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2020-04-06王雁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王雁

【摘 要】本文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医护英语》第四单元Administer Medication为例,论述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从课前驱动、课中促成、课中及课后评价来实施,阐述产出导向法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贯彻“学用一体”的教学原则,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积极推进翻转课堂与产出导向法教学深度融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英语 产出导向法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156-03

高校英语教学“费时低效”问题一直被社会诟病,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面面俱到,对于生词、难句、语法、文章结构分析、文章中心思想等,教师都力图讲解到位,教学目标模糊;二是重讲轻练,学用分离,学生语言产出能力低;三是对西方教学理念“学生中心”存在误解,以为“学生中心”即是在课堂上给足时间学生自由讨论和展示,教师的主导作用被边缘化。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外语教学专家文秋芳提出了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外语教学理论。该教学理念包含三个内容:“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产出导向法倡导一切教学要服务于有效学习的发生,实现“学生中心”,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设计、引领和脚手架的作用;主张“学用一体说”,提倡引导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提倡“全人教育说”,在教外语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产出导向法做出了如下教学假设:“输出驱动假设”“输入促成假设”和“选择性学习假设”。产出导向法主张设计真实场景的交际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和为完成学习任务的使命。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给学生完成交际任务需要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完成语言输入,为学生语言输出做好准备。产出导向法包括三个教学流程:驱动、促成和评价。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于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探讨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实践

(一)教学模式。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笔者设计了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模式(见图1)。

1.课前阶段—— 驱动环节。在课前,授课教师通过微课的形式,呈现学生将来在工作当中可能遇到的真实场景。接着,授课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微课,初步尝试完成微课中呈现的交际情景和话题,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可能是一个很平常的情景,但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懂表达的尴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完成任务的使命。最后,在微课里呈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产出任务。

2.课中阶段—— 促成环节。在课中,教师将学生的产出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在每一个子任务中,首先,教师对该子任务做出描述;其次,提供本次任务所需的文本、视频、音频和微课等给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如单词、句型、话语结构和文本分析等;最后,要求学生对子任务进行产出,形式可以是完成练习、小组讨论、辩论赛、情景表演或者书面表达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若干子任务,分步骤地促成学生语言习得,使学生最终能完成交际场景中的产出任务。

3.课中、课后阶段—— 评价环节。产出导向法理论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在课中促成环节,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个子任务的产出任务进行即时评价,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子任务完成后,学生进一步完成最终的产出任务。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一一评价学生的产出任务。因此,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学习评价标准,并对学生的典型产出成果在课中进行评价示范,要求学生在课后自评,并完善提高作品。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作品到平台上或小组内展示,同伴之间相互评价。

(二)教学实践。笔者针对一个单元设计了一个教学方案,并进行为期2周的教学实验,每周4课时。教学对象为药学专业中的药品经营与管理1801、1802班,共98人。教学实验后,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收集大家的反馈和评价。

1.教学主题。笔者选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医护英语》第四单元Administer Medication(给服药物)为教学主题,交际背景为药店,主题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如何完成配药和给服药物。选取本主题的用意在于:一是“药店”这一情景契合学生的药学专业背景;二是该主题也属于《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培养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用英语进行流利交流的目标之一。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语言目标和文化目标。语言目标包括完成任务所需的20个基本词汇、10短语表达和10句药店常用句型,将来时的用法。文化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包括认识到中医的优势、宣传中医的优势。

3.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遵循产出导向法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三个基本流程,即课前驱动、课中促成、课中及课后评价。

(1)课前驱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以设计具备潜在交际价值的任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為起点。课前驱动以微课形式呈现。在微课中布置模拟药店配药给外国病人任务前,教师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和中医走出中国,以及每年本地作为国际博览会举办点为起点,引导学生设想其未来在工作中要处理外国病人在中国就医的可能性。

接着,通过《实习医生格蕾》片段中一个中国病人与美国医生无法沟通造成病人疾病未能得到治疗的视频,让学生意识到语言障碍可能带来无法正确处理外国病人就医的后果。

随后,教师通过提问两个问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给服药物和配药时肩负着什么责任和义务?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是否能用英语说出中药的特点和优势?问题提出后,教师请学生自己尝试模拟情景,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感受学习的需求,进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最后,教师在微课上布置本单元的产出任务。产出任务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呈现:两个学生为一组,一名学生扮演外国病人,另一名学生扮演药店药剂师,模拟在药店配药给外国病人的情景。

(2)课中促成。在课中促成环节,教师须充分发挥中介作用,指导学生围绕输出任务,选取所需的输入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考虑到在药店配药给外国病人情景模拟任务对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将此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本环节针对这三个子任务,提供给学生合适的输入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分步骤促成学生习得。

