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2020-04-06王佐方张清然

中国市场 2020年36期

王佐方 张清然

[摘 要]以创新云南省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为目标,从服饰文化产业、手工藝品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三部分对花腰傣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创新进行研究,为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提出了创新发展方式,实现了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的系统性发展。

[关键词]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传承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6.022

1 引言

文化产业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对于云南省新平县来说,文化产业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器之一,而新平县花腰傣文化独具特色,是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瑰宝和代表,如果能够有针对性地发展好当地的花腰傣族文化产业,对于当地脱贫攻坚、改善民生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2 花腰傣服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花腰傣是汉族文人对位于红河上游傣族的分支称谓,而这个民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身披银饰、彩带花腰、圆形斗笠。花腰傣服饰还曾在巴黎国际少数民族服装展中获金奖,更让这个民族登上了世界的舞台。作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腰傣手工刺绣也是花腰傣民族的一大特色,具有很高的传承和保护价值,而通过手工刺绣工艺制作的服饰更是一件件极具价值的艺术品。综上所述,花腰傣服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花腰傣服饰文化产业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对其创新发展研究将为云南新平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注入活力。[1]

2.1 个性化定制

在全球化背景下,外来文化不断冲击我国传统文化,人们的文化审美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传统的花腰傣服饰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需要做出一定的妥协,即对传统的花腰傣服饰进行一定的再创造,才能适应如今的市场需求,这种妥协是以退为进,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花腰傣民族服饰。同时,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技术与法律更密切地融合,人们越来越多地用技术辅助来弥补法律的不足。用区块链的办法保护知识产权,是在新历史时期的一种创新性探索。[2]

综上所述,花腰傣服饰应该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在保留花腰傣服饰的核心——傣绣的基础上,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花腰傣服饰素材库,集思广益,为人们提供一个个性化定制的众创空间,既保护了创作者的知识产权,激发创作者创新的活力,又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定制的需要,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需要融入自己喜爱的元素,创造出专属的花腰傣服饰,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2 手工与机械生产结合,产品质量标准化

传统的花腰傣服饰制作全程手工缝制,其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导致其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建议在保证花腰傣服饰核心部分——傣绣的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将其余部分进行机械化生产,实现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在保证产品的特色的同时,使其生产质量和生产数量大幅提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品的现代化发展。

2.3 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花腰傣服饰文化传播度低的问题,笔者建议,花腰傣民族文化一定要走出去,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将民族文化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文化知名度的提升可以使人们的目光聚焦到当地,扩大当地的旅游市场,从而使当地的服饰文化产业得到发展。

3 花腰傣手工艺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花腰傣民族刺绣及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和传承是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族刺绣方面,现在新平县的刺绣手工方式多为古老的传承技法,并且图案相对单一,还在使用这种技法的也大多为当地的老年人,缺乏创新性,当地在刺绣方面已有花腰傣手工艺品制作服务中心等相关手工艺品企业在传承,政府应以此为基础,号召更多的人加入民族文化传承这一行列中,尤其是要号召年轻人,在传承刺绣技艺的同时也能进行创新,结合目前流行的手工刺绣技法,融合创新出符合当代潮流的刺绣工艺。

在其他手工艺品制作方面,现在已有的手工艺品多为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如帽子、背篓、头饰等,是在过去花腰傣民族聚集地较为常见和普遍使用的物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物品逐渐被更现代化的产品所取代,并且过去的物品虽然独具特色,雍容华贵,但却很繁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因此,在手工艺品方面应该简化过去的商品,并且创新性地开发现代实用的商品,如更加简化的遮阳帽,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具、公文包等。

在手工艺品方面,应根据市场导向型战略,建议开通个性化定制服务,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在保留原有民族特色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加入顾客喜爱的元素,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纯手工技艺制作面向中高端市场,既要保有花腰傣最原始的韵味,又要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有自己的独特韵味,可以与艺术高等院校的学术合作,由高校艺术生设计打样,融合现代文化,由手工艺人进行修改和制作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文化多样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使得人们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工艺品产业越来越多元化,只保留原有的产品和技艺早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少数民族工艺品行业想要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融合当代的元素,让年轻的活力注入这个古老但却富有活力的行业之中,对于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将是少数民族手工艺人毕生的追求。

4 花腰傣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大众对精神消费的需求不断提高,刺激了我国地方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发展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扶持的政策,促使社会大众关注并投资少数民族独具文化创意的产品和乡村旅游服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逐年提升,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乡村旅游备受大众的青睐。

云南新平戛洒是省级的旅游文化小镇,哀牢山更是国家4A级自然旅游文化区,来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更重要的是从玉溪到新平大开门的高速公路马上开通。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高速公路的开通给新平以及这个小镇带来了发展的契机。这不仅为新平戛洒花腰傣手工艺品的发展扩大带来便利条件,更随着乡村旅游、古朴村寨旅游文化的兴起带来了大量的游客,进一步扩大了旅游文化市场。

打造新平特色旅游文化小镇,发展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要引入“花腰傣”的理念思想,推进新平旅游与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平戛洒文化旅游产业。在实地调研中,通过与新平戛洒的游客问卷调查及当地主管旅游文化的主任交谈后,就如何打造新平戛洒特色旅游文化小镇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4.1 开发花腰傣手工艺旅游产品

游客来新平戛洒旅游,是为了体验特色的乡土文化,所以最重要的是让游客体验到花腰傣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淳朴的乡村文化。开发新平戛灑特色旅游文化小镇的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四大类:花腰傣特色节日旅游产品、景点产品、旅游纪念品、美食产品。

4.2 景点产品

开发新平戛洒旅游景点文化产品(如哀牢山、大槟榔、陇西世族庄园等著名景点),为游客提供更佳的体验,打造VR语音导游服务定制化的旅游景点产品

4.3 旅游纪念品

游客旅游,不仅仅是自己体验,更希望把某些体验带回家,因此往往以购买纪念品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可以与新平手工艺品制作服务中心合作,为游客定制化地提供新平戛洒旅游纪念品。

4.4 美食产品

民以食为天,打造特色小吃是文化旅游景点宣传文化的必要手段。新平戛洒的美食更是有其得天独厚的吸引力(如黄牛汤锅、傣族宴、热带水果等)。总之,找到和发展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多样的服务道路是成功打造新平戛洒特色旅游文化小镇的关键。

5 结论

在实地调研与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文章从新平县花腰傣服饰文化产业、手工艺品文化产业、旅游文化产业三个角度切入,对花腰傣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进行创新研究。花腰傣文化民族性强、文化价值高,具有极为深厚的发展潜力,发展路径也多种多样。花腰傣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笔者会继续关注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极尽所能为此项工作建言献策。参考文献:

[1]邢贺通,杨成龙,王佐方,等.云南省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探索[J].现代商业,2019(12):62-63.

[2]金春阳. 区块链与知识产权:大学人才培养新命题[N].中国科学报,2020-01-07(007).

[2]梁爽,吴秀彩,朱华.“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地区民族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市场,2019(36).

[2]张少茹.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实施[J].中国市场,2017(29).

[基金项目]云南大学创新创业训练经费资助“云南省新平县花腰傣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10673041)。

[作者简介]王佐方(1997—),男,云南昭通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创新创业班)专业,本科生;张清然(1998—),女,河北唐山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创新创业班)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