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07
前言: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中由于方式乏味单调、内容陈旧老套,已然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目标。所谓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由师生共同形成的一种开放性较强、也具有多元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也就是通过新兴的媒体技术手段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内容的展现更加直观,也突出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随着新媒体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推广,在教育中采用的新型媒体手段也越来越多,其中“微课”就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教学模式,其特点便是有着较强的互动性,内容篇幅小、重点突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微课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够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并共同探究出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
比如,在进行《雨巷》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诗文中丁香姑娘的意象,并感悟体会诗人在创作中所揉进诗歌里的忧郁、惆怅的情绪,在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感情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人创作丁香姑娘背后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这里就提醒着各位教师,要善于把握微课的特点和魅力,优化教育资源,吸引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加强学生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课文文本进行改变,比如教材中那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改为比较生动、有趣的话剧,并开设“我是演员”的班级话剧社,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情景之中,学生一边感悟课文,一边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人物的关系,自然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语文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我们要求的是让学生去参与活动,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在现场,或者是只是在旁边观看学生的合作情况。而是要与学生在参演过程中积极配合、广泛互动,在这种形式的活动下,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会帮助学生降低上台去尝试表演的压力,全力提升课堂的趣味,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得学生能够在边读、边演、边听、边看的过程中对教材上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在讲授完《鸿门宴》的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对其中的重要人物进行形象地演绎。学生们通过话剧的展示,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文本的印象和理解,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比较容易理解了。由此一来,不仅增强学生对文本的认知,还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寓教于乐。
三、强化新颖课程设计,促进小组的合作
作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要想达成新课标理念下的教育教学任务,就要实现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引进和融合。这就需要能够改善自身的教育理念,加强创新意识,强化对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形式的创新,积极地采取新的科学的方法,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来,进而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精神。
比如,教师就可以开展文学沙龙,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不同学校的学生通过参加这样的文学读书沙龙活动,可以在两校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双方的共赢,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不仅仅限制于自己的班级,更是和跨地区学校同学段同学的沟通,他们可以创建“探究小组”、“互助小组”等,是以研究的形式去对语文课堂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十分有助于学生表现自身的优势,加强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四、加强多维资源整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界有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此,高中语文老师要时刻牢记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多维互动的模式时,也要强化对多维资源的整合,避免出现之前课堂中“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造成过度向学生灌输知识反而让学生兴趣降低的结果。语文教师们要做到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就需要综合课程资源,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学习。
比如,在进行课文《雷雨》的讲授时,教师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先预习一下本篇内容,其次,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工具来播放《雷雨》中比较经典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文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再加上对文章背景的介绍,学生就更能理解其中蕴含的中心思想以及不同人物的心理过程。在这样整合资源,加强学生理解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感官受到刺激,发生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比较丰富的。教师的目标便是激发学生敢于言表,而不是将表达欲望埋藏在心中。像我们举到的例子中,学生通过对情景的再现,对不同人物就有所感受,让学生们在此互相交流,不仅提升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结语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就围绕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如何使用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带给各位教师一些思考。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教师需要将多维教学模式引进自己的课堂中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以及生生、师生的沟通,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以及个人全面的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