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2020-04-07席贻鹏
席贻鹏
引言:高中阶段是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提上“日程”,但目前此项教育的应用也存在较多漏洞。因此,需开展内涵式发展教育,调整高中心理教育的推进方向。
一、借助信息技术推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1.全面融入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提升此方面的教育质量是班主任应当注重的工作内容。在实际教育期间,班主任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的参与兴趣。多媒体已然是当前各阶段教学常见的辅助性工具,高中阶段的心理教育内容与常规学科教育有较大的差异,强调对学生心理的引导。同时此类教育通常采取活动体验的方式开展,因而,不仅要借助常规的计算机课件,还应组织学生进入多功能教室,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展开人际交往、控制情绪及其他方面的教育,以加深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例如,新入学的学生,班主任可通过日常的交谈了解学生,此阶段的常规学业压力相对较轻,班主任应根据时间安排设计心理教育的具体方案。可利用班会时间,或其他课间及空闲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该阶段的学生的思想观念仍处于不成熟的状态,面对新的高中生活充满新鲜感。为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高中生活中,班主任可结合适宜的小故事,制作成动画,借助多媒体屏幕展示在学生面前。动画的时间不应过长,但其核心内容应当贯穿于此次的教育活动中,摒弃传统的说教,以特定的情境,启发学生进行反思。学校应尽量为学生构建专项的教育系统,学生可在此系统内进行交流、学习。而班主任也应利用开放式的网络条件,搜索有关的教育资料,并挑选出有价值的内容上传给学生。同时,学生利用此教育系统,获取自身所需的资料,进一步根据个人的体会对内容进行加工,以在此过程中缓解学习压力[1]。
2.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心理教育需做到事前预警,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以发现其是否存在异常。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较为紧密,对此,需主动和家长沟通,以免学生的压力得不到合理释放,积压成疾,造成难以挽回的问题。目前,部分家长及班主任、教师对于心理教育并不重视,仅将学生看作“孩子”,片面地认为其不会出现心理问题,导致日常疏于教育,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对此,班主任本身应当提高对高中生此方面的重视程度,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等方式,掌握当前此阶段学生的心理情况及有关教育方式。另外,作为班主任需注重此方面的教育宣传工作。具体而言,其一,借助多种公共社交方式,如QQ、微信及微博等,组建交流群,由此拓展教育宣传的覆盖面。其二,班主任需利用空余时间借助网络搜索,整理有关的教育内容,并上传至网络平台上。其三,班主任在与学生日常交流过程中,需引导学生查看教育信息,从根本上进行教育宣传,以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
3.构建心理测评系统 目前,部分高中学校依旧采取常规的心理测评模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其次是面谈,但该种测评模式有较大的弊端。例如,在实际开展期间需投入较多的人力及物力,若仅依靠班主任开展,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测试效果。同时班主任本身不具备专业的心理教育能力,因而在测评上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偏差。因此,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心理测评系统,借助网络操作,切实弥补常规测评方式的不足,保证测评数据的实时性及系统性。另外,借助在线测试方式,可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大数据分析。例如,对学生的性格、各方面能力与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测试,帮助学生更清楚且正确地认识自我,同时为掌握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提供数据支持。该分析结果是对学生的全面分析,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帮助,并为最终的志愿选择提供参考。
4.开展线上心理教育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对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有抵触心理,无法向班主任展开心扉。因而,线上的心理教育疏导更有利于开展教育活动。此项处理方式主要的优势体现在此种心理疏导方式更为高效快捷,且不受时空上的限制。另外,学生可根据个人的时间选择接收心理教育的时间,同时,通过此种方式,也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高中时期是学生青春期发育较为关键的时间段,且此阶段的学生自尊表现较为明显,对于公开自身的心理想法存在抵触的心理,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不会完全放下戒备,而采取线上心理疏导的方式,与高中生的心理相适应性,操作快捷。例如,此阶段学生可能对异性朋友有好感,此种状态往往不愿和班主任或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更偏向于在网络世界里表达。因此,开展线上心理教育是有实际价值的。借此,可更为深入敌为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并通过此种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服务,可以有效消除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的不安与尴尬。从某种层面上而言,目前高中阶段线上心理教育的具体开展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具体的梳理方式较多,例如,电子邮件、贴吧、留言板等[2]。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将康教育内涵式发展需注意事项
首先,需合理规划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联系,在借助先进技术开展教育期间,应注以“教育”为首,使用的信息技术仅作为辅助工具。班主任需充分发掘收集到的信息内容,并融合具体的教育目的以及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进一步地讨论。其次,明确学生为主体、班主任为主导的关系。引导学生自行利用提供的线上平台展开交流。最后,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创新活动。“创新”是保证教育高效推进的基础。在开展心理内涵式教育期间,需保证开展活动的新颖,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结语:综上所述,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时,需注重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保护其隐私,让其敢于接受心理教育。基于当前的时代内涵,开发新的教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