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大地办教育的贵州经验与实践新路径探索

2020-04-06杜尚荣朱艳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6期

杜尚荣 朱艳

摘要:通过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贵州扎根本土实际,实施特色教育强省战略,推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以及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办教育的特色教育经验,探索新时期扎根大地办教育的实践新路径:借助特色教育强省战略机遇,挖掘资源,彰显特色;运用贵州大数据的资源优势,推进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建立校农合作式协同发展机制,推进教育服务地方经济;探索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助力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扎根大地办教育;贵州实践经验;发展新路径

Abstract:Throug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Education Rooted in the Land, we should draw on Guizhous practical experience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province with distinctive education,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and also take advantage of local resources in running education, so as to explore new paths for running education rooted locally in the new period as follow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opportunity of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strong province with distinctive education, to tap resources and highlight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big data in Guizhou, to modernize education governance; establishing a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mechanism between schools and agriculture to promote educations contributions to local economy; and exploring a new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to help Guizhou 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

Key words:Education Rooted in the L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Guizhou; New Path of Development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时代浪潮之巅,着眼于民族复兴大业,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怎么办作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回答[1],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效路径。贵州少数民族众多,由于受地域、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与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這一状况不仅严重制约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对贵州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2]。基于贵州独特的省情,在新的历史时期,贵州教育事业想要获得新的发展,必须按照贵州的特点和贵州实际办教育,通过对扎根大地办教育本质蕴意的深刻解读,准确把握扎根大地办教育的时代意义及基本含义,同时结合贵州扎根本土所获的优秀特色教育经验,从而构建新时期贵州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一、扎根大地办教育的概念解读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根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论述,既要求我们深刻领会扎根大地办教育的时代意义,同时也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其基本含义,以此为贵州特色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根基。

(一)扎根大地办教育的时代意义

扎根大地办教育的时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家层面来看,扎根大地办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教育举措;二是从教育本身的价值追求而言,教育最终体现为人的个性化发展,扎根大地办教育是立足本土教育实际,推行个性化教育发展战略的必然途径;三是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看,扎根大地办教育是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优势的有效路径。

1.扎根大地办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教育举措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世情、国情、党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提出的重要教育论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3],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均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为人才的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4]。因此,中国要在世界舞台中崛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将教育放在国家的战略性地位,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决定了必须扎根中国实际发展教育[5]109。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斗争史和奋斗史,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以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其特殊性与复杂性是其他国家不能比拟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教育,既不能直接使用抽象的理论原则来决定,也不能单纯地根据头脑中的主观臆想来实行,更不可能指望通过照搬他国的现成模式,而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扎根本土,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5]114。

2.扎根大地办教育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途径

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个性化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生活的大环境,要想实现个性化的教育就要破除大一统,发展特色教育[6]。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国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途径,具体而言:一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需要扎根中国大地。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性(个性),决定了任何国家的教育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因此,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之路,需要扎根中国大地,充分考虑中国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7]。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国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教育要有特色,中国学生才会有个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8],扎根中国国情与教育的实际,坚守教育实践的民族性,发展中国学生的个性,实现中国学生对个性化教育的发展需要。

3.扎根大地办教育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区域优势的有效路径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资源,如何盘活这些地方资源合理运用到教育中,促进地方教育的快速发展,就需要扎根地方实际,发现其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将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灵活地用到教育中。因此,扎根大地办教育是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区域优势的有效路径,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只有扎根地方实际,才能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发扬地方教育的“特色”。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不同区域均大量积累了带有自身特色的丰富教育资源,这些资源需要进一步地被挖掘和利用,如地方的独特自然风光、民族风土人情、革命历史文化等,只有扎根本土深刻地了解地方文化,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游刃有余地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促进特色教育发展。其次,只有扎根实际,了解地方教育需要,才能协调整合地方优质教育资源,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基础教育自改革以来,进一步强调了实践育人的导向,更加关注学生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育和创新精神等的培养是学校教育亟待提升的重要部分[9]。扎根地域实际,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有效整合区域的社会资源,以为学生进行开放性的科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如“学农教育”“研学旅行”等,用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弥补学校實践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短板。最后,根据区域的实际条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以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同区域由于学校办学规模,以及所需的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区域内以及区域间可依据现有的资源条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搭建适合自身教育发展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不同区域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二)扎根大地办教育的基本含义

教育行为是指教育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10],从教育行为角度来理解扎根大地办教育,主要有以下三点含义:

1.扎根大地办教育意味着教育行为要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行为是学生发展的直接影响因素,扎根大地办教育就是要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扎根实际,发现教育过程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并采用适当的教育行为着力解决:一是发现教育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各个国家、地区教育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实现的,这就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以致在不同地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牢牢扎根具体实际,将教育规律与地方实际紧密结合,发现教育发展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扎根实际解决教育问题。各个国家、地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共性和个性,其共性是由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个性是由各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因此,在着力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时,既要把握共性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结合具体实际探索问题解决之道。

2.扎根大地办教育意味着教育行为要凸显区域特色

扎根大地办教育要结合地方实际条件,立足区域实际,充分挖掘地方优质教育资源,使教育行为体现区域特色。一是充分挖掘地方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实际利用好地方教育资源。教育资源的丰富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扎根区域实际有利于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区域特色教育资源,促使教育行为充分体现区域特色。二是扎根区域实际坚持区域特色,吸收先进办学经验,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继承而不守旧、借鉴而不照搬、领跑而不追随”[8]。扎根大地办教育不但要突出特色,还需要放眼世界。通过立足于区域发展实际,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促进教育行为更好地为自身特色教育发展服务。

