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构建研究
2020-04-07
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小组之间进行合作,这种方式已经广泛的普及到了我国大部分中小学之中。小组合作中的分组,是基于学生的学业、能力、个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人数为四到六人。在小组合作当中,比较注重合作,所以,在小组内要求同学之间相互辅助,从而解决各种问题,这样能够实现小组成员共同成长,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一、从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探究是课堂中的作用
目前,在具体教学当中,小组合作经常用于构建探究式课堂教学当中。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当中,因为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比较强,难度相对比较大,所以经常将小组合作用于课堂教学当中,用来调动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强化教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在这中教学氛围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同时,小组合作教学也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成长。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主体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求索者,这样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1]。
二、小组合作在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构建策略
1.科学进行小组分组 科学分组的基础就是,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依据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同时为小组内安排组长,从而让小组内的学生一起学习、进步,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提高每个学生的成绩,最终在初升高的考试当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要科学的对学生分组,教师需要分析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之前的学业成绩,现在的性格特征等,这样才能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从而在分组的过程中达成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这个分析过程比较繁琐,但也比较重要,是小组分组的基础工作,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在未来的教学当中取得良好效果[2]。
2.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 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良好的态度,只有拥有好的态度,才能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情,在做事过程中保持清晰的头脑,这样才能让事情更加顺利,在做事当中遇到挫折,良好的态度能够让人正视挫折,重新开始;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去做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会比较艰难,遇到难题也不会积极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能会丧失继续下去的勇气。所以态度决定一切,同样,小组合作也适用这个道理。如果小组内部的学生都有努力、合作、进步的态度,那么小组内的学生进步会非常突出,如果小组内成员都相互之间比较漠视,那么这个小组成员不会有大的进步。另外,合作意识对于小组合作而言是做事的基础,小组内的学生如果具有合作观念的话,那么在小组合作当中学生的成绩也会快速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树立合作观念。
3.为小组构建学习氛围 在小组分配完毕之后,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让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教师的任务不仅只有这些,教师还需要在学习小组在学习讨论中,注意观察不同小组、不同学生的问题和见解,了解学生在学习当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和瓶颈。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教学当中,为小组合作构建相应的情景,调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当中的活跃性,促使小组进行各种讨论,进而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表达,相互讨论等。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的课程当中,教师可以将解方程的加减、代入消元法都交给学生,然后列出一系列相关的题目,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为A、B 两组,A 组学生使用加减消元法,B 组学生使用带入消元法。在习题都完成后,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确认与另一种解题法所得答案是否一样,如果一样,那么让小组内讨论什么方法好用、便捷,然后将结果分享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内、组外都相互讨论、合作,进而都有相应的收获[3]。
4.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在完成科学分配小组之后,要完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构建学习氛围等,还需要一套公平而科学的评价体系。小组合作是将学生分配为一个个小组,那么评价也需要立足小组进行。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安排各组的组长有意识的记录组员学习情况,然后及时与教师沟通,同时教师也需要让组长初步评价组员,然后教师在教学当中,依据每个学生的状态、学习成绩决定是否对学生进一步评价。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日常教学当中,观察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状态,然后针对小组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选出最佳小组和组员,对最佳小组和组员一定的鼓励,从而激励其他学生。
结语: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探究式课堂的构建需要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活跃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模式能够帮助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的探究。但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初升高打好相应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