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2020-04-07
地理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三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这些能力与素养,才能将学过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渗透核心素养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比如教师要将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要给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因此,下列提供了几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
一、渗透核心素养之培养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学生将不同地理背景下的人地相处的模式充分的了解到,可以让学生将这些理念充分地进行表达[1]。
例如在教学区位的基本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渗透到其中,引导学生从人力协调观入手将这一理念充分的掌握。因为在地理教学中是这样解释区位的:其为人类活动所占的场所。根据这一概念来看,其反映出了强烈的地理空间概念,再加上区位中的主体人类的活动又是在进行不断的拓展与变化的,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趣味的调查研究的时候,需要告诉学生,要从两个角度入手——动态、发展。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将人地协调观当做引导,需要将与区位有关的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要让学生将区位这一概念真正的理解、掌握,让学生的地理素养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素养切实的领会到。
二、渗透核心素养之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的地理素养的一种直观体现,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分析一些综合性的复杂的问题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综合思维能力。因为只有具备综合思维能力,绥中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对问题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2]。这样一来,才能有效地将问题的高效解答进行促进,才能让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有效地利用起来,借助其将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比如近些年的城市都在进行旧城改造,很多工厂都需要关闭或者搬迁,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到一些熟悉一点的工厂进行研究。选择的工厂可以是造纸厂,也可以是醋厂,不过教师让学生进行研究的时候要以小组的方式,因为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可以让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去收集资料,有的学生会来到实地考察,有的学生会去有关部门进行走访,有的学生会查阅相关的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将最佳的新厂的厂址找出来。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说一说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学生会将已有的知识体系利用起来,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从而将有效的方案找到。
三、渗透核心素养之培养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开展地理教学的时候,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得到培养,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学习到的知识利用起来,借助其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时候,教师要知道就是一个重难点,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去理解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将学生所熟悉的“四季变化”“昼夜更替”当做突破口,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可以有效的形成,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也可以有效的得到锻炼。又如在组织春游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将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标记,然后让学生将来回的路线标志出来。在春游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信息,将最快捷的路线总结出来。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将其重视起来,要段实际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由于地理核心素养为三部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所以就是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要以此为入手点,进行核心素养的渗透。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将教学目标达到,还可以让学生将地理学习的实际效用感受到,从而让学生能够将学会的知识有效地利用起来,借助其将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