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保护理念下的南京明外郭高桥门公园绿化设计
2020-04-07毛立萌
毛立萌
(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 210014)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关于过去祖先和民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命脉所系,也是现在和未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资源储备,对遗址遗存的妥善保护与合理利用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其中保护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于包括公园、居住区、企业园区、道路绿地、河道绿地等在内的绿地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对现有地上地下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研究,结合遗址区域和非遗址区域分别进行地形勘探、总体布局、景观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当前,人们研究的关注点包括遗址景观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科技价值、美学价值和教育价值等,探究其保护和利用模式、遗址本体的保护措施,较少从遗址整体环境利用和保护的角度深层次的研究。当前遗址类公园的绿化设计原则和手法主要还是以传统园林和景观设计学为依托[1],但遗址公园绿化的目的是对文化遗产及其历史环境进行保护。通过探讨遗址景观中的表达元素、设计手法、展示方式等,进行创新性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1 遗址保护相关概念
遗址保护,一般的概念是指“用于认识遗产,了解它的历史和涵义,确保遗产的物质安全,如果需要,确保其修复和加固的所有行动”[2]。遗址以保护为先,包括保护遗存、文脉、空间关系、特定的场所感等,保护遗存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层面。此外,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并不矛盾,相反是相辅相成。遗址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任何开发都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不能对其造成破坏。开发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遗址,使其能够最大化的发挥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文物古迹,并从认识上产生主动保护的意识,给文物古迹的长久保护创造更有利的条件[3]。把遗址看作是我国重要的景观资源,通过探讨其历史文化、美学价值,进行创造性的保护与利用,使遗址以多种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4]。此外,遗址类公园不是简单的本体保护与利用,而是要考虑其整体环境、深入研究从而进行创造性地设计[5]。
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增强文化自信与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兴盛上具有重 要意义[6]。国家对遗址保护相关概念的提出,揭示了遗址保护的新思路,即在遵循保护第一原则、确保遗址本体及其环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公园这一载体充分展示遗址的内在价值,发挥其“对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城市面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7],探讨遗址保护与城市建设共生共荣、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通过规划建设遗址上的现代公园,推动本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8]。
