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小学英语深度教学策略*

2020-04-07李素玲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

□李素玲 程 力

语言能够促进儿童多方面的发展,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学生对语言本身的习得,较少关注语言所承载的思维及其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到:“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可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英语课堂教学不可推卸的任务。为此,教师必须超越对符号知识的表层教学,改变仅限于教学生“单词”“词组”“语法”等的课堂教学现状,注重深度教学,追求承载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语言教学。笔者尝试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及反思,以小学英语阅读课为例,从实践层面提出几点深度教学策略。

一、任务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

思维始于疑问,疑问能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接触阅读内容前,以问题的方式激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阅读材料,从而推动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教学深港版New Way Primary English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于Animals 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把文本内容改编为“I want to be the new king”的故事阅读课。在教授该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动物在森林中开会的图片,以问题“Where are they?What are they doing?”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话匣一下子就被打开了,其丰富的想象带动了语言的表达。有的学生会说:“They are having a party.”或者说:“They are having a meeting.”又或者说:“They are discussing.”在学生的表达中,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的主题“I want to be the new king”,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图1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后,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有序且层层递进的问题(如图1)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与兴趣,丰富其思维活动。学生在导入问题的帮助下,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对新的语言知识进行预测和再构。可见,这一做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与活力。

二、角色体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动力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所谓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学习者从多个不同的方向展开思考和探索,追求对事物的多样性理解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是解决诸多实际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内容。

如在“I want to be the new king”的故事阅读教学中,动物们都想成为新的国王,都有自己的想法。基于这一故事背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采取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甚至表演的方法来体验角色,从而使身心都参与其中。在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时,教师还要以任务来推动学生积极思考。这里就可以设置“Talk with your partners”“And share your ideas about who will be the new king”两个任务,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角色体验。

图2

这一过程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所见、所学、所感主动地运用“I think...will be the new king”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图2)。教师还可以用“Why do you think...is the new king?”进行提问,让学生继续猜测,促使学生充分运用发散性思维,针对教师给出的任务与问题猜测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利用语境带动学生对单词和语句的学习,也能引发学生紧密联系自身学习经验来理解与感悟所要阅读的文本,从而达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目标。

三、对比阅读,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除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批判性思维是指学习者用自己的看法去分析问题,对看到、听到、读到的语言材料进行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等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与阅读材料相关的其他阅读文本,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对所学阅读材料进行一定的拓展、对比,从而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

例如,教师在执教沪教牛津版《深圳英语》四年级第四单元“Fox and Snail”这一故事阅读课时,在完成基本的故事阅读教学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之前深港版教材中学到的第一单元“The big race”这一故事,让学生对比两个故事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如图3)。

图3

此外,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感受,对比两个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角色,同时表达故事对自己今后生活的启示。教学片段如下。

T: I think Ted and Halley and Fox and Snail are both good stories. I like Fox and Snail,because Snail was smart. I like Ted, because he works hard and never gives up. So I should work hard and never give up when I am in 60m hurdles. Which story do you like?Why?(出示PPT)

S1:I like…because he is…I should…When I...

S2:I like…because he is…I should…When I...

学生在阅读后,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并评价每个人物的特点,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及批判性思维得到了训练。可以说,对比阅读是对故事阅读的有效拓展和延伸,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教师无须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学生自己就会结合已有的认知和阅读内容进行综合性分析,进而做出自主评判的选择。无形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培养。

四、创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创造性思维是达成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三个具体表现。由于创造性思维是最具独创性的思维能力,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相较于发散性思维、批评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更显迫切性与挑战性。

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呈现关键词,让学生根据关键词提示来复述故事内容或者改编故事,由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教师在执教“I want to be the new king”和“Fox and Snail”这两节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对故事内容进行再现。关键词的提示为学生在转述故事时提供了一个脚手架,同时也强化了学生对这些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另外,由于有提示,学生学习的难度不会太大,学习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为故事的改编做好铺垫。当然,无论是转述故事内容还是改编故事结尾,都需要学生对所学的文本材料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与重构。学生在转述或创编的过程中,将会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在整合各类知识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进行有逻辑的表达。这能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等。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钻研教学文本,通过任务设疑、角色体验、对比阅读及创编故事等方式实现有深度的“教”与“学”,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知识的习得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语言
培养思维能力
语言是刀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