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
——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
2020-04-07◎
◎
引言:高中的学科体系构建较为完整,而历史学科作为其中的重要分支,学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形成对于世界的正确认知与科学判断。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高中的教学背景呈现出了一定的人才培养特殊性。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熟知历史事件,同时需要记忆大量的文字内容。高中历史教学开展在当前新课改的实践背景下,教学的改革既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以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开展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教学体系的构建也应把握好新课改的核心内容,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点形成。客观而深入的理解。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出发提高其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模式
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的教学体系,首先要对传统的不符合当下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进。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背景下,历史教师往往是在整个课堂的核心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传道授业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相比较而言,学生处于学习的核心地位,通过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其对于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加的深入与清晰,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在构建高中历史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应重视对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通过学生价值的重视来改进课堂的组织形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组织的课堂模式往往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知识的理解,学生无法完成知识的内化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始终较为有限。在当前构建新型历史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通过教学观念的转变来指导其教学实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以高中历史的重要事件“鸦片战争”来说,该事件作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而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的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开展深入的思考,探究事件背后的利益纠纷,从而进一步的明确侵华战争的发动背景与发动原因,更好的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事件判断能力。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唯物史观 首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最终是要掌握一定的事物内在发展规律,而在对学生课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对于历史事件前因后果进行详尽的解释,同时也要注重锻炼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思维能力。
2.时间观念 其次从时间观念来说,由于历史时间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而来的,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对于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帮助其按照时间的顺序形成清晰的历史脉络。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课堂上时间顺序的说明使学生尽量按照历史时间记忆历史事件,同时也锻炼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前因后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能力。
3.史料证实 史料证实指的是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历史资料的佐证功能尤为重要。在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历史事件需要依赖于一定的历史资料进行证明的。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历史教学实践的开展既要使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在历史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对于课本的历史知识进行判断与检验。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到的信息收集途径多种多样。而对于教师而言,在对学生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主动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料收集与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主性资料的收集以及课堂的展示,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4.历史解释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历史解释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单个历史事件时要形成对于历史事件客观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体系要重视培养学生客观看待事物的能力。
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政治集权的不断加强”为例,在该历史事件的分析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分析角度,从社会角度以及思想角度来分析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分析结果,因此教师在面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时,要注重以开放辩证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开展历史事件的思考。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不断深入的高中历史教学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对于教学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社会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了与社会发展的不相容。因此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学生情况的发展,高中教学实践的开展也要不断的与时俱进,实时更新。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在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历史能力,在历史事件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