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研究
2020-04-07
现阶段来讲,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渗透,这除了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人格,还可以使其道德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会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所以致使当前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人文精神渗透的质量并不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往往将精力投放在知识点的讲授上,这样一来,难免会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整体上来讲是一种比较系统化且人性化的教育,不但能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还可以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高中语文教材则是人文精神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学会积极利用它,这样才能够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
首先,教材内容中人文精神的缺失,教材是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主要工具,学生除了能够通过语文教材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点,还可以助其掌握一些做题技巧,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往往注重让学生对有关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反而忽略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也无法透过文章感受到其中的意境美,这对其人文精神的渗透毫无实际意义。其次,相关的教学人员不能够从根本上重视起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为了能够使其掌握知识的重难点,相关的语文教师通常会将一些重点知识标注出来,让学生加强对这方面内容的记忆,以此来助其在高考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久而久之,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自然很容易被忽略。最后,就是人文精神受评教方法的限制,由于受到高考的重压,学生在踏进高中校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将提高成绩作为日常学习的主要动力和目标,加上现如今的教育中,很多评教方法还是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的,这样不仅会限制人文教育的发展,还很难通过教材内容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策略分析
1.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理念
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起到主导作用,同时还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转变教学理念,将会很难在课堂上对学生作出正确的指导。鉴于此,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模式,还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2],认识到在教学工作中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加强其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讲解《边城》一文时,教师应摒弃传统小说教学只重视人物、情节分析的做法。节选部分的青山绿水、民情风俗不能视而不见,其中渗透了沈从文对善与美的追求,渗透了他对保有淳朴民风的家乡的眷恋。课堂唯有聚焦沈从文对“美”的追求,才能让学生体会其搭建的这座“希腊小庙”之可贵。
2.把人文精神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高中生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因此,要想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加理解文章作者的生活环境,就需要结合其当下的现实生活,这样才能够有更多的真情实感,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体会的也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上来展开教学工作,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大有裨益。例如,在讲解《我与地坛》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其思考生命的价值,具备人间大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感受身边最无私的亲情,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德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文学社团活动或者是对有关的校本资源进行开发,这些途径都能够不断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而且对加强其语文综合素养也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转换课堂角色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实很多时候,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只需要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使其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从而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此共筑其精神世界。比如,在《滕王阁序》一文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开教学内容,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滕王阁的美景图,让学生感受红楼碧瓦、瑰伟绝特的古建筑之美,体会登临阁上的一览千里赣江、锦绣豫章的豪情壮志。再辅之以音乐,反复吟诵《滕王阁序》。这样不仅能促进其审美能力及欣赏能力的提升,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更有激情,这对其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地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同时还要注重对教材中人文精神内涵的挖掘,这样才能够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还可以不断丰富其精神世界,对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