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问题探析

2020-04-07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协作成员交流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拥有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其自主、自觉地将知识和技能内化于心,并在实践练习中积累丰富的知识运用经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应自觉地置换角色,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帮助者和解惑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学习,探寻出一条有效的教学路径。

一、在初中数学教育活动实施小组协作教学的现状

1.成员分组不合理 要想发挥团队协作的积极作用,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关注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但是,根据当前情况,团队成员的分配仍然诸多的不合理性。首先,诸多教师难以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分配小组,更多是直接根据位置和距离进行划分,尚未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基础能力。其次,小组长往往决定着小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反馈效果。但是,在各个小组长的设定上,教师更倾向于选取成绩好的学生,导致学生整体发展受到影响,再加上团队成员间缺乏明确的分工体系,学生们不乐于参与讨论和协作。

2.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在目前的协作教学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秉承着传统教育理念,只局限于开展协作形式,未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组协作学习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未能让学生围绕各个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独立思考、集中讨论,以至于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3.学生缺乏协作意识 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相互帮助、互相监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长期使用固有的教学方式,更多学生未能及时转变学习态度和方式,更愿意在协作学习中突显自身的作用,不乐于采纳他人的看法和意见,难以形成和谐的互动氛围,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低效。

二、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科学分组

1.有效指导,注重关注和协调 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实现小组合作,互相评价交流,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放任让他们自行去解决和处理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扮演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首先,教师应对课堂整个的进度和方向做到整体的把握,做好宏观的引导和启发。同时对于一些小组合作中易犯错的环节,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一些学生难以解决和处理的问题,要在关键环节关键时候进行提点指点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和小组的合作不应该是孤立和对立的关系,而是要做到彼此的协调。例如,在讲解“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对于小组合作中出现的“如何动手找圆和圆间的位置关系”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引导各组同学用圆规进行尝试。对于交流活跃的协作小组,教师要做到及时地投去赞赏的眼光,并整理和板书小组的讨论成果。对于两圆的公共点、圆心距等关键问题和重点环节,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以作图形式向大家演示、讲解和指导。同时在小组建立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好调配,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了解情况合理地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与相互搭配。例如,当各组同学在小组协作交流中出现混淆外切和内切概念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关注,并运用电脑分别演示外切和内切的两圆关系,并鼓励同学们归纳出关于R、r、d 的关系式。

2.组员共进步,师生共竞争 合作与交流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所谓的合作指的是小组之间成员的组内交流和小组和组之间的相互帮助指导。交流指的是小组内成员彼此之间情感技巧和经验之间的分享,以及小组之间的相互点评、相互交流等活动。通过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方式能够充分实现本小组和不同小组的各个个体成员之间。能够充分地对自身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学习彼此的长处和优点,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更多有效信息的强化能够使小组合作任务完成得更加优秀。小组内部之间成员的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由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成绩的评价,不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小组为单位。所以这就要求所有各组的成员都必须激发出自己最大的能量,不仅要自己提高还要帮助组内成员提高。

3.构建协作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往往是单一化的要求,以教师为核心对整个课堂进行评价和分析。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评价方式必须要多样化,具体而言,教师不应局限于单向的评价模式,而应兼顾到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环节,使得协作学习课堂的评价模式更加人性化、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规律。能够让每名学生成为组内、组外的评价和被评价者,同时也是师生互评的重要一环,在不断纠正错误、提升能力的同时,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课堂改革意见,以更加契合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特点差异、学习方式的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相应学生的不同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地采取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协作学习的案例分析

对于那些能力和思维远落后于本组其他成员的学生而言,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对其加以鼓励和帮助,促使其跟上小组其他成员的步伐,以其他优秀同学的成绩和能力基础为标杆实现自身的进步和提高。在合作的前提下,不论基础好还是基础差的同学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提高,增强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例如,在讲解“有理数”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围绕有理数的区分,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加深并巩固相关知识。其后,教师可以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让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带领大家梳理有理数的知识点,带给学生们全新的协作学习体验。再如,在讲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这节内容时,教师在开展协作活动前,要客观地分析每名学生的知识水平、基础能力。对于理解速度较慢的同学,教师可以搭配计算速度较快的学生,使得学生们能够以相互协助的方式,迅速地掌握有理数的计算方法,带动更多学生愿意去接受知识,使其在同学的帮助、教师的支持下,掌握数学学习的窍门,增强其计算能力,进而促使更多学生爱上协作学习,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

此外,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们掌握基本知识点后,开展“解方程大赛”,让同学们在组内进行比拼,哪名同学计算速度快,且正确率高,就可以代表小组出战,与其他小组的代表成员进行比拼。在这样的计算竞赛环境中,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数学课堂也就更具有紧张感。在计算竞赛开始前,教师要设定好比赛规则,让各个小组做好充足地准备,可以引导组内成员相互交流,互相分享解方程经验或思路,不断地提高解题速度,并保证正确率。在比赛中,教师要遵循适度性原则,由浅入深地布置习题:1.3x+2y=1;5x-2y=7,2.5x+4y=20;2x-2y=1,3.y=x-5;2x+3y=20,并引导同学以两人为小组单位,在限定的5 分钟内进行解题,答题速度优先且正确率高的小组获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数学思维由低阶向高阶转换,激发其挑战和竞争心理,最大限度地发掘其数学潜能。在本次练习竞赛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得到调动,这时教师可以仍引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间交流并总结解题经验,互相评价对方的解题过程,让各组同学们获得更大的收获。最后,教师也要整合各组精妙的答题方法,并对积极探讨和交流思的竞赛小组进行了口头表扬。

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实施协作学习的成效与思考

对于部分心理问题,如学生羞于请教、懒于交流等,教师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学会协作、懂得求教和帮助,而不是放任自流,以激化小组之间的矛盾。针对于小组合作过程当中出现的特别的学生,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进行特别的关注和对待。尤其是那些在小组当中不合群,看似格格不入,实际水平和能力与小组其他成员不相称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格外的关照。对于能力和思维远超于本组其他成员的特别成员,教师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及帮助本组其他成员共同进步,引导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养其合作交流和分享的意识。在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下,不同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同学都能受到关注,并在教师的指引下更好地摸清数学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同样地,协作学习也需要教师把握好激励的尺度,在运用激励的过程当中不能够死板教条的一味地采取鼓励和激励形式。有时,对于某些学生总犯错的环节,要及时地予以批评和指正。而对于某些性格张扬的学生也不太适用于过分的鼓励。而评价的标准也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例如,对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的同学,小组协作教学的评价标准要稍微低一些,而对于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同学而言,其评价标准要适当的提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难度形成认知差异,而帮助学生能够完成和达到最邻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继续探索的意识和勇气。

五、结论

综上所述,协作式学习模式对初中生数学潜能的发掘具有重要价值,对课堂学习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分析协作教学的运用现状,瞄准问题的关键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进度,更新教学理念。

猜你喜欢

协作成员交流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团结协作成功易
协作
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