遗址保护性设计要求从时间到空间,全方位、多层次分析并运用各种景观元素和表达手法,从而完成一个具备内容丰富与内涵深厚的实体公园[9],这显然不仅仅是强调游憩功能、突出绿地共性的城市公园,其植物景观设计也不能简单地采用城市公园的模式,更不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建设,而必须围绕遗址的主题,分析承载遗址的环境,运用特定的植物种类,通过景观设计手段,营造出与考古遗址属性及其背景环境相适应的特定公共空间,并针对不同遗址的个性进行规划设计,以突出其独特的人文和科学价值[10]。
2 基于遗址保护的绿化表达策略
2.1 严守遗址保护范围线,利用植被实现区域性保护
遗址保护范围内可保留现状大树,但不能新植高大乔木,只可铺设草皮进行覆绿,严格实行区域性保护。整体营造寂静萧索的自然风貌,充分体现出遗址感和历史感。
2.2 遗址缓冲保护区以低矮灌木为主,以塑造郭体走势为主
不同城市的遗址缓冲保护区范围根据规范要求划定,缓冲区内不得种植乔木和危害墙体的藤蔓类植物,植物种植可选择不遮挡墙体或遗迹走势和根系不破坏遗址的树种。现有树木影响遗址安全的应当移植,遮挡的植物应当修剪或者迁移。
2.3 非遗址区以公园常规设计模式为主,与城市功能相辅相成
非遗址区域绿化设计采用城市公园常规设计手法,以精致化组团和片林为主,结合疏林草地点缀孤景乔木,不同功能分区选择相适应的绿化种植形式和植物品种。
3 南京明外郭高桥门公园背景及绿化表达策略
3.1 公园规划背景
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全长超过60 km,沿线平均宽度两侧各100 m,由明外郭遗存部分和秦淮新河两侧组成,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区结构性绿地之一,也是南京市近年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之一,本项目为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11],上位规划对此公园的定位为“花海看郭”[12]。明外郭所在区域现处于南京主城区与次城区之间的城乡交错带,由于城市扩张引起的公路、高速公路和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该区域景观破败,环境脏乱[13]。
高桥门公园共分为乐活花园区、溪林溢彩区、花海观郭区、绿林飘带区四个景观区。本文研究的遗址区域位于“花海观郭”区,为本项目建设的示范区,总设计面积约7万平米。公园景观设计主要以明外郭遗址和抗战碉堡作为主要历史文化元素,彰显外郭城壕格局与历史风貌,设计结合现有的水塘打造自然生态、城市休憩的景观空间。核心区结合现状地势高差,中心区域设置水景和亲水平台、休闲步道、花海台地景墙、廊架、景亭、慢行系统和建筑配套服务等。
3.2 遗址概况及其历史价值
3.2.1 外郭城遗址 明外郭是明代南京四重城垣的最外城垣,约建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余600年的历史,是南京明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60 km,是我国古代规模较大的都城城垣,有城门18座,明外郭对于了解明代军事和政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构造为研究同类型建筑施工提供了宝贵资料,对南京市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和社会价值。
3.2.2 抗战碉堡 碉堡为抗战时期军事防御性建筑物,是战争的产物,属钢筋混凝土结构,顶部平整,整体呈圆柱体,上部略小底部稍大,抗战碉堡的发现对于研究明代和民国军事防御设施的有效结合提供了佐证与参考依据。
依照《南京城墙保护条例》,明外郭和碉堡总体设计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不片面强调利用、追求经济效益,避免干扰文物遗址的保护及造成“保护性破坏”[14]。
3.3 明外郭高桥门公园遗址区绿化表达策略
3.3.1 严守遗址保护范围线,利用植被实现区域性保护 抗战碉堡位置处在明代外郭本体上,因此遗址保护范围为明外郭城墙原址宽度约35 m,在此范围内保留现状大树,不新植高大乔木,只铺设草皮进行覆绿,严格实现区域性保护。
3.3.2 遗址缓冲保护区以低矮灌木为主,以塑造郭体走势为主 自外郭本体两侧开始需各退让8 m作为遗址缓冲保护区,根据《南京城墙保护条例》规定[10],现存城墙两侧8 m以内不得种植乔木和危害城墙的藤蔓类植物,城墙两侧8 m以外、保护范围以内应当选择不遮挡城墙和根系不破坏城墙的树种。现有树木影响城墙安全的应当迁移,遮挡城墙的应当修剪或者迁移。
3.3.3 非遗址区以公园常规设计模式为主,与城市功能相辅相成 非遗址区域绿化设计采用城市公园常规设计手法,以精致化组团和片林为主,结合疏林草地点缀孤景乔木,不同功能分区选择相适应的绿化种植形式和植物品种。
4 基于遗址保护的公园绿化设计
4.1 公园绿化总体设计
核心区按照遗址分布范围,分为遗址保护区和非遗址区分别进行绿化总体设计,后者又可详细分为遗址保护展示区入口广场、中央生态水景、花海观郭台地和高铁防护林带。公园的园林规划思想体现出古老文化与现代城市公园的融合,打造“自然之美,草野之趣”。
