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托管问题研究
2020-04-06邬瑶瑶
邬瑶瑶
摘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委托管理,是我国为了更好地平衡各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综合实力而实行的一种新型教育改革方式。本文通过武汉地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托管问题的分析,指出当前薄弱学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托管机构应从强化持续性考核机制,完善托管培训内容,针对托管对象制订托管体系,齐抓共管让薄弱学校更好发展等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充分发挥托管机构的良好职能,达到更好地托管薄弱学校的目的,使其师资水平、管理体制等方面均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以此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各所学校的平衡发展,共同推进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关键词:托管;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教师
Abstract:The trusteeship management of weak schools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is a new way of education reform in order to better balance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f schools in various stage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rusteeship problems of weak schools a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in Wuha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weak schools and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at for the common development, the trusteeship institutions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tinuous assessment mechanism, improve the trusteeship training, and develop a specific system for the trusteeship objects,with joint management to make weak schools better develop.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the trusteeship agency, the better trusteeship of weak schools is achieved, so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management system can reach a higher level, so as to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all schools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and jointly advance the progress of Chinas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make contribution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trusteeship; the stag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weak schools; teachers
所謂教育领域的委托管理,指在不改变受援学校(即被委托管理郊区或农村的薄弱学校)性质和财政经费的前提下,由一定行政区域内的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将其所领导的受援学校委托给援助单位,援助单位和受援学校通过签订委托协议,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委托期限、目标要求和委托管理费用等事项,同时制定实施方案,并由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所委托的独立教育评估机构进行办学质量评估,通过实行“管、办、评”联动模式,快速提升受援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化,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1]。从国外托管发展来看,20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兴起“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发挥政府的宏观战略作用,由政府授权,私人承办,其管理一般由非营利性组织,如特许管理组织(Charter Management Organization,CMO)负责。特许学校具有“公共性、自治性、创新性和卓越性”四大特点[2]。英国采取“教育行动区计划”(the Education Action Zone Programme,简称EAZ),采用公校私营、适当竞争的新的学校运营机制,提高教育行动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3]。日本为了改变薄弱学校的问题,制定了教师“定期流动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日本薄弱学校的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托管薄弱学校的原因,多是为了解决部分地区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学生就学多集中于名校,而疏远薄弱学校的问题。之所以教育部门选择托管机构,是因为教育部门无法通过自身管理来实现薄弱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的提升,而类似义务教育阶段名校、高校以及具有一定资质的教育机构等委托对象,在托管能力方面具备了进行托管的实力和条件,这就为薄弱学校托管创造了条件和机遇。以此为基础,被委托的薄弱学校能够通过委托对象在教育理论、教育经验以及实践教学水平等方面得到提高,以实现更好地解决当地教学水平不平衡的问题,让各个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基于此,教育部门才希望通过选择托管部门的形式来缩小薄弱学校与名校之间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差距。