子任务1:了解作为医务工作人员在给服和配发药物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在给服和配发药物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教师课前要求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和阅读文本,找出医务人员在配药过程中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口头汇报,引导学生了解工作职责和爱岗敬业。

子任务2:介绍和解释本土中医。

要完成配药给外国病人的这一较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具备介绍中医知识的能力。外国人对中医越来越感兴趣,比如拔罐在外国的盛行,但仍有许多外国病人对中医知之甚少。因此,如何用英语介绍和解释中医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感到最困难的地方。为此,笔者提供介绍中医的一篇阅读材料、两个视频和一个音频给学生,指导学生选择性学习,为任务的完成提取必要信息。

子任务3:角色扮演。

完成以上两个子任务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在该情景模拟条件下应当运用的词汇、语句以及在交际时的需要注意的问题。接下来,需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台词和表演中。教师一方面向学生提供视频材料供学生观摩学习,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和药店专用话语;另一方面通过课堂讲解语法点,提高学生语言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最后,让学生撰写对话,为接下来的情景模拟表演做准备。

(3)课中及课后评价。评价环节旨在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学习成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产出质量,兼有“促学”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学生在课前提交撰写好的对话,并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表演。每组时长约2~3分钟,教师抽2组到讲台上进行表演,并对其打分点评,表扬优点,提出改进意见,并引导学生学习评价细则和标准。随后,让学生以8~10个人为一个大组。每个小组都在大组中进行情景模拟表演展示,其他成员负责对表演者进行打分和评价,并写下每一小组的优缺点。教师分别走到每个小组指导学生完成评价任务。总体而言,学生的展示比较成功,除个别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外,其余的小组学生都能完全脱稿,流利地完成情景模拟任务。

二、产出导向法在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一)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动力。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英语翻转课堂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一方面,基于学生未来在职场和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真实交际情景设计的课堂教学任务,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同时,介绍中医和模拟在药店配药给外国病人的情景表演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语言输入,更要求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达到能用英语做事的目的,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教师提供恰当的输入促成和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完成任务,降低学生“任务观点”的焦虑,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产出导向法以一个大任务、多个子任务为线索贯穿课堂始终。笔者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将药店配药给外国病人的情景模拟任务分为三个子任务—— 了解配药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介绍本土中医、撰写角色扮演对话。每一个子任务都要求学生输出语言,大大增加了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多次的口语输出机会促使学生积累的英语惰性知识转化为产出性知识,为学生提高语言输出能力做好准备。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中起着中介的作用,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情景视频剪辑等供学生阅读与模仿练习,指导学生学、练、用,学生语言产出的质量也得到提升。

三、产出导向法对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贯彻“学用一体”的教学原则,解决“哑巴英语”的问题。外语教学“哑巴英语”的现象一直被社会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输入、轻输出”。教师往往以教课文为主,课堂上通常从课文导入开始到文本分析、单词和句型讲解,都由教师讲授,给予学生输出语言的机会很少,只能让学生习得大量的被动知识。Swain认为,二语习得过程中,仅仅是输入目标语,而不输出目标语,是难以成功习得二语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贯彻“学用一体”的教学原则。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以任务为线索,在每个任务中都要求学生输出,提倡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以致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极推进翻转课堂与产出导向法教学深度融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轉课堂具有一些优势,其尤其适用于产出导向法。首先,大学英语课时有限,将驱动环节设计为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使得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下一阶段的促成环节。研究者文秋芳也指出,“鉴于目前移动技术的普及,产出‘驱动这一环节可以排成视频或者微课,让学生在课前学习”。其次,翻转课堂能使基于课堂的讲授转为学生基于问题、以探究为驱动的学习,将产出导向法的驱动环节应用于翻转课堂中,让学生课前对产出的任务进行探究学习,并且是按照学生自己的步骤学习。遇到不懂之处,可以暂停播放视频进行思考,也可以重新播放尚未理解的内容,直至完全掌握。这样,由于课前已经学好驱动环节,那么在课堂上就能直接进入促成环节了。再次,翻转课堂可以通过应用多种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输入材料,契合了“产出导向法”的选择性学习假设要求提供资料给学生选择性学习的要求。最后,把驱动环节和部分评价环节放到课前和课后,能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做语言输出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反馈,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认为撰写对话任务较难。这说明教师的“脚手架”作用不到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准,布置的任务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过高。高职扩招后,生源呈现多元化特点,有来自高考统考的学生,有来自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也有来自部队退伍的学生,甚至是下岗工人和农民,他们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基础薄弱学生指导不充分。因此,在往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任务的难度和复杂度。可以考虑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双级任务,分别对基础好和基础薄弱学生布置任务,也可降低对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语言产出要求,加强对其线上线下辅导,帮助其完成任务,逐步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

【作者简介】王 雁(1988—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