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提升对应用型院校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0-04-06梁艳梅别远刚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心理资本创业能力

梁艳梅 别远刚

【摘 要】本文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和创业能力自评表对应用型院校431名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施测,并筛选实验组30人,对照组30人,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行为训练可有效提升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的提升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正向预测作用,提出创设重视心理品质的校园创业环境、开展创业教育师资的积极心理素养培训、重视创业团队的正性心理能量培养、开发创业个体积极心理资本等建议,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心理氛围,增强创新创业实效性。

【关键词】心理资本 应用型院校 创业能力 正向预测 正性心理能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3-0015-04

近年来,国家提出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培养为重,优化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加大社会实践比例。同时,提出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学界研究表明,在校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提升能明显影响创业能力。研究者孙敬娜认为,可以通过有效开发学生心理资本,提升其创业能力;孙亚菲从定性研究的角度提出心理资本能正向预测创业能力,提升心理资本有助于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从这些研究可知,学生心理资本的有效开发,能促进其创业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以及建立独特的创新竞争力。

应用型院校是高校扩招后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以行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在行业中具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通俗来说,即培养在各行各业中灵活自由穿梭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以应用型院校创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并考察心理资本的提升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同时,结合应用型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创业环境等实际情况,探讨可操作的实际路径,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构建创新创业工作新格局。

一、研究方法

(一)施测工具

1.心理资本问卷。此问卷包含自我效能感(即自信)、乐观、希望、韧性四个因子,由张阔等人编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创业能力量表。该量表包含创业意向、人际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四个分量表,由徐琦编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施測对象

随机选取431名已经创业或有创业意向的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296人、女生135人。通过访谈和筛选,选出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其中实验组学生参与心理资本提升训练,对照组学生不作任何干预。

(三)实验程序

1.实验前侧。在同样环境下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均使用创业能力量表和《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并回收有效问卷各30份。

2.心理资本提升训练。依据E-PCI-S心理资本干预模型,设置以团体心理训练、素质拓展训练、ERP企业经营模拟大赛、创业成功典范策划会等技术为主导的心理资本提升训练。该训练针对实验组,采取封闭式、结构式团体开展,每周120分钟,持续6周。

3.实验后测。心理行为训练结束后,分别使用创业能力量表和《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回收有效问卷各30份。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二、分析与讨论

(一)心理资本各维度与创业能力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测量,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中创业能力量表和《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见表1。

众所周知,相关性检验主要测量相关性系数和显著性水平,显著性相关是指相关系数P﹤0.05;非常显著性相关是指相关系数P﹤0.01。从表1可知,心理资本量表各因子与创业能力量表各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即表明两量表之间能产生影响。陈晓东的研究中也表明心理资本与创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同时心理资本对创业能力各因子具有正向影响。

(二)两组学生的《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前后测数据比较

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经心理行为训练前后均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进行测量,随后将结果进行差异检验,结果如表2。

从表2可知,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在前测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表明两组被试可视为同质的、无差异的。

1.实验组心理资本水平的差异性检验。经过心理行为训练辅导后,实验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即自信)、韧性、希望、乐观四个因子中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心理行为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这与方必基、姚琼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可以提高个体心理资本水平。

2.两组学生实验后心理资本水平的差异性检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自信)、希望、乐观三个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唯独韧性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心理行为训练的设计中,较为有意识地通过场景模拟等提升自信、乐观、希望、韧性四种品质,而韧性属于人格中比较稳定的、稳固的部分,短时间内的行为干预不太容易改变,而应该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挑战困难,不断提升。

(三)两组学生的创业能力量表前后测数据比较

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在经心理行为训练前后均用创业能力量表进行测量,随后将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知,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前测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表明两组被试可视为同质的、无差异的。

1.两组学生创业意向的差异性检验。创业意向包含自主坚持性和自我效能。实验组学生在前后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通过创业成功典范策划会等活动坚定学生坚持创业,巩固其创业意向。这与柯江林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他们认为心理资本对远期创业意向有较强正作用。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业意向并无显著性差异,一方面两组学生均处于创业意向发展期,有强烈创业意向;另一方面对照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参加学校创业教育,能固化其创业意向。

2.两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差异性检验。实验组在前后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心理行为训练较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行为训练中设置人际关系网络建立和人际沟通环节,通过真实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空椅子技术等方法,切实有效增进了实验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一般包含建立关系网络和协调人际关系两方面,在训练中均涉及。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呈显著性差异。心理行为训练团体的核心动力来源于人际动力,它能有效解决人际冲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见,通过心理行为训练提升心理资本的实验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

3.两组学生领导能力的差异性检验。领导能力包含影响与激励、资金与资源管理。实验组在前后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影响和激励上,而不是资金和资源管理上。心理行为训练中由于校内平台有限,校外平台拓展不足,缺乏资金和资源管理的实战环节,因此虽然实验组在心理行为训练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实验后,两组学生在领导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两组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检验。创新能力包含营建创新文化和应对市场变化。实验组在前后侧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体现在创新文化营造方面,主要通过文化大PK等活动实现。为应对市场考察,通过创业榜样提供的平台,分小组参与市场竞争,提升学生的整体创新能力。这与柯江林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他们认为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变量达到近50%的解释率。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创新能力也呈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心理行为训练对心理资本的提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多样,创新是创业的核心要素,也是经济发展、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建议

基于心理资本的提升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正向预测作用,本文从心理资本的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建议,以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效性。

