评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2):38-46.
[15] 李娜.电子资源管理与评估——以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外文电子期刊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8(15):60-66.
[16] 毛莉,陈惠兰.外文电子资源的评价分析——东华大学图书馆案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9(12):29-32.
[17] 曹尚卿.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服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1(S2):229-231.
[18] 贾宝霞.大学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专业类馆藏的实证研究为例[J].图书情报知识,2013(4):124-128.
[19] 万彤,周蓉.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研究[J].图书馆,2013(2):67-69.
[20] 刘良璧.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馆藏文献评价与建设构想[J].图书馆,2010(5):73-75.
[21] 阎亚矢.基于采访工作的学科文献馆藏质量评价——以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 2010(S2):154-156,187.
[22] 曹树金,胡江敏.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藏用户评价实证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2(10):52-58.
[23] 隆茜,郑伟.高校图书馆空间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5):65-69.
[24] 隆茜.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6(4):79-84,112.
[25] 隆茜,黄燕.高校图书馆空间使用评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6(3):78-84.
[26] 蒲筱哥,喬亚铭,胡亚敏.基于网络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4):41-49.
[27] 吴天吉,方东权.基于模糊理论的电子资源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应用——以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09(11):27-30,34.
[28] 赵勇,李晨英.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效率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统计指标的实证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2(6):26-30.
[29] 闫现洋,余小萍.基于DEA方法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价研究——基于西南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实证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2):88-92.
[30] 徐恺英,李英杰,王宁.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0(5):87-89,66.
[31] 任敏.基于模糊联系数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高校图书馆员工绩效评价[J].图书情报工作,2009(9):54-56.
[32] 李新运,姜玉梅,田景梅,等.基于改进的TOPSIS法的高校图书馆建设绩效评价研究——以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3):22-29.
[33] 姜玉梅,田景梅,李新运.CRITIC-TOPSIS方法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绩效评价[J].图书馆论坛,2018(3):101-107.
[34] 张琳,黄明波,张薇,等.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团队建设绩效评价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6):64-68.
[35] 张曼,菅利荣.高校图书馆联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图书馆,2018(10):60-63,70.
[36] 吴海华.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综合评价系统探析[J].现代情报,2009(2):64-67.
[37] 闫乐林,亓莱滨,冯希叶.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情报杂志,2009(9):97-101.
[38] 任传荣,李娟娟.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学术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3(1):160-163.
[39] 刘磊,朱锁玲,李晓红.网络环境下基于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地区资源共享系统评估指标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2):1-6.
[40] 丁冬,张长秀.高校图书馆服务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初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0):58-63.
[41] 田丽娜,聂玉敏.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S2):214-220.
[42] 王小华.高校图书馆专业技术岗位竞聘指标评价模型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5):24-27.
[43] 郝桂荣.基于模糊评价判断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绩效评价体系[J].现代情报,2010(3):95-99.
[44] 贾东琴,董伟.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评价初探[J].图书馆,2013(3):34-38.
[45] 袁园,何雅琪,孙权,等.高校图书馆价值评估实证研究——运用CVM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价值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33-38.
[46] 南开大学中国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组,柯平,刘霞,等.我国“211”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3):45-53.
[47] 张梅,魏豫州.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模型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3):17-21.
[48] 尚新丽,杨柳.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建设现状研究——基于对学生用户使用评价的调查[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95-99.
[49] 郭顺利,张向先,李中梅.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影响力评价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4):29-36,43.
[50] 张艳芳.高校图书馆岗位评价的优化设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2):90-94.
[51] 黄宜,董毅明,王艳伟.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J].情报杂志,2008(8):155-157.
[52] 肖立民.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高校图书馆外部满意度评价模型[J].图书与情报,2008(5):114-116.
[53] 侯明艳,王戴尊,孟静.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满意度评价与实证研究[J].现代情报,2013(12):159-163.
[54] 郭強,赵瑾,刘新新,等.大学图书馆读者失信现象与构建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84-89.
[55] 成永娟.高校图书馆读者信用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19):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