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策略,攻坚克难
——初三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20-04-07◎
◎
引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学生的必备品质。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由于其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学生需要具备的思维能力也相应有所提升,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改善学习方法,而教师则需要以新颖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一、初三数学的教学现状
1.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初三数学教学中,兴趣不足是影响学生最终学习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习惯性采取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严重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激起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失去自主学习的动力,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的方式方法相对陈旧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的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方式以集中备课为主,很多教师为了省事,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致的分类,很容易形成定势思维,导致其教学内容和方案都缺乏一定的创新特色,无法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课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对其最终的教学效果影响重大。为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大纲的具体要求,为学生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缺乏足够的认知,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相符,非常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4.缺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虽然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各学科教师都意识到了创新教学的重要性,但依然有个别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以考试重点为依据,内容固定不轻易改变,且形式单一落后,与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出入,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学生思路呆板、不知变通,最终形成定势思维,成为了只会死读书的“傻子”。
二、初三数学有效教学的创新策略
1.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提问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基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复杂性等特点,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创新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设置多样性的教学提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方式,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抛物线”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提问:抛物线y=-x2+ax-4 的顶点落在坐标轴上,分析不同条件下a 值是多少? 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活自身的数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2.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数学知识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再加上初中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为了与高中数学进行有效衔接,部分知识点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的,单纯依靠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地认知,因此学习质量与效率大打折扣。基于此,在新时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解题过程,以形象、直观的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既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又能够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积极开展实践性课外活动 学生之间由于知识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是必然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性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各方面学习需求,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加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等,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结语: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设置多样性的教学提问,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