新时期,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的培养,新课标更是强化了该阶段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育场所——中小学校,其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成绩与效果。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际情况来看,优秀的中小学数量并不多,特别是优秀的教师资源较为欠缺,这就导致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重重。我国教育部门不断探索各种解决办法,一方面增加硬件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开始在师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工作,这些都为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经验。笔者经过对武汉市吴家山第五中学、市三店学校、吴家山第四小学等受援学校,以及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等支援单位的托管工作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和归纳了一些问题,并探索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本文基于我国薄弱学校托管问题,重点以武汉市高校托管薄弱中小学为例,对该模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以期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建设,打造更多合格、优秀的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拥有更好的培养条件。
一、武汉地区部分薄弱学校托管的现状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学生择校方面,家长出于对孩子发展的需要,往往会选择一些名校。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区的要求,很多家长纷纷选择学区房,名校学区房价飙升,名校学生人满为患,而薄弱学校无人问津。同时,很多优秀教师出于个人发展的原因而争先选择名校,这就导致了一些薄弱学校的边缘化。而名校终究是少数,根本无法满足众多学生入学的需要,同时名校入学难,使得部分家长通过关系、人情等形式花高价入名校,这就导致了一些不正之风的泛滥,严重违背了义务教育的规定。2016年,武汉启动首期义务教育委托管理工作,25所新建校、薄弱校陆续接受优质校、高校等教科研单位为期3年的办学援助。2019年至今,武汉市第二轮委托管理正在进行。截至目前,已确定55所受援学校以“小班化教学”“新建学校共同体”的模式,深入推进学区制建设和集团化办学。虽然媒体报道很给力,宣传声势很大,但所谓“共同体发展”并没有让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提高,薄弱学校在办学理念、风格、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一味照搬名校,让薄弱学校表面很像名校,但内在并没有得到提高。这里主要原因是缺乏师资的交流,名校教师即便提高薪资待遇也不愿意来薄弱学校任教。武汉某名校教师孙某说:“即便给我加薪,我也不愿在薄弱学校工作,因为我总感觉到薄弱学校就职没有发展前途。”由此可见,当前薄弱学校托管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必然面对的问题。
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名校占比很少,从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现状来看,武汉市省重点、市重点、区重点等名校各占10.5%、11.5%、15.0%,而薄弱学校却占63.0%,超过了以上所有名校的总和。武汉市薄弱学校还是武汉多数市民的最终选择,而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决定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向、兴趣爱好的养成,可以说只有提高薄弱学校的水平,才能从本质上提高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教育的水平。由此可见,我国多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处于薄弱学校或薄弱边缘,这些薄弱学校在师资方面往往存在青年教师和高学历教师不足,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少等问题,而且很多教师缺乏教学能力的深造,教学模式陈旧。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开始尝试以委托管理的形式,来对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进行改革,除了对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硬件进行大量援助外,也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对这些薄弱学校的教师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的提高方面。例如,南京市玄武區中小学名校托管薄弱小学、武汉市高校托管薄弱中小学、上海市徐汇区名校托管薄弱中小学、福建重点中学托管薄弱中小学等,这些地区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尝试托管薄弱中小学,而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几所知名高校托管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案例,托管项目充分发挥高校在理论教学、知识储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优势,来托管当地几所薄弱学校,对于帮助这些薄弱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及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教学、管理及校内建设等,都有着重要贡献。
从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需求来看,一方面学生大量涌向名校,使名校压力过大;另一方面,薄弱学校生源不足,教师教学积极性极大降低。以上问题的出现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我国各大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进行托管,取得了一定成绩。尽管各地托管形式多样、方法各异,但这一改革方案从目前来看是解决薄弱学校现有问题最为有效的办法,也是解决当前广大薄弱学校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的最为可行的改革措施。
