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06黄小冰叶梦萍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教育混合式教学

黄小冰 叶梦萍

【摘 要】本文论述声乐混合式教学在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从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出发,分析高职声乐教学改革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针对高职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高职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建构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构建与完善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课程信息;进行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职业训练;做好“教”与“学”间的引导,完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建设具有职业性、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课程。

【关键词】高职 音乐教育 声乐教学 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78-03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它把传统教学方式与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运用混合式教学,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声乐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表现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更有利于提高声乐课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此,本文试从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出发,分析高职声乐教学改革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实施策略,以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声乐在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中属技术技能类课程,开设于1-4(5)学期,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与小学音乐课教学相联系,是学生职业能力与发展的重要技能。三年制高职音乐教育专业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通识课程占的学时比例较大、生师比与教学成本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声乐课的实践课时的相应减少;高校的扩招、专业方向的增加等,间接造成声乐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在高强度的工作中,教师很难保证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传统口口相传的师徒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和社会职业的要求。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改革迫在眉睫,而现阶段高职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所遇瓶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生源不佳。高职音乐教育专业自2016年起变为国控专业,招生录取发生了大变化,即考生不用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艺术类高考而仅凭高考文化分成绩填报录取。正因如此,专业在招生时招了大量零音乐基础的生源,其中不乏学生音准、节奏、嗓音有问题;少部分学生持“报个大专有书读”的思想填报,最后因文化底蕴薄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态度懈怠而提不起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待优化。当前声乐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融入和学科间的开放合作不够,课堂的教学内容合理性有待提高。现阶段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单一,大多数声乐课堂是练声—学歌的模式,师生在教学学习时容易出现重声乐技术轻专业理念的现象,这与职业的衔接力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把声乐课教学与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相结合,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职业教育关于深化改革、优化学科布局的理念,一定程度上缺乏小学音乐教师所需要的“一专多能型”和“应用型”学习培养环境。

(三)教学评价、评估监督系统单一。按以往惯例,检测声乐课教学情况主要是通过上课时的回课状态,期末考试、比赛、演出的表现来进行,这其中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但这种仅以技术为目的的单一的评价、评估监督模式根本无法全方位检查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学生是否能适应以后的“小学音乐教师”角色、是否能对小学生进行歌唱教學等职业岗位衔接的掌握无法判断,可见现阶段在教学评价上更多的是重视对声乐技术的检验,而轻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检验。

(四)缺乏与专业相对应的实用教材。由于高职三年制的教学周期短,现阶段高职声乐课在教材的使用上大多是借鉴本科院校的声乐教材并进行“压缩”,教材上以歌曲的谱例、歌曲分析为主,专业理论及教学法相关的内容较少。这样的教材重视歌曲积累和演唱技能训练,但涉及儿童声乐教学的相关内容较少,没有很好地和小学歌唱课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因此现阶段的教材对学生走向岗位后的实用性不强,教材内容与就业岗位所需融合度不够。

二、高职声乐教学改革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高职声乐混合式教学重点突出信息技术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职业情景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打破原声乐教学只在课堂的授课方式,促进了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推动课程研发。通过信息技术平台与课程体系的整合,混合式教学有利于声乐学科的课程研发。将信息技术环境与课程导入、教学活动组织、实践实训、学习支持、课后复习、教学评价等要素整合,将声乐知识与专业综合素质能力训练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使得学习内容更具前沿性和时代性,使教学形式更具活力,从中体现自主性、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的结果更具探究性和个性化。另外,声乐混合式教学可以引起教育变革的思考,让知识传授在教室外,知识内化在教室内。

(二)有利于课程的实践内容与职业性结合,体现产教融合。在强调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前提的新网络环境下的声乐教学,声乐混合式教学将职业教育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进行整合,通过不断修正、优化和完善教学内容与设计,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高度融合,完善现代化职教精神。声乐混合式教学依托计算机技术、高速校园网和互联网实现多媒体交互式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实现在线课程学习、交流互动以及在线评价的一系列教学目标。声乐课程通过混合教学模式结构,改善学生职业教育学习环境,落实好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高声乐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突出特色和职业性。

(三)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梳理与扩充,拓展开放式学习方式,突出个性。首先,混合式教学模式破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实现个性化学习,达到“因材施教”的同时使更多的学生享有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其次,课程的表现形式和考查形式更加丰富,模块式的知识板块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知识内涵和特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有效教学。最后,通过线下、线上教学更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使学习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加全面、系统。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过程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与课程体系整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近年来被各学科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声乐类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却寥寥无几,且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和形式。邱琳琳编写的《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和周涵的《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研究》主要侧重在声乐教学的方法、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对如何进行模块式知识梳理、项目导学、课程评价方式、产教融合以及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校本教材的开发等方面都没有深入研究,因此教改的力度并不大,课堂教学构架还是过于传统,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还是相对单一局限,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声乐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更是处于空白的现状。要想加大改革力度,协调推进,深化应用、完善课程线上线下教学,建立一个更科学、更实用、更系统的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探究,使之持续性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须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进行线上线下的課程建设?

这其中包括:探索建立较为系统、完整的学科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建立并实施一套整合的声乐学科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等等。

问题二:如何让声乐教师融入学科研发和实施当中,并在其中发挥作用?

包括:发挥各声乐教师的专长;分工合作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好模块式知识梳理与项目导学;教师集体调研与研讨,分析相关政策、文件等及相关混合式教学的成果,分阶段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阶段性检测与调整;等等。

问题三:如何通过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进行监管和执行?

