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4-06祝怀新宋陶然

教育文化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问题

祝怀新 宋陶然

摘要:近年来创客教育蓬勃发展,成为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杭州市西湖区6所公立小学的创客教师为调查对象,挖掘现阶段杭州市创客教育在实践中的不足,尝试探讨问题的成因,并进一步基于调查和分析提出合理性建议与对策,希望以此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创客教育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问题;对策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Maker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and is becoming one of the important approach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aker teachers in six public primary schools in Xihu District, Hangzhou, this study has dug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maker education in Hangzhou at this stage, explore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hoping to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educators to carry out maker education.

Key words:Maker education; primary school; problem; countermeasure

創客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意是指“制造者”或“创造者”。创客是一类具有一定专门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及创新、实践和交流意识的人,他们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定的技术支持下将创意转变为现实[1]。傅骞等学者将创客教育定义为:为解决中小学教育体制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而将创客理念引入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实施一系列关于创新动手技能训练的综合课程[2]。

2018年,杭州市发布了《杭州市教育信息化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意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计划中将创客教育、STEAM教育作为教育的创新模式而提出[3]。当前,创客教育以其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质,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新抓手[4]。但创客教育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创客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还未挖掘出来,教育工作者对于究竟什么是创客教育、应该如何实施创客教育尚存在困惑[5]。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创客教师的调查,挖掘现阶段创客教育在实践中的问题,寻求其成因,进而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此为教育工作者开展创客教育提供启发和参考。

一、调查方案

1.问卷设计

本研究初始之际,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并根据对3名一线杭州创客教师的线上访谈,设计了本调查问卷的初稿。随后,通过网络初次发放给杭州市28名创客教师,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根据初次问卷的反馈,进一步修改了题目和选项。最后,征求了一线教师和专家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本问卷共设25题,分为教师基本情况、教学现状、教师认识与态度等方面: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了性别、教龄、学历、专业、培训等内容,教学现状部分则从内容、课时、班额、教材、教具、评价等方面着手,教师认识与态度则调查了教师对创客的看法、观点以及态度。

2.调查样本

本研究聚焦于杭州市西湖区公立小学。西湖区作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发展相对平衡,地域和城乡教育水平差距较小[6]。因此,我们在西湖区下辖24所公立小学中随机选择了6所公立小学,对该6所小学的创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反映西湖区的共性问题。同时,近年来杭州市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荐教育普惠化、公平化方面走在前列,率先进入高水平教育均衡阶段[7]。因此,对于西湖区的探讨可以折射出杭州市同类学校的共性特征,并进一步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小学的创客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3.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调研向上述6所小学共计发放问卷26份,回收26份。其中男性占38.5%,女性占61.5%;教龄为1—5年的教师占比26.9%,6—10年的教师占比34.6%,11—15年的教师占比15.4%,16—20年的教师占比3.8%,20年以上的教师占比19.2%;学历为大专的教师占比3.8%,学历为本科的教师占比80.8%,学历为研究生的教师占比15.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西湖区创客教育发展较好:从硬件设备上来看,样本中所有的学校都提供了充足的创客教育设备;从师资情况来看,创客教师呈现年轻化、高学历化、受教育背景多元化;从教师的态度来看,大多数教师认可创客教育的作用,认为其是对现有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一些不足和问题:

1.课堂学生数偏多影响教学效果

在针对班额的调查中发现:约96.2%的创客教师需要在一堂课中对10个以上的学生进行教学,其中15人以上的课堂占57.7%,而5人以下的小班额课堂几乎没有(见图1)。同时,绝大多数创客教师认为班额是偏大的。在对问题“您的课堂学生数是否会影响您的教学?”的调查结果中发现:约84.7%的教师承认学生人数至少处于“偏多”的状态,这让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繁忙;而其中认为“人数太多,让我顾应不暇”的教师人数约占调查样本的46.2%;与之相应地,几乎没有教师认为自己课堂人数偏少(见图2)。

图2教师对于课堂人数的态度将班额与教师的态度反馈进行合并分析,可以看出:当班额处于6—10人的时候,教师的普遍反馈是“人数刚刚好,对教学质量没什么影响”;随着班额的增加,反馈“人数偏多有些忙”和“人数太多顾应不暇”的比例逐渐增加;当班额增加至20人以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反映人数偏多;而在班额为25以上的教师群体中,75.0%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应接不暇(见图3)。

