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2020-04-07汪长中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2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考核班级

王 艳,汪长中,官 妍

(安徽中医药大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安徽 合肥 230012)

人才培养是高校四大基本职能的核心[1],TheLancet于2010年12月发表的HealthProfessionalsforaNewCentury报告,详细阐述了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报告认为医学人才的岗位胜任力主要指在日常医疗服务中能熟练精准地运用交流沟通技能、学术知识、技术手段、临床思维、情感表达、价值取向和个人体会,使所服务的个人和群体受益[2]。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时,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考核评价方式。为建立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选择中医学专业微生物学课程进行试验,以期建立一种更加客观、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1 方法

1.1 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

(1)专业分析

不同的医学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改革环节中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需建立在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对于中医学专业的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4]。要求毕业生除具备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外,还要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宣传教育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2)学情分析

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包括《生物化学》等课程在内的基础医学课程,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学生的学习观念还有待转变,以知识学习为主,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宣传教育能力、文献查阅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都有待提升。

(3)课程分析

微生物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课程的知识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常见致病性细菌、真菌、病毒的基本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致病特点及防治原则,同时掌握微生物相关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宣传教育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对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初步诊断、预防及治疗的能力。

(4)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

经过专业分析、课程分析及学情分析,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能力的提升,在课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方法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我们选择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践。终结性评价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开展,侧重考察学生对微生物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形成性评价指标由五个部分组成:实验成绩、思维导图成绩、自主学习(含分组讨论)成绩、文献查阅成绩、科学专题汇报成绩,侧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形成性评价指标分析

实验成绩,考核学生完成微生物学相关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的情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思维导图成绩,考核学生学习完每章的教学内容后制作一张思维导图的情况,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6]。自主学习成绩,考核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进行分组讨论的情况,要求学生自主完成4学时的学习,每6人1组开展讨论后每人提交一份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文献查阅成绩,考核学生运用图书资料和数据库完成规定的文献检索和查阅情况,培养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科学专题汇报,考核学生就与微生物课程相关的某一科学问题查阅文献后制作PPT并进行汇报的情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宣传教育能力[7]。

1.2 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实践

(1)试验班级的选择

选择本校中医学专业的2个平行班,60人/班,分为常规班级和试验班级。常规班级和试验班级的终结性评价均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形式开展,计为期末成绩;常规班级的形成性评价指标由考勤、课前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成绩4个方面组成,试验班级的形成性评价指标由实验成绩、思维导图成绩、自主学习(含分组讨论)成绩、文献查阅成绩、科学专题汇报成绩5个方面组成,计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2)调查问卷的发放

课程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观察学生能力提升的情况。核心内容由五个问题组成:①您认为您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②您认为您的交流沟通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③您认为您的宣传教育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④您认为您的文献查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⑤您认为您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有没有得到提升?答案选项:明显提升、有提升但不明显、不明显。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值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差异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Man-Whitely U,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成绩分析结果

和期末成绩相比,常规班级和试验班级89分以下各分数段的总评成绩都有所提升,而90分以上的总评成绩会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和常规班级相比,试验班级的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差异不明显。

表1 学生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结果

注:与期末成绩相比:*P<0.05,**P<0.01(分组依据:以期末成绩作为标准进行)

2.2 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

和常规班级相比,试验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宣传教育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而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不明显。

表2 学生的能力提升情况分析结果[n(%)]

注:表中数据为选择本选项的人数,括号内数据为选择本选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3 讨论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需构建一种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并实行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8]。本改革围绕中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课程分析和学情分析后,结合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并进行针对性的考核。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宣传教育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

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各科室及卫生防疫关系密切,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9]。在试验过程中,常规班级和试验班级均加入了实验考核的内容,但试验结果显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提升不明显,一方面可能与微生物学的实验学时和实验次数较少致使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学生尚未进入临床课程的学习阶段致使对临床知识的掌握不够有关,同时,由于微生物学为西医基础课程,对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后期的教学改革中,一方面可以增加实验学时和实验次数,改革实验内容,加强与中医和临床知识的联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吸取其他院校的改革经验,除实验报告外,建立合理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考核体系[10],进一步推动学生能力的提升。

此次改革,通过专业分析、课程分析、学情分析、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开展试验和问卷调查反馈,建立了一种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更加客观,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他课程建立以能力为指向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可选模式。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考核班级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内部考核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