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反思
——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原因引起的思考
2020-04-07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1.父母离异 当前,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孩子正处于初中阶段时,父母离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加速期,这时父母离异使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离异家庭或缺少父爱,或缺少母爱,使孩子们在某些方面的性格容易存在缺陷。同时教育的力度也会减弱。在这些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初中生原有的逆反心理如处理不当容易形成反叛心理。
2.教育方式不当 当代家庭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重视。父母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教育支出成为现代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父母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财力让他们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父母对教育是重视的,但是一些家长却在家庭教育方式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溺爱。天下父母都一样,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爱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有一种爱——溺爱,表面上是一种爱,实质是一种害。溺爱就是指父母过分地宠爱自己的孩子。多发生在儿童时期,初中阶段也有发生。溺爱会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一系列行为品行和习惯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胆小、倔强、任性及适应能力差。初中生正是独立能力、自理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过分的溺爱会阻止其能力的培养。
(2)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在调查中,约有28%的未成年犯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中采用打骂的方式,很少说服教育。这些父母对孩子们教育缺乏耐心,孩子稍有不同意见或越轨行为就火冒三丈,动不动就打骂孩子。父母作为长辈,在子女的教育中处于强势地位。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初中生,会使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引起强烈的反叛心理,甚至引起一些极端行为。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把自己真实思想隐藏起来,逐步对父母怕而远之。家长和孩子疏远了,家庭危机也就来临了,子女不相信父母,就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进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3.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针对性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67%孩子认为父母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这同以往的调查有所不同。这说明现在家庭中对说服教育方式的认同,体现了家庭教育的一大进步。但问题在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我们认为是父母的说理方式缺乏针对性。父母对子女的思想脉搏摸不准,理由说了不少,大道理讲了不少,甚至自己觉得讲得不错,孩子就是无法接受。造成说理缺乏针对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代沟认识不足。父母和子女之间代沟是必然存在的,每代人由于所处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思想观念也会有很大差别。
4.父母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对子女的一言一行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有些家长言谈不文明,经常性地打麻将、泡网吧、去舞厅、饮酒。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容易染上这些恶习。另外,家庭成员有过犯罪历史的也有较大影响。在我们的调查中,未成年犯中其家庭成员和直系亲属有犯罪记录的占19%。父母服刑的占5.5%。
二、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个的家庭主要成员是父母和子女。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父母既是长辈,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既是孩子的抚养者,又是孩子的教育管理者。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多与父母有关。初中生在家庭教育中既是子女又是学生。初中生已不同于小学生。他们已逐步长大,知识面在扩大,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在家庭教育中可以由小学生的完全被动逐步地变为积极参与。初中生要明确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克服自身的不足,配合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父母子女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就会使家庭环境更加和谐,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1.父母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 (1)父母与子女能进行平等的沟通是前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传统观念中父母是长辈,子女是晚辈,父母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子女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父母讲的子女就要服从。父母经常教育子女说:“要做乖孩子”,乖孩子是什么? 其实就是子女要听话? 听谁的话,当然是听父母的。子女违背父母的要求,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则视为不乖。用这种观念去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处于小学阶段,因孩子小知识面窄,独立思考的能力太弱,似乎还能有一些效果。孩子进入初中阶段则不同。初中生年龄多数在13 至16 岁。这一阶段孩子的知识面迅速扩大,独立思考能力迅速增强,逆反心理也开始加重。同时与社会的接触也越来越多,社会上的思想对他们的影响在增大。他们会发现父母说的道理要求好象不对? 开始与父母唱对台戏。许多父母都说孩子进入初中以后很难管理,很难教育。
这一阶段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要注意和孩子加强沟通,尊重孩子,把孩子放在与父母平等的地位去对待。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孩子每天回来后都愿意跟你讲学校的事,哪怕是鸡毛蒜皮的事,这说明孩子信任你。作为父母,孩子讲的哪怕是不对的,你也不要马上反驳他,可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与他交流,孩子和父母如果能有一个平台经常性的交流,这样的家庭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父母与子女能进行沟通交流,家庭教育其实也成功了一半。因为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体现了孩子对父母的信任,父母也能从交流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帮助孩子解决思想中错误的东西。与孩子交流的途径很多,如与孩子共进晚餐时,可让他讲一讲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开家庭会议,让孩子来主持。在交流中,要让孩子尽可能多的讲话。
(2)坚持以说服教育方式为主。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很重要。孩子要能健康成长,不仅要让他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更主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确为什么? 说服教育的方式因人而异? 要视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父母在进行说服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意摆事实讲道理。摆事实,要多讲孩子熟悉的事,分析道理时孩子才容易理解。讲道理要做到深入浅出,既要讲大道理也要讲小道理。二是要有耐心。初中生思想不成熟且不稳定,父母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很多事不要寄希望于讲一次两次就能成功。孩子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跟他讲道理时能听得进去,但没过多久又抛之脑后。这时就是考验父母耐心的时候。三是教育方式要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要把过去、现实和将来有机结合起来。有些父母只会拿自己过去的事反复讲,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厌烦,觉得老掉牙,对父母讲的道理听不进去。有些父母总爱用自己过去的标准来衡量孩子,孰不知现在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一些标准、要求已不适应变化了情况。
(3)教育要有针对性。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就是一把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同的孩子教育的方式是不同的,在这个孩子身上管用的方法,在另外一个孩子身上未必管用。教育要有针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一是对初中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要有足够的认识,掌握其规律。二是对孩子的个体情况要了解,包括性格、脾气等。三是对孩子思想、学习、交友等情况要清楚。四是要经常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教育成长的过程。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引诱,会出现偏差,一般的小毛病是可以谅解的,但原则性的问题父母绝对不能让步。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父母一定要坚持,一时说服不了的哪怕适当采用强制性的措施都要让孩子加以改正。不坚持原则等于是放纵孩子。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父母则可以相对灵活,不要总是把孩子的小毛病挂在嘴边。
(5)坚持以鼓励为主。有人说孩子是夸大的而不是骂大的,我认为这很有道理。学校老师在对我们进行教育时也是以鼓励为主。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的孩子,就总是把自己的孩子的不足拿来和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初中生自尊心明显增强,用这种方式教育初中生,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自卑的心理。
(6)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健康成长,学习成绩优秀,将来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父母不要太过分看中学生在班上、年级上的排名,总是要求孩子在班级上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孩子要健康成长,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的思想是否健康? 吃苦耐劳的精神怎样? 这些因素也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
(7)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保持一致,千万不能当面拆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出现观点不一致,处理方式也不一样的情况,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能相互拆台,否则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也会影响到父母的威信。
2.初中生要积极主动参与家庭教育 (1)要尊敬父母,积极主动配合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父母毕竟有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初中生虽然知识面在扩大,独立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子女社会阅历毕竟较浅。所以子女在家里不仅要尊重父母,对父母提的意见和要求要耐心的听,不要以为自己长大了,自以为是。在一些比较重大的问题上,要请父母拿主意。子女要主动与父母沟通,把自己的想法经常性的和父母交流。
(2)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现在初中学生学习压力很重,有来自父母的期盼,有来自社会的压力,中考的升学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学生要学会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尽最大努力把学习搞好,一不辜负父母,二不辜负社会,同时也为自己将来的成材奠定坚实的基础。学习不要过分看重名次,而是以是否尽力,是否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作为标准。
(3)慎交友。初中学生交友欲望比小学生强,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结识的人也会逐步增多,但辨别是非、抗拒不良诱惑的能力还较弱。况且这一阶段初中生学习任务较重,不宜广泛交友,交友的范围最好控制在同学之间。中国有句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初中生过多的接触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