图3不同班额教师的态度分布创客教育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个人的直接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这就意味着相比于学科教育,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每个学生身上。和同样班额的学科教学课堂相比,创客课堂更难以把握,也需要花费远远更多的时间。因此,当学生数增加的时候,教师会变得匆忙和疲于应对,从而可能导致创客教育的教学质量下滑。

2.课时不足影响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

相当多的教师认识到了留时间给学生反思、修改和交流的重要性,约有38.5%的教师在实践中给学生保留了至少30%及以上的时间用于反思、修改和交流,但大部分教师(61.5%)为学生留有的时间少于30%。对这部分教师的进一步调查发现,62.5%的教师原本希望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但受课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见图4)。同时,在对问题“你在实施创客教育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的统计中,约34.6%的教师认为最大的障碍是课时不足,这也与此调查结果相吻合。

图4课堂时间安排的原因 创客教育在强调“造”的过程中更加强调“创”,如果课堂仅局限于“造”的结果,只“造”不“创”,那又会沦为一种模仿性过程,从而无法实现培养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目的[8]。因此,在创造结束后,反思和修改同样是极其重要的环节,这是对整个创造过程的深化和升华,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9]。根据调查也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是认同为学生留有更多时间的,但由于课时不足以及常规学业负担较重的客观限制而无法实现。这种情况将导致学生反思、修改和交流的时间减少,从而让创客教学质量打折扣。

3.教师内容取舍中人文社科类元素偏少

吴清泉等学者将创客教育的特点总结为四点:整合性、研创性、协同性、共享性[10]。所谓整合性,就是强调创客教育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一方面的学科之中,而应该是整合各个门类、各个方面的内容,达到整体的效果。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整合性的教育,反对学科间的割裂,避免对某一或者某些学科的偏重。这就要求创客教学在科技内容之外,还应包含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社会和自然的尊重和关爱,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正因为这些内容的存在,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如何影响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引导了学生对于科技的看法,这对于学生未来如何利用科技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但在对课程涉及内容的调查中发现,就整体而言,绝大多数教师在选择内容上,较多偏重于理工类元素:调查中69.2%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涉及了力学相关内容,65.4%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涉及了电学相关内容,65.4%的教师表示自己的创客课堂涉及了计算机相关内容。相比而言,人文社科类的内容涉及则明显偏少,仅有26.9%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涉及了人文历史相关的内容,50.0%的教师表示自己的课堂涉及了社会生活相关的内容(见图5)。这呈现了明显的对于理工类元素的偏重。如果课堂中忽略了人文社科类内容的存在,那么这样的创客课堂注定是不完整的。

4.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看重知识传授

布鲁姆曾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层面。我国在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改革和近年提倡的核心素养目标中,也都明确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言道“学生不是空瓶子”。这些都从侧面说明,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给孩子的头脑中填满知识,更是育人,培育有情感的人。因此,在创客教育中,情感的影响、价值观的导向也应该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教师仍旧将传授知识视为最重要的目标。对教师教学目标的调查显示:42.3%的教师表示,自己在創客教学中仅仅对知识方面的目标有明确了解,而对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了解不足;11.5%的教师表示自己对于创客教育的目标仍不太明确(见图6)。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教师在创客教育中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11]。事实上,如果教学仍旧一味偏重知识,那么创客教育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认知教育,这将与创客教育的理念背道而驰。

5.创客课程衔接性较差

课程衔接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与要素。泰勒在《课程的开发:理论和实践》一书中提出,课程组织需要符合三项标准: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连续性是指课程要素在学习过程中直线式的重复叙述;顺序性是指每一后继经验都建立在前一学习经验上,并对同一内容作更深入、广泛的探讨。如果课程之间缺乏衔接,那么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断层,知识无法平滑地过渡,从而难以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体系[12]。

然而调查显示,已有创客课程间的衔接性相对较差,大部分教师(61.5%)表示前后课程间的衔接性不强,认为课程间仅有少量关联的教师占53.8%,认为前后课程完全独立的占7.7%,几乎没有教师认为“前后课程衔接紧密,内容被有系统地组织”(见图7)。同样,在对问题“你在实施创客教育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的统计表明,约65.4%的教师认为最大的障碍是创客教育课程及体系缺乏。这也与此调查结果相吻合。

