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2020-04-06冯艺龙
冯艺龙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快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也存在不同挑战和问题,多变和复杂的环境提高了企业财务风险。如果管理者无法全面掌握企业内部事务,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就无法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中不断建立和运行,做好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文章以目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表现形式入手,通过对财务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以期为企业财务风险得到降低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财务风险;国有企业改革;企业内部事务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6.161
1 国有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国有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是将专业管理制度作为基础,将有效监管和防范风险作为目的,构成管理规范,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防范财务风险对于企业全面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防范控制管理对于部门有所约束,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方便企业的正常运转,顺利的执行经营方针,从而实现经营目标,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企业资产受到不必要的风险,使企业经营管理更高效,使企业整体经营能力得到提高。
1.2 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企业通过对经营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多角度分析,对于存在风险及时使用防范措施,降低对企业的不良影响。实施防范财务风险措施能够使企业财务信息真实性与可靠性得到提高,使企业能够正确的做出决策,从而对外部变化及时规避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1.3 有助于拓宽财务管理领域
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够严格控制企业各方面,比如资金收入、支出和物资保管、采购等,对企业财务进行保护。制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做到有据可依,有助于实现企业管理朝着正规化转型,并且明确企业中各个工作的職能、流程和职权分工,使企业管理效率得到提高,方便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经营活动与生产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2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2.1 技术风险
因为企业会计风险的构成比较复杂,所以财务人员应具备较强风险识别能力、风险规避知识与风险管理技能。如果财务人员在解读政策和理解会计准则方面存在偏差,就会导致国有企业财务会计数据出现偏差,对制定国有企业全面发展战略具有一定影响。
2.2 道德风险
假如财务会计人员为了追求自己利益,违背会计人员的从业原则,会进行虚假会计处理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等,导致企业受到损失风险。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如果在工作中缺少自控能力,就有可能利用职务方便违法操作,为他人或者自己谋取利益,使企业与自身陷入危机中,对国家与企业造成损失。
2.3 客观会计风险
无论是国有企业或者私企,财务会计风险为客观不可避免的,常规处理方法就是使用积极方法规避。此客观风险都是来源于会计规范方面,比如会计规范风险与理论风险等。因此,就要从源头进行控制和预防,规范管理会计理论风险与规范风险,从而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得到降低。
2.4 环境风险
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过程中还要对自身内部环境的控制进行重视,如果忽视内部控制环境,就会影响到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导致风险管理意识缺失和体系建设不完善等情况。在实际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会由于自身缺乏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与控制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风险概率。结合实际财务会计管理的工作,评价企业市场行为与经营业务,规范化管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使企业财务会计风险导致出现的损失与危害降到最低,实现国有企业正常的运营发展。
3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国有企业备受国家的扶持和重视,此为国家所有性质企业。但是,由于国有企业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忽视了自身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加重了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甚至还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另外,部分国有企业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忽视财务会计,导致基层员工在会计工作中懈怠,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机制,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执行力度不够,对于风险防范与规避的意识比较淡薄。另外,长时间的固有思维模式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充分地认识到财务会计重要性,在对日常工作中存在迟缓性,并且缺少对财务会计工作风险的应变能力与警惕性,从而无法及时解决突发情况,进一步地扩大了损失。
3.2 无法贯彻风险管理机制
在国有企业开展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财务会计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并且工作贯彻不彻底。此情况导致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都只是流于形式,在约束员工方面缺少足够力度,无法实现预期目的。因此,导致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地落实,也就无法预估其结果。
3.3 缺乏完善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监控管理制度为财务管理工作主要环节,大部分企业处于相对独立环境,缺少监控管理机制,无法约束企业资金使用情况与财务信息。科学化的企业财务管理要求设置科学内部监督机制,但是目前企业管理中往往缺乏科学的监督管理机制,虽然有的企业已经设置了相应监督机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严格依据制度执行。针对现金流控制与大额应收账款回收机制,容易导致现金断流,并且在财务风险管理环节缺少监控预警制度,部分企业的财务机制设置不完善,成本控制制度不规范等,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无法发挥作用。监控管理体系的缺失,使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与调节。
3.4 缺乏科学性财务管理方法
在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过程中缺少完善的财务会计风险的管理框架,工作人员缺乏概念认知。从而导致工作人员在面对财务会计风险过程中缺少有效辨识手段,无法合理科学地判断。尤其是在规避企业财务会计风险过程中,缺乏科学方法与思路,导致在工作中的风险管理手段缺少有效性和科学性。
3.5 企业预算管理不完善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贯穿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等工作。但是,在实际预算编制管理中存在部分问题:第一,预算编制口径和编制方法不一致。会计科目能随时调整,使预算可行性得到降低,甚至无法落实到执行中;第二,缺乏明确的控制节点与编制流程。这个时候,就导致预算编制的参与部门无法和其他部门相互衔接,在工作中比较拖沓,工作出现失误时没有人承担责任;第三,缺乏科学预算决策。企业预算决策无法结合市场情况、企业情况,部分企业以上级要求实现预算目标制定,部分企业以上一年度经营情况实现预算目标制定,从而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预算决策的信息不流畅、不对称,外部、企业的信息不畅通,企业内部员工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预算的决策质量。
4 企业财务风险的规避对策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和规避尤为重要,其能够使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前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且利用精准评估与分析降低财务会计风险导致的危害与损失,以此使国有企业经营活动更加的合理,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4.1 提高工作人员风险意识
在国有企业不断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经济压力也在不断地提高。另外,市场经济中的国有企业受益和风险为正比例关系。在高收益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也会存在高风险。如果企业在财务运营与决策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提高企业的风险概率。所以,就要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并且使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财务风险意识,从而能够以身作则,严格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约束自己,降低财务工作中的错误率与失误率。另外,创建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保证财务信息通畅性,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与预测。
4.2 健全财务风险的防范机制
衡量企业财务风险为国有企业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的基础,具体包括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等。生产经营原因导致出现经营风险,工作人员能够利用杠杆系数对风险进行衡量;通过市场因素导致市场风险,工作人员使用β系数衡量风险大小。另外,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基础,利用不同方法有效衡量潜在风险。企业为了能够规范财务风险,要对随时随地变化的财务宏观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有效掌握宏观环境的变化规律与趋势,及时调整财务管理方法与政策,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得到增强,以此降低通过环境变化导致的财务风险。创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利用高素质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以此开展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
4.3 优化企业预算管理
在实现财务会计管理时,要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利用科学、先进的财务预算方法和技术,制定完善、针对性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从而引导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源进行协调,优化财务会计资源,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水平的提升。
4.4 提高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企业财务防范工作中的重点,企业要对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得到提高,避免由于技术不足出现财务风险。另外,对财务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意识得到增强,以财务会计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规范性的操作,以此避免财务会计工作道德风险的出现。
4.5 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企业财务会计规避风险和管理过程中,要规范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落实其工作岗位的职责,通过有效的奖惩措施和手段,使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得到提高,实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风险的创建。
5 结论
总之,财务风险管理为企业日常生产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也是多方面的,企业领导者要全面分析不同风险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并且对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及时精准预判财务风险,利用合理的措施与应对方案积极落实风险管理工作,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孔民. 浅析市场经济下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方法[J].中国经贸, 2018,11(1):74-75.
[2]鄧奎久. 浅析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1(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