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2020-04-07◎
◎
2019 年有幸参加央馆组织的“信息应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收获颇多,下面就信息2.0 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2.0时代的教师角色: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服务者、引导者。信息技术对教师最大的意义不是获得了手段,而是颠覆了其“知识权威”的基础。教师从“先学”于学生,变成“同学”于学生,甚至“后学”于学生。信息技术对教师最大的作用不是手段与资源的“利用”,而是心智与自我的“解放”。在“教学”的范畴上,教师所“教”的东西,“百度”都知道。事实也是:“百度依赖”现象! 如果从知识的“教”与“学”角度,教师职业的“含金量”已经大大降低。
但教师是“教育专业工作者”,“教育”更多的是“百度不知道”。那么,什么是“百度不知道的”? 我认为态度、情感、精神、价值、思维等等人所应具有的内在品质与能力。
聚焦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梳理复杂的教学环节,用科技手段解决常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简单化,趣味化。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创设批判、创新、创造、融会贯通的课堂整合,实现简单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教学效果。但是“再伟大的技术也代替不了再平庸的教学”。
教师的核心素养:信念素养(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感情素养(同理心与同情心)、信息素养(手段与目的)。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我认为教师的核心素养体现为“一种理想、两种本领、三种手段、四种能力”一种理想即做一个有梦的教师。两种本领:对生命的敏感、对问题的敏感。三种手段:耳朵、眼睛与心灵。四种能力:学习、思想、创新、研究。
人们总将“专业”放置在“学科领域”内,将教师所学“专业”等同于“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专业”,是教育的专业、是教学的专业、是学习的专业。所以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是促使教师成为一个懂得学习的教育教学的行家里手。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包括三个部分,即教师学的专业性、教的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只有具备了三个部分的专业属性,才能够称得上“教师” 这个角色和身份的专业性。我们一直以来重视教师教的专业性和学科专业性,而不太重视教师“学的专业性”。
何谓“发展”? “发展”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正向的变化,或是积聚正能量的变化。人的发展,通俗意义上讲,就是“防止变老”(教育的危险是:正在成长的孩子遇到慢慢变老的老师)。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发展”,既是教师职业意义的发展,更是教师作为人的发展;也是一个知情意行联动的过程;更是一个系统的影响与建立的过程;还是一个附加了许多要素与条件的过程。所以,发展既是过程,也是结果。
中国文化对教师更强调情意特质,西方文化更强调知能素质。中国对教师要求更具有人情味,西方文化更注重职业理性。中国文化更强调集体对教师发展的意义,而且通过体制化、组织性的方式推动教师学习。西方文化更强调教师个体的自主权利与发展,即使“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也一定是基于教师个体的内生性的发展需求。中国文化更强调教师组织化的学习,西方文化更强调教师个人主义的学习,(在中国,教师只有组织化的学习才能够得到认可,教师个人的学习行为常常不能得到认可)。中国文化更强调教师的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西方文化更强调教师的职业责任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教师专业发展”是不断唤醒和激发以及建立教师职业内在的价值感、尊严感和成就感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特性为内在依据的发展过程,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组织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进而使教师获得自主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不断唤醒和激发以及建立教师职业内在的价值感、尊严感和成就感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学生学习的需要和特性为内在依据的发展过程,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组织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相结合进而使教师获得自主发展能力的过程。
教师专业成熟实现三个回归:个体性回归、关系性回归、教育性回归。
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教师;做一个在终身学习中自主发展的教师;做一个用头脑、双手和心灵从教的教师;做一个“百度不知道”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