3.扎根大地办教育意味着教育行为要关照个性化需求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真正适合其潜能优势与成长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11]。扎根大地办教育,就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使得教育行为关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一是教育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教育最终是指向人的发展,实现人的个性化,这就需要扎根学生具体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关照学生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二是教育行为要满足学生显性学习需要,以及充分挖掘其隐性学习需求。扎根大地办教育,有利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是督促教育行为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重要途径。

二、扎根大地办教育的贵州特色教育经验贵州结合地方教育实际,探索适合于贵州发展的特色教育,形成了以下几点经验:一是从战略层面,扎根贵州教育实际,依据贵州教育特点,从省级层面实施特色教育强省战略,探索贵州教育强省之路;二是从教育研究层面,以贵州本体研究为主体,积极学习引进省外优秀研究成果,做到兼收并蓄,深入推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针对性解决贵州教育的实际问题;三是从教育实践层面,在充分发挥地方教育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丰富贵州的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实施特色教育强省战略,探索贵州教育强省新路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工作最难开展的省份,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贵州的脱贫成效显著。教育扶贫既是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贵州扎根本土教育实际,坚持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12],从省级层面推动“特色”教育强省战略[13]。首先,根据贵州省情,从长期的扶贫实践工作中认识到,贵州的特色教育就是要“精准”地解决贵州教育的实际问题;其次,在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时,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协调多方的实际资源形成合力,以有效解决教育问题;再次,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各级部门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进行创造性的落实,以体现地方教育特色。

1.脱贫攻坚扎根贵州实际,持续推进教育精准扶贫

贵州作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在扶贫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贵州特色教育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扶贫工作中采取的异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针对性的学校控辍保学等措施都体现了脱贫攻坚的重要精神,其中最为核心的精神是扶贫的“精准”。只有立足贵州实际,持续性地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盲目性的教育扶貧工作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效的好坏。如何做到“精准”?贵州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不同地区教育发展所遇问题,并非是单纯的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与该地区历史、文化、经济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等息息相关,在看待贵州贫困问题时要做到实事求是,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化,从而实现教育扶贫效果最优化。如贵州采取的一系列具有贵州特色的“民族职业教育扶贫”“双百工程”等措施。因此,在解决贵州教育问题时,应从贵州实际出发,多方面综合考量自身的教育情况,将教育问题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将贵州的教育问题放在贵州的经济、文化背景下,扎根实际,精准地识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贵州教育体系,因地制宜地探索教育发展的实施路径。

2.综合协调多方实际资源,打造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

自2010年教育部开始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以农村地区教师为重点[1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路径。贵州省结合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开展振兴乡村教育的国培计划,其主要经验是协调多方的实际资源共同促进计划落实:一方面,在培训内容上,针对农村教师的培训既考虑内容的学术性,又兼顾一线教师的具体需求,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协调了多方资源。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培训落实上,贵州省结合已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共同保障培训效果。如形式上,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将请出来参加相关研讨培训活动和送教下乡相结合。再一方面,在培训模式上,充分运用贵州已有的乡村名师工作室、省级名师等优势资源,共同引领培训发展。

3.省级战略部署留有余地,各级部门创造性落实

贵州近年采取了一系列教育措施,如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省教育厅的统筹教育资源优化[15],省级层面加强校企结合的相关管理措施[16]……这些教育措施的实施,让我们逐步意识到,省级层面在教育战略部署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让地方能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落实相关政策。一方面,省级层面战略部署要起到方向标的指引作用,充分激发地方办学的自主性、积极性,使地方个性化落实有关政策。例如,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上,省级层面对接国家政策,深刻解读其核心要义,同时考虑贵州实际情况,培养适应“多彩贵州”未来发展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立足省情教情,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综合考虑区域、城乡、校际等差异”[17],充分发挥地方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活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对地方政策落实的监督作用,规范地方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分类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以督促改。

(二)推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着力解决贵州教育实际问题

扎根贵州大地办教育就是以实事求是的精神紧扣贵州教育发展,将学术研究成果与贵州教育实际相结合,实实在在地推进研究成果转化。

1.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展扎根贵州大地的实践研究

以促进贵州经济、文化的实际发展为导向,结合贵州实际分析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教育进行关联,从教育的角度探究其问题解决的路径,由此发展贵州的特色教育,为贵州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开展扎根贵州大地的实践研究至少应做到两点:一是充分发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激励功能。激励贵州教育要为贵州的贫困问题、贵州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做出贡献。通过深入扎根贵州教育的实际,开展教育扶贫研究,驱动贵州“民族职业教育发展”等。与此同时,为促进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行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研究,采取“民族文化进校园”“研制民族文化校本教材”等方式,既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承,又激励贵州的特色教育发展。二是以问题研究为导向开展贵州本土的原创性研究。以贵州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由此开展本土原创性问题研究,这是贵州特色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

2.推广本土研究成果,针对性解决贵州教育的实际问题

教育理论是基于特定的文化,针对特定的教育实践问题和实践愿望的表达。因此,本土的研究成果可看作是一种文化存在。不同地区的教育有着自己的民族性格[18]。基于本土教育问题研究得到的研究成果,是适合于该地特定的文化,本土的教育研究成果对解决该地区相同或类似的教育问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性。贵州的经验是对本土研究成果进行推广,针对性解决贵州教育实际问题。一是深入扎根贵州本土,积累本土教育研究成果。从贵州本土寻找问题,本土教育问题是本土研究成果的重要来源。例如,贵州省社科联主办的“学术先锋”,强调“走出学术殿堂,走向人民群众、深入实际、接好地气,投身贵州改革发展一线”[19],扎根贵州大地积累本土研究成果。二是推广落实本土研究成果,针对性解决贵州教育实际问题。如何将本土研究的成果落地,这是贵州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本土研究成果转化,以有效解决贵州教育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