薄弱中小学建设作为当前教育部门一直努力改善的问题,很多城市已经加大了改革投入。以武汉市为例,武汉市义务教育阶段薄弱中小学数量较多,1998年,该市市政府及教育部门曾对其中的44所进行了设备、设施方面的改造,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提高。2017年以后,武汉市政府为了更好地发展优质教育,以金银湖中学托管常青一校为基础,通过名校效应来提高薄弱中小学的实力。2018年,武汉市硚口区将5所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托管给该区的优秀中小学,实现了薄弱学校教学实力的提高。
高校委托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托管模式,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悄然实施。以武汉市为例,2016年到2018年之间,高校与薄弱中小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合作,初步实现了薄弱中小学转换为办学理念明晰、管理水平较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社会认可度高的优质品牌学校。
尽管我国各地在义务教育阶段薄弱中小学托管的方法和效果大有不同,但与武汉市类似,多数城市都非常重视改变义务教育阶段薄弱中小学校的综合实力,并都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很多薄弱中小学在托管后获得了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生源得以增加。
二、武汉地区部分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托管中相关问题分析1.教育部门对委托对象缺乏有效的持续性考核
在教育部门安排下,一些志愿机构、社区、中小学名校、高校等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中小学进行了托管,这种托管周期从一年到几年不等,托管对象往往是薄弱中小学教师,通过托管形式来改善其教学方式、手段,增强其教学能力,让他们可以用较为先进、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但是,托管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017年,武汉部分地区委托机构在对薄弱学校进行托管中,尽管都对托管效果进行了考核,但考核次数较少,一般多在1到2次。这很难全面考核出托管效果,而教育部门往往很少关注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次数。武汉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对于委托机构的考核也存在考核次数不足的问题,这就无法全面掌握委托机构托管薄弱学校的情况。
此外,委托机构托管缺乏持续性,对委托机构托管过程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一些委托机构往往一个周期之后,无论学员是否掌握了教学技巧,是否提高了能力,都会结束托管,缺少对托管效果的必要考核机制,即便对一些托管机构以及托管薄弱学校的教师、管理员进行了测试,但这些测试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对薄弱学校综合软实力的全面评估以及周期性的调查分析,这就不能真正测评出薄弱学校教师的真实教学能力。武汉市某薄弱小学孙老师说:“从我校进行委托学习到结束,只是某委托机构进行了几次简单的考核,没有进行教学实践的考核。”由此可见,托管方式缺乏持续性和考核机制不健全,是薄弱学校综合实力迟迟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2.委托机构培训内容缺乏可操作性
武汉部分委托机构在帮扶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方面,往往依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并凭经验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教育,但每所薄弱学校现实情况不同,理论知识与委托机构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薄弱学校,很多参加学习的薄弱学校教师接受托管后,尽管学习效果和理论认识都很突出,但回到本校却很难将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这就是托管机构只重视向教师灌输教学知识,而并没有深入了解每所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所导致的结果。
一些托管机构甚至很少与被托管的薄弱学校的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以武汉地区部分高校托管薄弱学校为例,高校将培训内容多设置为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心理沟通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很少涉及薄弱学校问题研究、教学特点以及教师水平等方面的研究。从表1可以看出,高校在托管方面往往凭借自身理论优势,过多地将托管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心理等方面,所占比率占8成以上,有的高校甚至从来不过问薄弱学校客观存在的问题,一味地照本宣科,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一些高校对托管内容过度自信,依据自身强大的理论学术基础,为薄弱学校建立以教学理论基础为体系的培训内容,这些内容尽管都是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但要想让这些先进的教学内容发挥作用,还需要寻找与该薄弱学校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模式。而事实上,高校一味地强调理论的先进性,却忽略了托管培训内容的适应性,这就导致托管培训脱离了薄弱学校的实际需要,托管内容流于形式,并不实用,最终薄弱学校托管效果不佳。以武汉高校托管薄弱学校为例,很多高校教授过多强调薄弱学校教学理论以及学校管理体系方面的内容,很少有高校托管人员主动到薄弱学校了解薄弱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一些高校负责托管的教师仅仅以薄弱学校提供的简单资料为参考来实施托管。这就造成了托管培训内容与薄弱学校发展实情不相符的问题,尽管培训内容很具先进性,但很多薄弱学校的教师培训结束后仍觉得实践到教学中很牵强,甚至很多时候收效甚微。
3.被委托学校培训针对性不强