(一)创设重视心理品质的校园创业环境

1.开设与心理品质相关的课程。众多研究表明,心理资本的提升有助于创业能力的提高。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一是开设与积极心理品质相关的课堂选修课,增强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创新能力。二是开设户外心理素质拓展课程,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挫折耐受力。三是开设创业实践观摩课,提供现实平台让学生参与创业模拟,体验心理变化过程。由此可知,高校可从理论、体验、实践三个层面设置心理品质课程,全方位、全过程、环绕式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为日后创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2.营造与心理品质相关的创业氛围。除了课堂教育,高校还应重视开拓第二课堂实践作为心理品质提升的补充、扩展和延伸。首先,通过宣传板报、公众号等宣传途径,分享交流创业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总结规律,提高心理素养的知晓率和关注度。其次,开展与创业心理品质相关的讲座,提供理论与案例融合的平台。最后,可定期组织创业心理工作坊,通过组建小团体,邀请榜样分享创业心路历程,利用团体动力,解答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惑,疗愈心理障碍。

(二)开展创业教育师资的积极心理素养培训

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质量是核心,机制是重点,师资是关键。

目前,高校十分重视创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旨在打造业务精、素质高的師资队伍。队伍的培养基本围绕着创业的专业知识和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开展,较少涉及心理素养。高校应促进创业教育师资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应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心理困扰。一方面,可依托专业性的心理资本开发团队,开展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心理素养培养。另一方面,可发挥高校科研立项优势,以创业教师心理素养培养为课题,在实践研究中提升师资的素养。

(三)重视创业团队的正性心理能量培养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个动态的能量系统。格式塔学派提出了“心理能量场”的概念,认为个体心理场能量总和一致,正性能量和负性能量相互转换,正性能量推动个体或团体向前发展,负性能量阻碍个体或团体发展。调查可知,大学生创业以团队合作为主,团队各成员之间的合作、沟通、支持、理解力以及转化力,能更好地促进团队团结一致,形成积极的心理契约。反之,成员之间若存在隔离、矛盾、报复等负性心理能量,将导致团队分裂,创业失败。因此,应重视创业团队正性心理能量的培养。

1.强化团队文化建设,推广成员帮助计划(EAP)。团队文化是成员对创业项目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基于这种认同对创业项目保持乐观和希望的态度。组建团队时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可在意识探讨的层面通过体验式的方式提高潜意识的接纳程度。此外,还应逐步推广成员帮助计划(EAP),进一步帮助成员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增强自信心。一是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三是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2.改善团队心理契约,培养情商(EQ),提升逆商(AQ)。哈佛大学丹尼尔·古尔曼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于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情商是自我情绪理解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察言观色别人的情绪、与别人沟通和相处的能力。而职业培训师保罗提出逆商(AQ)的概念,指个体在面临困难或逆境时的应对能力。通过改善团队心理契约,有助于提高成员之间的接纳程度、沟通程度、应对方式,从而促进团队情商和逆商的发展。

(四)开发创业个体积极心理资本

1.从人格特质角度提高自我认知程度。人格五因素模型包括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认真性(C)、宜人性(A)。在这些特质中包含的勇敢、自信和坚韧性与创新创业有较高相关,即拥有这些特质的个体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成功比例更高。此外,心理学家乔哈里认为,自我意识包括公开的自我、隐秘的自我、盲目的自我以及未知的自我。而其中未知的我占95%,提倡个体从封闭的自我走向开放的自我,促使公开的自我越来越大,即不断拓展自我的过程。作为创业者,必须具备较高自我认同,不断挖掘自身的勇敢、自信和坚韧性,才能在创业浪潮中形成较强的抗打击能力以及修复能力,渡过创业难关,走向创业成功的彼岸。

2.提高自我行动力,增强积极心理资本。自我行动力指激发、维持个体指向某种目标而活动的一种驱动力,是个体自发的主观能动力。一个有较强自我行动力的个体,能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如此循环,不断加强个体自我行动力。个体应有意识地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加入创业队伍。心理资本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可通过参与相关训练提升自身心理资本水平,例如“优点轰炸”可唤醒个体积极自我暗示,增强自我效能感;学习认知疗法可帮助个体矫正不合理信念,培育乐观品质;“七巧板”通过合作战胜困难,提高个体韧性等,个体在日常成长过程中,应有意识提高自身心理资本水平,从而提升创业能力。                                                      (下转第27页)

(上接第17页)

综上所述,心理行为训练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心理资本的提升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较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可从创设重视心理品质的校园创业环境、开展创业教育师资的积极心理素养培训、重视创业团队的正性心理能量培养、开发创业个体积极心理资本等四方面入手,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心理氛围,增强创新创业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田硕,申晴.心理资本与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5).

[2]孙敬娜.心理资本干预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4(20).

[3]孙亚菲.心理资本视域下的高校創新创业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8).

[4]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

[5]赵涵.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干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6]徐旖.创业能力量表的编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7]陈晓东.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6.

[8]方必基.青少年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相关因素及团体干预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1-132.

[9]姚琼,汪品淳.应用技能型院校大学生就(创)业心理资本提升的实验研究[J].徐州学院学报,2016(4).

[10]柯江林,冯静颖,邓建光.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3(3).

[11]柯江林,郭雷.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新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2).

[12]唐贻林.企业强大行动力之源[J].企业管理,2013(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创业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及干预研究”(2017C479)

【作者简介】梁艳梅(1983— ),广西合浦人,柳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别远刚(1983— ),山东日照人,柳州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心理资本创业能力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