6.部分教师对于如何评价学生尚不清晰

学生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而评价标准是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进行价值判断的准则。它既是教育评价的基础和重点,也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13]。学者王道俊曾将学生评价比喻为行舟导航,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诊断、评定与提高教学质量,以便“修正航向”驶向目标。在教育中,只有合理地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客观的书面评价一直在教师心中有较高的地位,但创客教育在理念上倡导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每个创客作品中都包含了“小小创客”们的创意,而创意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实施评价[14]。这让很多教师在公平性和适用性之间产生矛盾和疑惑,加之当前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指导意见,一线教师对教学评价常常难以把握。在问题“您(或您的教学组)是否制订了针对创客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评价标准?”的统计中发现,仍有约3成(31.8%)教师表示尚无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标准(见图8)。这反映出教师在进行创客教学时对于评价方法的困惑。

三、问题原因探析

1.师资力量缺乏

创客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创客教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创客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而师资力量的培养更是相对滞后,这就带来了普遍性的师资不足[15]。创客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一个合格的创客教师既要懂电学、机械、结构,又要会编程、计算机,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一定的人文素养,并能够采用创客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甚至可以说创客教育要求的是全能型的教师,这种高门槛让很多教师望而却步,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资不足。

师资力量不足是导致班额较大和课时不足的根本原因,正如前文调查结果所显示的,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的课堂人数偏多和课时不足,使自己没能留给学生时间用于进一步深化。创客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意,需要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这就使得教师要付出比学科教学更多的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创客教育逐渐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和家长希望更多的学生能够接受创客教育,但当教师资源人数不足的时候,每个班级就不得不提高班额,通过降低师生比例来保证接受创客教育的学生数。当课堂人数增加后,教师的精力被分散,甚至有时教师的全部时间都用于给学生逐个地解决问题了,这自然就大大影响了创客的效果。且创客教师多为兼任,他们还有主学科课程要教授,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教师们会反馈人数偏多了。

2.受知识本位和应试教育思维影响较大

学科教学课堂常以教师为主导,以认知为目标而开展教育,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较好的成绩。而创客教育则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创造来完成教学。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进行角色的转变,更需要进行观念上的转变。一方面,分数仍然是当前社会上对教育的主要判断方式,甚至学校内的教师也往往通过层层考试选拔而来,教师自身的成长学习经历无法避开应试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多为学科教师兼职而来,由于观念的惯性作用,转变应试思维还需更多的适应。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创客教师难以避免应试教育的影响,无形之中延续了知识本位的观念。

过分偏重知识的价值,就会让教师更容易止步于知识层面,而忽略挖掘知识背后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调查,实际的创客设备以3D打印机(89.3%)、Scratch测控板类(78.6%)、实验室工具套装(67.9%)等设备为主,这些设备都带有很明显的科技属性。换言之,科技内容是有实实在在的设备支撑的,是可以以知识为载体的,而人文内容则是没有载体和抓手的,情感态度很难以知识的形式存在。如果教师过于偏重知识目标,那么那些不常以知识形态存在的内容,如情感、价值观、人文精神等就容易被忽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科技轻人文、偏知识轻情感的现状。

3.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待提升

当前,创客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仍处于探索阶段,创客教师的能力是影响创客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分析,教师在创客教育方面的课堂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创客课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引导和发掘隐藏在“物”背后的内容,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应当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反思与深化,能够挖掘科技元素中包含的人文精神,能够对具体知识和抽象情感进行联系,等等。

在课程设计上,据调查,57.7%的教师希望得到课程设计与开发方面的培训。调查发现,当前西湖区很多学校的课程和教材由教师自主设计,因此,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就成为课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创客的课程设计同样需要教师兼具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加之很多教师并未接受专业培训,教师很难有较高的课程设计能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课程的衔接性较差,以及一部分课堂尚无专门教材的问题。

4.教师工作量大,缺少奖励机制

当前,西湖区小学创客教育工作主要由信息技术老师和科学老师兼任,约占创客教师的73.6%,他们的日常工作量因此大大增加:一方面,这些教师要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做好网络维护、设备管理等技术支撑工作;另一方面,创客教育属于新生事物,没有成熟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熟悉设备使用,进行备课和设计。调查发现,基本没有学校制订激励机制,针对创客教师也并无专门的评价方式。由于创客教育的特殊性,沿用学科教师的评价模式,很难反映出教师的真正水平和努力。若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仅依靠教师的热情开展创客教育,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从而影响创客教育的效果。