汪莹曾指出:“教学质量不仅仅和教师的个人能力相关,还与教师的性别、性格、习惯、爱好以及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在教师培训中提高针对性,以更好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此,委托机构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应注意针对性,不然就无法达到将培训内容落实到教学实践的目的,更无法实现薄弱学校教学质量质的提高。但现实中很多托管機构在对薄弱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严重缺乏针对性,武汉部分地区托管机构就如此。例如,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在行为表达方面的差异,以及不同性格的教师在教学表达方面的差异,往往统一传授一些教学内容和方法。事实上,托管对象是存在差异性的,他们的教学过程,往往在情绪表达、语气运用、情感抒发以及与学生沟通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不同。同样道理,不同年龄的教师往往在知识结构、教学手段、表达内容、经验运用方面也不同,这都需要托管机构对教育对象进行区分培训。而多数托管机构对于薄弱学校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培训定式化、概念化较强,缺乏对托管对象区分培训,导致很多托管教师学习效果不佳,最终无法真正提高薄弱中小学综合教学实力。
由于培训缺乏针对性,使得教师教学缺乏灵活性,遇到超出培训内容的教学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以武汉高校托管薄弱学校为例,一些高校托管过程中,不仅缺乏和薄弱学校教师的沟通,甚至有的高校教授不给培训教师提问的机会。同时,多数高校负责托管的相关教师与薄弱学校学习的教师之间的沟通仅限于托管课堂上,托管时间一结束,高校与薄弱学校教师之间就没有了沟通机会,如此一来,托管对象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4.对被委托学校关注力不够
教育部门推行托管是一项高瞻远瞩的举措,但简单地想仅仅通过单一的托管就能改变薄弱学校的现状也是很难实现的。这是因为造成薄弱学校发展困难的因素很多,简单地“一锅出”式的托管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所有薄弱学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复制名校发展经验也仅仅是照猫画虎,很难从本质上解决薄弱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产生薄弱学校的因素很多,仅仅靠单一的方法是无法治标治本的。同时,在实际委托管理过程中,薄弱学校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存在等、要、靠的依赖思想,出现教育部门和托管方一头热的现象[5]。
比如,尽管武汉市教育部门对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进行的委托管理正逐年加强,但从细节方面来看,武汉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对于薄弱学校关注力较之名校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特别是投入薄弱学校发展的资金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而优秀教师不愿意选择薄弱学校工作也阻碍了薄弱学校的建设,加之缺乏学生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薄弱学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师素质和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三、武汉地区部分薄弱学校托管相关问题的对策分析1.强化持续性考核机制
改造薄弱学校要依靠长期、持续的投入带来学校硬件设施、人力资源、课程资源、文化资源等全方位的提升[6]。无论哪种形式的托管,都应该以持续性考核为核心,即便托管结束,持续性考核应该至少延续几年,通过持续性考核来明确托管机构进行托管培训的效果。以高校托管模式为例,高校托管义务教育阶段薄弱中小学一般托管周期为两年左右,但两年之后无论是否续签,都应该持续对薄弱中小学托管教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观察托管对象是否能够完全落实培训内容,在保证托管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地将托管延续,让每个周期之间保持托管内容的连贯性。
考核机制方面,应该侧重对薄弱学校培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在实践执行方面的考核与理论学习的结合方面,让托管对象能够学以致用。考核制度应该从薄弱学校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计划、校园管理计划、校园文化等方面制订考核方案,对薄弱环节进行托管效果的全面调查,以更好地为改进并提高托管水平提供较为全面的信息。
2.完善托管培训内容
托管机构的托管内容关系到薄弱学校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学习的效果。目前,很多托管机构托管内容多以理论为主,而这些理论远远脱离了薄弱中小学的实际发展情况,这种纸上谈兵的托管内容无法在现实操作中落实,更难取得什么实质的效果。以武汉市高校托管薄弱中小学为例,高校负责托管的教授应经常前往定向托管的薄弱中小学进行实地了解,以掌握薄弱学校最新的发展需要,以此为基础确定符合薄弱学校发展实际需要的托管内容,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帮助薄弱学校建立起全面的发展构架。
此外,托管内容要不断根据薄弱学校培训的效果进行改变。以武汉高校托管为例,高校托管中可以在培训过程中适时进行角色转换,让薄弱學校的教师根据学习感受进行临时课堂教学,高校教授则以学生角度模拟向教师提出各种问题检验教师学习效果。设计规范的教师培训课程,既要制订详细的教师培养计划,也要遴选胜任培训工作的教师,建立“入学”“进修”“研究”“考核”等规范的制度[7]。另外,高校培训负责人应不定期走访薄弱学校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薄弱学校的真正需要。
3.针对托管对象制订托管体系
严格地讲,每所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中小学所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有师资问题,有教育体系问题,有管理体系问题等,即便都是师资问题,也有着一定内在的差异性,比如教师学历、教师经验、教师年龄、教师性别、教师性格因素等,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是不能够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解决的,这就需要托管部门加强对薄弱学校自身薄弱原因以及每名教师的特点进行托管,并以此逐步建立适合该薄弱学校实际需要的托管体系,达到有的放矢的目标。
