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模式探析
2020-04-07◎
◎
引言:众所周知,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阶段。立足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在组织学科教学的时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学科。所以,笔者在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会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开展社会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发展。
一、整合教材内容,夯实融入基础
教材是教师组织道德法治教学的依据,教材内容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材内容的融合为保障的,如此便于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课程标准中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性质进行了界定,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人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教材中,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为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便利。但是,教材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有限的。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教材为立足点,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同时,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次内容融入到教材中,夯实教学基础。
以“共奏和谐乐章”为例,这节课教学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们理解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之间的辩证关系,能正确地处理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树立大局观念,坚持集体主义。该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内涵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笔者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增加“文明在我心中”这一内容,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使学生通过与大量的教学内容互动,感受到“文明”内涵,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二、优化教学方式,融入价值观教育
教学内容的整合,为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了基础。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应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课堂上,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特级教师李吉林总结出了情境教学法,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立足教学内容,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驱动学生自主体验,使学生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初步地感知情境内容,打好课堂学习基础。立足情境教学的特点,笔者在组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时候,会围绕教学需要,借助情境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自主体验、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关心国家发展”为例,在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直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国在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视频内容,生动形象,且激动人心。随着视频内容的播放,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一般,经历国家发展过程,切实地为国家突飞猛进的发展所折服,从内心深处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之情。把握学生们的学习状态,笔者引导他们走进教材,深入地探寻国家的发展,学会关心国家发展。
三、开展社会实践,提升融入效果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为了使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价值观的驱动下,践行良好行为,积极体验社会生活。生活,可以说是学生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归途。课程标准中立足道德与法治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系,提出了生活化的教学要求,同时呼吁教师创设多种多样的實践活动,驱动学生切身实践,应用所学,同时,借助实践,掌握世界。在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联系教学需要,创设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丰富,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切身的经历,将精认知上的概念迁移应用到实践中,塑造良好行为。所以,笔者为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效果,会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深深浅浅话友谊”为例,在组织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后,笔者创设了诵读诗歌的活动,要求学生们回归生活,多种多渠道地挖掘以“友谊”为主题的诗歌。挖掘诗歌,正是学生丰富知识储备的过程。诵读诗歌,正是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过程。尤其,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领会到古人对友谊的看法,从中受到“善”的熏陶。而且,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学生可以积累塑造友谊、维护友谊的方法,为体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在课外,笔者还带领学生们参观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使他们通过切身实践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必然选择。在组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切实地立足该学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导行为,实现有效发展,同时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