四、建议与对策

1.跨学科组建创客教师小组

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等学者认为,创客教育是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可以弥补分科教学的不足之处,它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是综合的[16]。也就是说,创客教育的跨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知识才能够在创客教育中指导学生。

由于同时拥有多学科教学能力的教师较少,单凭一个学科的教师个人力量不能满足多学科知识的需求,因而,目前较为现实的做法是,多学科教师协同开展创客教育。目前,杭州西湖区小学的创客教育主要由信息技术教师和科学教师来实施,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较少,造成科学和信息技术教师精力不足。因此,不妨鼓励以信息技术教师和科学教师為中心,协调其他各学科教师或者有其他方面特长的教师协同合作,建立跨学科教师小组,这既能扩大创客教师队伍,同时也有利于本身就具有跨学科特征的创客教育的开展。

跨学科的教师小组一方面可以提升创客教育的学科融合程度,促进科技与人文的平衡,从而避免仅有信息和科学老师授课带来的知识单一。例如,语文和美术老师的加入可以为课程设计加入人文艺术素养,社会教师的加入可以促进课堂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人手来缓解创客教师的压力,增加师资力量。随着其他教师的加入,可以通过合作而分摊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从而缓解班额偏大和教师精力不足的问题。

2.灵活安排创客课堂班额和时间

在对创客课程时长的调查中发现,创客课程的安排还是深受学科教学课堂的影响的。绝大多数创客课堂时长在1小时之内,约占比73.1%。最多的情况是40—45分钟左右占38.5%,即占用1节标准课程的时间。可见,大部分的教学安排,不希望因创客课程而打破现有的课程安排格局。因此,如果想为创客教育提供更多的时间,可以通过调整课程和合并课时来改善。例如,将2节或者3节课合并在一起,集中安排在某个上午或者下午形成1节时长较长的创客课程,从而在不影响原有课程格局的基础上增加课时。或者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即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而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网络、阅读来完成自主学习,从而节省课堂内更多的宝贵时间,让学生能够更专注于基于项目的学习和个性化问题解决。

此外,学校要充分挖掘校内外场地等教学资源,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创客教育中来,从而实现创客教育小班化,以缓解创客教师的压力,确保创客教师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给每个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提升创客教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当课堂人数超过10人时,教师反馈人数偏多导致精力不够的情况明显增加,建议将班额调整至10人左右。

3.借助多方力量,加强创客教育

学校要加强多方合作,借助教育机构、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政府部门等多方面的力量加强创客教育,从而在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上更好地开展创客教育。

学校可以寻求与高校、研究中心合作。高校和研究中心等机构有着更优势的资源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可以带来前沿的创客理念和解决方法:其一,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可以和高校或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进行课程设计。相比于某一所学校的教师,高校和研究中心可以获得更综合性的视野和多方的渠道,可以帮助削弱单一科目、单一地域带来的局限性。其二,学校可以邀请高校和研究中心的专家教授为教师提供指导,提升教师的创客教学能力。其三,学校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场所,更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促进课程不断地更新和优化。

学校可以寻求与社会上商业公司、企业合作,尤其是以创客教育为品牌主打的公司企业:一方面,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设计,经过社会的充分竞争,商业公司往往会形成自己的独特专精优势,会在创客领域有更多的实践,更加专业化。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教师进入学校开设课程,这就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师资力量,减轻了学校教师的负担,也往往会给学校带来不同的视角。

最后,学校可以从创客教育开展较好的同类学校学习经验,因为同类型的学校往往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着同样的目标,这样的借鉴更有意义。因此,可以通过交流、参观等方式,学习其他学校的长处,或者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共同进行创客建设。

4.组织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调查发现,约1/4的教师反馈自己学年内基本没有接受培训。因此,地方教师教育机构或学校内部可以进一步加大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在此,本研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部分思考和建议:

首先,在创客教师培训内容方面,由于创客教师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集中于三个方面,即创客技术、跨学科知识和课程设计能力的提升,因此,培训组织者在创客教师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对以上需求有所倾斜,适当增加相应模块的内容。同时,培训内容要注重教师观念的转变,即通过增加相应的专题指导和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由知识本位观向创新素质观的转变。此外,鉴于大部分创客教师是由其他学科兼任或转职而来,这种教师转变的过程同样值得关注,培训过程中有必要为教师的职业转变提供心态过渡、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建议。例如,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享自己在职业转换过程中的体验,为新手教师提供借鉴。