以武汉市高校托管模式为例,高校优势在于拥有教授力量、扎实的教学理念基础等,更容易发现薄弱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更易于搭建强大的学术理论为基础的托管构架。但高校也存在高高在上,缺乏对薄弱学校必要且深入了解的问题,这就容易造成理论与实践脱钩,托管教师理论成绩都很优异,但回到学校往往不知道如何将理论知识转换为教学内容,或是生搬硬套学习内容,教学效果和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高校托管方根据托管薄弱学校的实际需要,做好先期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调查,发现已有或未被发现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制订适宜的托管体系,从托管到实践、从培训到教学、从全体托管对象到托管教师个人进行全面深入的托管,让该托管体系不但在托管过程中适用,更要在薄弱学校内部大力推行,形成薄弱学校治校发展教育的基础。
4.齐抓共管让薄弱学校更好发展
与传统结对和支教等方式不同,学校委托管理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受援方发展的可持续性[8]。提高社会各界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关注,汲取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薄弱学校的建设,让托管工作从教育部门一方的工作,发展为社会各界能够积极参与的活动。另外,加强与学生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和学生家长能够主动支持与配合薄弱学校托管工作;同时,提倡学生和家长对于托管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改进托管工作。以武汉市高校托管薄弱中小学为例,薄弱学校应适时将托管学习内容加以实践并及时从学生和学生家长方面汇总意见,将意见反馈给高校,让高校根据这些建议来确定下一步托管学习的内容,以更好地帮助薄弱学校得到发展。此外,教育部门应积极提倡和鼓励优秀教师去薄弱学校支教,并给予他们更高的待遇和提升空间,鼓励他们大胆改革薄弱学校的教学方法,对于带动薄弱学校发展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宣传,以此带动优秀教师加入薄弱学校发展之中。
薄弱学校和名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硬件设施方面,更多的是教育工作者责任心、进取心、危机感方面的不足,一些薄弱学校教育工作者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各种托管形式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薄弱学校的教师尽快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经验,通过理论学习和经验总结来尽可能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管理能力,进而达到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但薄弱学校的改变,并非托管机构一方面就能彻底改变的,需要上级教育部门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薄弱学校学生与家长的支持,社会媒体与舆论的支持,以及薄弱学校周边经济文化方面的建设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由此可见,只有齐抓共管,才能让薄弱学校更好地发展。
四、结语我国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托管工作任重道远,从托管工作的发展态势以及社会整体反应来看,以武汉市为代表的我国很多城市都针对薄弱学校推出了形式各异的托管方式,这对薄弱学校综合教学实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实行优质教育资源“整体进驻”,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直接“植入”学校“土壤”,是在短时间里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9]。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全面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重要性,而对占有绝大多数的薄弱学校而言,只有提高教师教学素质以及教学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武汉市托管薄弱学校的经验表明,我国托管机构托管薄弱学校的过程任重而道远,要让薄弱学校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就需要教育部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尽管我国托管机构在对薄弱学校的托管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义务教育阶段托管工作一定在未来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离不开薄弱学校的崛起,只有大力提升薄弱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水平,才能达到真正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远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银辉.上海市薄弱学校委托管理实践探索[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11.
[2]李文章.美国特许学校兴起、纷争及动向[J].比较教育研究,2020,42(1):39.
[3]贺武华.英国“教育行动区”计划改造薄弱学校的实践与启示[J].教育科学,2006(3):79.
[4]闫佳坤.略论薄弱学校托管新模式——以长春市“正阳小学”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1):31.
[5]叶春波.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的策略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18(25):10.
[6]李丹,邝家旺.薄弱学校委托管理的价值审视与管理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7(30):35.
[7]张廷亮.中小学委托管理工作的问题剖析与对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33(20):56.
[8]刘华锦,叶正茂.学校委托管理的内涵、举措和走向[J].教育评论,2016(2):73.
[9]尹后庆.委托管理:以机制创新促城郊农村学校内涵发展[J].中小学管理,20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