包括:建立线上学习量化考核系统;建立学习小组与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小组负责人的职责;设计个人、小组、课堂学习实训内容及专题讨论内容;提交单元学习内容与心得;进行阶段性检查、通告、演出、比赛;等等。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实施策略

(一)建构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调查与访谈等方法,调查、研究其他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及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情况,为课程建设汲取经验;探究国内外学科资料以及其他学科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和经验,进行分析提炼;深入解读和把握好政府、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结合学校实际、地域文化和专业特点,通过与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的访谈,来分析学情和职业要求,确定声乐混合式教学目标,并对照标准来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力求建构起一个相对系统、完善、科学的基于现有信息技术环境、职业教学环境的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建构思路见图1、图2。

(二)构建与完善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课程信息。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校园网站声乐学科学习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建设,达成资源共享,并对学科知识进行模块式和系统性梳理,构建一个生动形象、丰富全面的声乐学习和教学体系,如声乐基础知识与发声训练(包括声乐基础知识梳理、发声技术训练要领与练声曲、相关的视频、微课、文字描述片段、图片、远程网络教学等);中外艺术歌曲(包括中外艺术歌曲发展脉络、时代特点及代表作品等,以及相关的视频、微课、文字描述片段、图片、远程网络教学等);地方戏曲与民歌(中国地方具有代表性戏曲和民歌、唱腔风格特点、民歌的体裁等,以及相关的视频、微课、文字描述片段、图片、远程网络教学等);中外歌剧、音乐剧片段(中外歌剧、音乐剧简要的发展脉络、代表作、著名唱段演唱要求等,以及相关的视频、微课、文字描述片段、图片、远程网络教学等);中外儿童歌曲(结合当地小学教材进行梳理,包括儿童嗓音训练与保健、儿童歌曲演唱方法与表现、小学音乐课堂各环节教学特点等,结合内容整理相关的视频、微课、文字描述片段、图片、远程网络教学等);新歌篇(根据需求进行更新,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需求);等等。声乐混合式教学建立在线交流、答疑、评价系统,通过线上课程信息的构建与完善,拓展学生学科和职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通过线上学习与交流,实现个性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声乐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下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职业训练。教师设计好课程单元导学(知识要点、脉络、思考、练习内容等)、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包括教学方式方法)、课堂学习评价方式、职业情景学习模拟环节设计等教学环节,并与线上学习相结合,做到知识传授在教室外,知识内化在教室内。

教师经过课前线上导学,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教师教学重点放在答疑解惑、解决知识的重难点上,通过“评”“教”“练”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提升学生的鉴别能力与专业能力;教师通过实践实训教学来解决学科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特点来做学习内容的调整),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把学科内容与职业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片段式的职业情景模拟,更好地对接职业岗位,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使课堂教学成效更加合理、实用。

(四)做好“教”与“学”间的引导,完善多元化教学评价的设计。声乐课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等特点,所以,教师必须建立师生间“教”与“学”的引导实践过程。教师可根据章节内容设计阅读与观看内容、知识考核与探讨形式、专题讨论内容、职业训练内容、单元回课内容、学生提交学习心得等,督促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师生间利用个体学习、协助学习、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更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作用;师生通过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完善、提升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同时更好地检查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检测声乐混合式教学质量,应进行全方位的“教”与“学”的考评,实现多元化评价模式: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60%)+期末成绩(占40%)。平时考核形式:登录平台学习次数(5分,不少于16次)、发帖讨论次数(3分,不少于10次)、课堂考勤(3分,迟到5次或旷课两次以上,此项为零分)、小组学习成员互评(4分)和课堂作业成绩(45分,其中歌曲回课不少于四首占40分,职业情景模拟训练占5分)。

(五)建设具有职业性、独特性和地域性的课程。课程的优化与开发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与职业性的对接,完善职业教育特点,深化应用。课程建设要善于借鉴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会融合创新,突出自己的特色,使学科更具先进性、开放性、合作性。高职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应该是服务地方经濟与文化教育,随着民族文化越来越引起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运用凸显出来,特别是地方民族音乐,而如今我们所使用的声乐教材,大部分都是本科院校教材的压缩版,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所需融合度不够。对此,应结合“混合式”教学要求,积极开发具有当地职业教育特色的声乐教材,教材要确保知识内容的单元化、模块化、系统化;凸显项目训练与职业训练,强调实用性和职业性;要富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以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

总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针对地方和本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特点,深入开发并优化声乐课程,围绕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性训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线上课程信息的构建与完善,线下课程的教、学引导,多元化的质量保证监督,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沁柯.互联网时代下的声乐表演混合式教学探究——评《高校声乐教学的歌唱技法与历史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9(9).

[2]马兵,邱泽垣.在MOOC下混合式教学在高校声乐课程中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9(5).

[3]伍顶.基于微课教育分析音乐教育模式的革新思路[J].赤子,2017(3).

[4]吴凯.微课在声乐教学中的创新型运用[J].艺术教育,2017(7).

[5]何婷.高校声乐教学质量评价:困境与出路[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6]邱琳琳.互联网+教育模式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8(12).

[7]周涵.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研究[J]戏剧之家,2016(11).

[8]周涵.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的应用与研究[J].黄河之声,2016(12).

【作者简介】黄小冰,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叶梦萍,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音乐教育专业负责人。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音乐教育混合式教学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