4.1.1 遗址保护区 明外郭包括35 m郭体保护区和两侧各8 m的缓冲区,严禁种植高大乔木破坏郭体,35 m郭体保护区内采用“乔木+草坪”的模式,以疏林草地为主,两侧8 m缓冲区内以草皮为主,营造自然野趣、生态的景观效果,设计几组曲线式观赏草花境来勾勒出郭体走向。缓冲区外边缘选用高大乔木林自然式种植,标识出遗址范围、位置和规模,增强明外郭的整体走势。
4.1.2 非遗址区 按照不同分区选择相适应的绿化配置形式和品种搭配,注重基调乔木的选择和落叶与常绿林的搭配,以精致组图结合疏林草地的做法,营造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的绿化景观效果。
4.2 绿化配置形式及品种选择
4.2.1 遗址保护区
(1)明外郭本体和抗战碉堡保护区
35 m明外郭本体以保护遗址景观为主,抗战碉堡区主要展示遗址外观,绿化以大草坪为主,结合慢行系统,营造视线开阔的疏林草地景观。此外,保留现状长势好的高大乔木,如法桐、香樟等,这些大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其优美姿态也能为公园景观添姿增彩。
(2)两侧8 m缓冲区
两侧各8 m缓冲区以曲线型观赏草花境勾勒郭体走势,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生动的景观效果,让游人有直观的印象。根据游人观赏视角,种植形式采用单面观、双面观和多面观,前景种植低矮的多年生草本和小灌木,中景选择长势较高的不同形态观赏草,背景搭配多年生草花等,详见表1。
表1 遗址缓冲区-花境植物配置表
(3)缓冲区外边缘
外边缘种植常绿乔木香樟和色叶乔木乌桕以及实生银杏,中层搭配花灌木日本晚樱、紫叶李、金桂等,一方面起隔离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强化明外郭的郭体走势,给游人以直观的印象。此外,银杏作为古老的孑遗植物,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商代,可以映射出明外郭遗址的历史厚重感。
4.2.2 非遗址区
(1)入口广场
树种选择以南京乡土树种为主,运用绿化来展示入口形象,同时能够隔离城市干道的噪音、灰尘,从而使公园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主路行道树选择染井吉野樱,打造樱花大道,入口与城市道路间以常绿树种进行降尘隔离。入口有配套施设建筑,绿化设计以精致组团为主,组团绿化前侧以开敞草皮为主,组团中下层曲线式灌木色带,前侧用低矮灌木和多年生草花镶边,后侧搭配常绿和色叶灌木,上层种植造景大乔木,中层搭配花灌木,同时点缀造型松、灌木球等,并搭配若干景石,详见表2。
表2 非遗址区-入口广场植物配置表
(2)花海观郭体台地
花海观郭为本项目核心节点,区域内有明外郭郭体穿过,设计采用慢行系统予以保护,利用场地高差设计大面积台地花海,种植多年生草花和宿根花卉等,如美丽月见草、大花金鸡菊、宿根福禄考等,点缀城墙历史文化小品,营造花海观郭的意境。
(3)中央生态水景
中央水景区作为生态示范区,对水质净化有一定要求,绿化设计依据不同水位设计耐水湿植物和水生植物品种,同时兼顾水质净化,打造类湿地生境。水岸边种植杉林类和耐水湿植物,点缀观赏草。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起到重要作用,与生态滤池和雨水回收系统等设施共同净化水质,营造湿地生境(表3)。
表3 非遗址区-中央水景区植物配置表
(4)高铁防护林带
核心区内有两条京沪高铁线穿过,绿地范围距离高铁15 m,作为防护隔离区,对于保证公园内部防尘降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绿化设计形式以曲线型灌木线划分草皮与组团,突出林缘线,前侧片植春夏季开花的花灌木,后侧背景选择常绿乔木和色叶乔木,下层多层次灌木组合,低矮草花镶边,常绿灌木作为下层背景林带(表4)。
表4 非遗址区-高铁防护林植物配置表
5 讨论与展望
本文探讨了南京明外郭高桥门公园基于遗址保护的绿化景观设计,重点研究了如何从遗址保护视角进行遗址区和非遗址区的绿化设计,研究总结了绿化表达策略、绿化配置原则等,基于不同功能分区详细阐述了绿化配置形式和植物品种的选择等内容。
基于遗址保护类的城市公园兼具保护遗址和为游人提供文化感受与游憩享受双重功能,一方面是文物古迹的保护载体,为子孙后代保留着历史文化变迁的痕迹;另一方面还是休闲的理想场所之一,让市民了解历史知识并感受遗址独特的魅力。本项目作为南京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历史展示带上的重要节点之一,其基于遗址保护的绿化设计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价值,以期为同类型案例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