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0-04-07◎
◎
从小学阶段学生自身的特点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无论是在写作素材的储备上,还是写作习惯上,都是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相对较低,未能达到教育的实际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把握好语文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呢? 不仅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进行设计,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训练中逐渐的掌握阅读与写作的技巧和方式,实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升。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新课改深入贯彻和落实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在不断地创新与改革,对于阅读和写作来讲,很多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总是习惯将两者分开教学,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两者之前存在的联系性,导致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低下,积极性较低,读书读不进去,写作写不出来,这就使得课堂完全陷入一个死循环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对于语文来讲,阅读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写作则是对阅读效果最好的检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于阅读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完全没有目的性,阅读效果的低下就会导致学生写作无话可说、无从下笔,导致写作完全没有精气神和个人情感,甚至是出现假、大、空等问题[1]。
第三,教师教学眼光的狭隘性导致整个的教学内容完全被局限在基础的教材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一个固定性认知,即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不教的就没有必要去学。这样的思想一旦形成,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永远不能得到提升[2]。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分析
1.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培养学生的想象性思维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学习的最好阶段,他们不仅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对于语文的教学而言是很好的条件。但是,纵观小学生学习的实际,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认知完全局限在识字、阅读、写作上,完全忽略了学习技能与学习方法的形成。因此,教师在基本的教学过程中,要致力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想象力,对于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把控好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自主的寻找教材文章的某些空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读后写作,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3]。
例如:在学习《半截蜡烛》这一文章时,文章的最后只写到杰奎琳端起烛台上楼后蜡烛熄灭的环节,但是对于故事以后的发展完全没有介绍,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空白点进行随笔写作设计,如:让学生针对如何将绝密情报送出去的后续进行编写、续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完全的发散自己的写作思想,在脑海中构筑伯诺德夫人与杰奎琳送情报的情境和过程,然后将其写下来,可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展标注阅读,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 标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在基本的阅读过程中针对文章中独具特色的语句、修辞、情感表达技巧进行针对性的标记,这样能够实现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而且,还能拓展学生的写作视野,让学生形成条理化的写作思路。
例如:在《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文的学习时,教师根据文章的内容为学生设置相关的问题,如:寻找出文章中比喻句,寻找出关于爬山虎的脚的细节描写等等,学生通过通读课文,对相关的语句或者写作方式进行标记,如:“……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这些比喻句使得文章更具活力和吸引力。最后教师为学生设置相关的写作训练,提升学生对相关词句和写作方法的运用,既可以写美丽的远山,也可以写魅力的乡村,更可以写身边的人或者事,将自己的情感与写作相融合,使得文章更具美感和真实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实施,既是教师教学创新的表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基本需求,从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活动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方式,实现语文学习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