其次,在创客教师培训实施方面,需要坚持以过程体验为主的实践培训方式:一方面,创客教育是以“做中学”“建造主义”为核心理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目标,这就决定了创客教师的培训不能仅仅“坐着听”,还要真正“动手做”;另一方面,创客教育强调整合性和跨学科性,这就决定了创客教师的培训是不能单一地局限于课堂之中的,而应打破时空限制拓展课堂外延。基于以上两点原因,培训组织者应当建立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机制:线下方面,组织者可以通过联系企业或者创客空间,为教师寻求场地和设备资源。创客教育教师培训以具体的作品为载体,让教师们经历一个从作品设计、体验、检验、分享的完整过程。教师只有做到真正经历了“智创”与“造物”的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创客教育的真谛,才能知道如何去引导学生。线上方面,组织者可以灵活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建立培训社区,为中小学教师提供经验分享、对话讨论、互动交流和专家咨询的空间,从而突破时空限制,增进中小学教师之间以及与专家之间的交互,实现无处不学、无时不创的创客培训。

5.制订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积极性

强化理论指出,激励机制对于强化外部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创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直接影响了创客教育的质量,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实力,合理设置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推进创客教育。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根据前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同时兼任创客教师和学科教师,这意味着他们既要承担学科教学工作,同时也要承担创客课程教学,无形中增加了创客教师的负担。因此,教育管理者有必要組织对于创客教师承担的额外课时进行评定,提供一定的额外课时费用。

其次,随着国家对于创客教育的重视,各个层级的创客教育比赛层出不穷,而这些活动和项目,都需要创客教师牺牲课余时间来组织学生参赛、辅导学生比赛等。因此,学校可以在创客教师完成某些项目、带队赢得比赛等成绩后,酌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三,由于当前的创客课程主要以创客教师自行设计为主,这也为教师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少压力,因此,在创客教师独立完成课程设计或者发表教学研究成果后,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作为评定职称的影响因素考虑。

第四,在与创客教师的沟通过程中发现,创客教师往往期待的并不是物质奖励,更多的是对于其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认可。领导和同学们对于教师的认可往往是教师的最大动力,因此,学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给予教师精神奖励,如在全校大会或教研组活动中对其成果进行展出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机制激励其他科目的教师参与到创客教育中来,鼓励学科教师利用闲暇时间分担创客教育工作。总之,学校应合理制订激励措施,肯定创客教师的付出,从而提高教师积极性。

创客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小学则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生创客教育对于他们未来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通过对杭州市西湖区公立小学创客教师的实证调查,揭示了当前该区公立小学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应对之策。这些问题与对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期望本研究能为完善小学阶段的创客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发。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J].新华月报, 2014(10): 26-28.

[2]傅骞,刘鹏飞.从验证到创造——中小学STEM教育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6(4): 71-78.

[3]关于印发《杭州市教育信息化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通知[EB/OL]. (2018-10-18)[2020-04-21].http://www.ict.edu.cn/p/zhejiang/tzgg/n2018101812321.html.

[4]张茂聪,刘信阳,张晨莹,等.创客教育:本质、功能及现实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 2016(2): 14-19.

[5]向世清.创客教育之困惑[J].中国科技教育, 2016(4): 70-71.

[6]关于对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进行公示的公告[EB/OL].(2014-02-12)[2020-04-21].http://www.moe.gov.cn/s78/A11/ddb_left/s6437/moe_1789/201402/t20140213_164093.html.

[7]沈建平.推進教育公平的杭州实践[J].今日浙江, 2015(7): 48-49.

[8]张银平.中小学创客教育推进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19:6-8.

[9]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 2015(1): 14-21.

[10]吴清泉.创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应用与实践——以“Arduino创意机器人之传感器总动员”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9 (3): 38-41.

[11]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12]巫静.初高中生物课程衔接的对策[J].中学课程资源, 2019(12):48-49.

[1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316-318.

[14]祝智庭,雒亮.从创客运动到创客教育:培植众创文化[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13.

[15]郝兆杰,张副仓,王洋,等.河南省中小学创客教育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20所试点学校的调研[J].数字教育, 2019(1): 68-72.

[16]黄荣怀,刘晓琳创客教育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 2016(4): 12-19.

猜你喜欢

创客教育小学问题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